为庆祝2024年中美建交45周年,我们美国飞虎寻访团特地安排了参观加州橙县约巴林达市尼克松图书馆和博物馆的计划。这是因为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开启了破冰之旅,曾于1972年、1976年两次访华,中美两国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尼克松总统也因此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4月27日,居住在洛杉矶的美国飞虎友好协会会长许绍理,朱宏佑北京101中学同学、电影《美国飞行员》主演张勤道,以及朱宏佑的侄女朱茱和侄女婿亢迪,陪同我们一起到尼克松图书馆参观。
左起:张勤道、朱宏佑、许绍理、张佳玉、杨建东、罗解难、田在敏、朱茱及亢迪。
尼克松图书馆和博物馆建于尼克松1994年去世前的1990年。这里包括理查德·尼克松的出生地和童年时代的家,椭圆形办公室和白宫东厅的复制品,几位总统使用的海军陆战队直升机,以及总统和夫人的最后安息之地。尼克松图书馆里的总统永久画廊包括艺术互动状态和特别展览画廊,每年都举办各种各样的展览。在一个沉浸式、互动式、综合性的展览中,尼克松图书馆和博物馆将总统的生活、事业、成就甚至他的争议带入生活,使参观者身临其境地体验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生前的工作生活。
走进博物馆大厅,迎面就是尼克松全家的合影——他与夫人帕特·尼克松及两个女儿。
在宽银幕的电影厅里放映着尼克松生平的影像。影片记录了尼克松会见毛泽东、周恩来及登长城的情景。
我们来到了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一比一的复制品房间。
这就是尼克松的大办公桌。
窗台上的摆设。
大家在认真听工作人员的讲解。
美国飞虎寻访团团员在总统办公室合影留念。
我们来到了尼克松图书馆的中国馆。
尼克松访华时下飞机后与周恩来总理握手的一幕被塑成铜像,立在图书馆中国厅的中央。在专机的舷梯旁,前来迎接的周恩来总理微笑地站着,伸出手去;尼克松总统则跨一大步,开怀大笑着伸出手去。
“我是跨越太平洋与中国人民握手的,”尼克松当年如是说。
我们寻访团员早就准备好了,来这个馆就是要在尼克松和周总理握手的铜像前照相留影的。
在中国馆里展览着毛主席和尼克松握手、交流的图片。尼克松左手边坐着的是基辛格。
展厅里还有尼克松夫妇和周总理邓颖超交流的图片。
可惜尼克松1976年第二次来北京时,周恩来总理已经去世了。得知周总理连骨灰都没有留下时,本想给周总理扫墓的尼克松也湿了眼眶,看到同样悲痛的邓颖超,他安慰道:“请您节哀,我相信即使没有墓碑,所有人也会一直记得周总理的贡献,有些人是不需要墓碑的,这份伟大即使看不见,也不会被抹杀。”
展柜里印有和平鸽图案的乒乓球拍,似在诉说“乒乓外交”打开中美两国关系之门的往事。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受邀于1971年访问中国,成为自1949年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境内的美国人,结束了中美两国20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对中美关系的突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被誉为“小球推动大球”。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打破坚冰,迈上正常化道路。
展柜里陈列着还陈列着英文版的毛主席语录。展览词中写道:毛泽东主席写的小红皮书,“包含267句格言,是共产主义中国的标志”。
展厅电视屏幕上放映着尼克松在飞机上办公及与夫人帕特走出机舱的画面。
里根夫妇登上八达岭长城的合影照成为寻访团员的打卡点。
尼克松通常是坐在安乐椅上,在黄色记事本上记下他的思考。正如传记作家理查德·里夫斯所说,这是“白宫最重要的对话”:“内向的人与自己的对话。”
尼克松夫人的展柜
尼克松夫妇与女儿、女婿的合影
尼克松总统竞选纪念章
尼克松接见和鼓励自信且事业有成的女界人士
尼克松于1969年11月3日发表结束越战的演讲后,半小时内有8万多封电报和信件被送达白宫,表示对总统结束战争计划的支持。
1972年,尼克松和苏联领导人重申了“和平共处”的目标,并签署了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条约。
尼克松故居的玫瑰园
尼克松和夫人帕特的墓地。尼克松墓碑上面刻着一句话“历史所能赋予的最高荣誉是和平缔造者”。
离墓地十几米的地方就是尼克松出生和度过童年的故居
故居旁的林肯总统塑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