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家学和常务副部长李丹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区委宣传部部退休干部到湖北红安县实地参观学习,当我们踏上这片被烈士浸染的士地,我们的心灵被强列震撼了。革命先烈为了建立新中国,为了劳苦大众能过上好日子,他们义无反顾向死而生,前赴后继,毅然发动黄麻起义,取得胜利建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这是一片英雄而传奇的土地,让我敬佩不已,那就是“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
红安,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色首都”。
红安,是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诞生地;二十五军的重建地、红二十八军的整编地。
“将军故里,传奇红安”。红安,还是董必武、李先念二位国家主席和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23位将军的故乡。
红安,一个孕育将军的摇篮,一座熠熠辉煌的“将军城”,这不仅是“中国之最”,也是“世界之最”。
我仰慕红安已久。在火红的6月,终于拜访了红安。
红安本为黄安,历史上是古黄国的领地。由于古黄国的原因,在整个鄂东地区有很多与黄姓有关的地方,比如黄陂、黄冈、黄州、黄梅、黄石等。
201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红安后,曾动情地说:“红安过去叫黄安,为新中国革命的胜利牺牲了十四万英雄儿女,这里的大地是鲜血染红的,后改名为红安。红安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红安,最早树起了红色旗帜,诞生了红色革命家,为革命输送了红色血液。红安的红,是革命的红。红安,名副其实的“红色圣地”。
红都遗迹尚存,英雄豪气仍在。在红安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山一水都蕴含着革命传统,一草一木都弥漫着红色气息。 红安的“黄麻起义”犹如火山爆发,让这片土地从此地动山摇,赤光沸腾。
黄麻起义,是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之后,在长江以北地区首次举行的规模最大的农民武装起义,为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起了先导作用,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红安是“黄安战役”的主战场。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在鄂豫皖苏区布置15个师的兵力,准备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和政委陈昌浩的指挥下,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发动“黄安战役”。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取得战役的胜利。
为庆祝“黄安战役”的胜利和表彰黄安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鄂豫皖中央分局决定,将黄安县改名为“红安县”。后来国民党军又打回来了,对“红”字怀有恐惧,又称黄安;几经更名,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正式将“黄安”改名为“红安”。
1921年7月党的一大有十三位代表,这十三位代表中,跟随毛主席送南湖红船到开国大典的,只有红安人董比必武一人。
西路军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悲壮的篇章。红西路军重要领导人之一、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和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统一军事指挥者是李先念,他同时也是红西路军及左支队全部历程的经历者和领导者。
全国解放战争序幕的中原突围,时任中原军区司令员的正是解放后担任国家主席的红安人李先念。
1951年3月,三次请缨,秦基伟率领被改编为志愿军的第三兵团十五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10月14日,开始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十五军是坚守上甘岭的主力部队,面对美军6.2万余人、118辆战车、350门大炮、3000多架次飞机以及投下的200多万发炮弹、万余枚炸弹,十五军坚守上甘岭40余天,顶住了“世界战争史上最猛烈的一次火力攻击”,把美军牢牢钉在上甘岭前,打得骄横的侵略者只好再在谈判桌前低下头来,从而加速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进程。这场战役的主要指挥秦基伟、王近山、崔健功都是红安籍将领。
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9.3”大阅兵,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大阅兵总指挥,是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红安人秦基伟上将,天安门下高亢的红安话同样振奋了当时的中国人。
战争年代红安人创造了诸多神话,郭天明上将第一个率部在抗日战场上击毙日军少将清水联队长。
陈锡联打响了129师抗战的第一枪,奇袭阳明堡,歼灭飞机24架,此役与平型关大捷齐名,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王近山指挥韩略村一战,全歼日军战地观摩团,其中击毙少将服部直臣,另加大佐6名,中佐少佐100余人。 韩先楚创造小木伐渡海攻下海南岛的奇迹。
在革命的烽火中,红安飘起了第一面红旗,走出了第一支红军,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红色政权。从此,黄安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贫困山区一跃成为举世闻名的红色革命根据地——红安。
红安七里坪,中国共产党人在黄麻的重要集结点和黄麻起义的红色指挥部而史载千秋。1930年,这里成立了“列宁市”,至今红安还保留着中国革命史和红军史上的诸多第一:第一家革命法庭、第一家苏维埃银行、第一家苏区食堂、第一所列宁小学、第一家苏维埃工会、第一架红军飞机等。
红安,共和国以“红”命名褒奖的县,全国惟此一例。红安的“红”字,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辉历史的写照,是红安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红安不仅是全国第一将军县,也是全国第二烈士县。革命战争年代,红安48万人就有14万人为革命贡献生命。参加红军的3万热血儿郎,到解放战争结束时只剩下600人,登记在册的烈士就有22552人。
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在工农红军的队列中,每三名红军战士中就有一位是红安籍,每四名英烈中就有一位是红安人。
红安的土地,每一寸都在滴血。红安之红,其实是英雄的红安儿女,用鲜血染红的。
红安烈士陵园,位于红安县城陵园大道边的稞子山上。穿过绿瓦红檐的高大牌坊,迎面而来的是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
巍然耸立的纪念碑上,镌刻着叶剑英、徐向前、李先念等的题词。纪念碑前两旁的雕像群形象逼真,气势磅礴。左边塑的是一位武装农民身背大刀,高举铜锣,象征着黄麻起义。右边塑的是红军战士高擎钢枪,奋勇向前,象征着根据地军民坚持武装斗争。
当革命处于轰轰烈烈的高潮时期,红安人民能以“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的热情投入革命,出现了父送子、妻送夫、兄送弟、姐携妹去参加红军的动人情景。
当革命处于白色恐怖的低潮时期,红安人民不怕杀头,不怕灭九族,不怕连累诸亲六眷,聚集在党的旗帜下,坚持战斗。“头是我爹娘给的,命是我个人的,共产党却是劳苦大众的,老子要的当然是共产党!”这是敌人的屠刀架在脖子上时,共产党员程昭续代表千千万万革命英烈作出的回答。
妇联主任程训宣受尽酷刑,至死也不出卖自己的丈夫——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医务主任戴醒群被捕后,尝尽敌人各种刑罚,始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野蛮的敌人,当着所有被俘人员的面,先用小刀一刀一刀地割掉她的两个乳房,然后用大刀把她的四肢剁掉,最后割下了她的首级。其情景惨不忍睹,连在场的保安团人员都闭上眼睛,不愿目睹杀人狂魔的暴行。戴醒群英勇牺牲时,年仅22岁。
秦绍勤为了保守党的机密,宁愿剖膛挖心;张豪金牢记入党誓词,宁可砍头不叛党;夏国仪为了保护战友,宁可凌迟处死。
矗立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内的红安革命烈士纪念墙,就是纪念红安县为人民革命事业牺牲的14万英勇先烈!站在烈士墙前,我不自觉地肃然起敬。
红安的红,比清泉圣洁,比山花热烈,比彩霞鲜艳;红安的红,红得轰轰烈烈,红得回肠荡气,红得执著坚韧,红得神奇从容。
红色是烈士的热血,也是烈士对未来的期盼。当我们站在烈士们鲜血浇灌的神圣土地上,我们怎样才能不辜负先烈遗志呢?
当年,红安革命前辈们参加革命,不仅不是为了挣钱养家,而且都舍得弃家不管,舍得掉脑袋。在革命岗位上,他们不图地位高低,不计个人得失,舍生忘死,一心一意为革命作贡献。
从1923年红安建党到1949年解放,红安革命红旗不倒,武装斗争从未间断。红安人民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形成了“一要三不要”(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一图两不图”(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万众一心,紧跟党走,前仆后继,艰苦奋斗”的红安精神。
黄麻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戴克敏出生于一户书香世家,不缺吃少穿,但他全家14人参加革命,其中11人为革命英勇献身。
老红军方和明参加革命20余年,经历大小战斗200多次,7次负伤,15次立功受奖,曾担任团长,新中国成立后,回家务农。1951年县民政局干部办理残废军人证明时,问他在部队担任什么职务,他只说自己是红军战士。
一个时期的悲壮、一段历史的缩影、一个民族的觉醒。翻开新中国的画卷,每一幕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每一幕都充满着苦难与抗争,却又绽放着奇迹和辉煌。红安,既向我们诉说历史,又在时刻提醒我们勿忘革命先烈的牺牲,传承永不褪色的红安精神。
一颗红心拿不去,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为了革命的胜利,14万英雄儿女舍生取义,英勇牺牲。
一种信念永不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红安人民凭着对革命坚定的信念,他们聚集在党旗下,党指向哪儿,他们就奔向哪儿。只要这杆党旗还飘在空中,他们就冲锋在前无所畏惧。他们,用生命创造了中国革命的奇迹。
红安人民这种“怕死不革命,革命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我们敬佩。红安人民这种“百折不挠、英勇不屈”的战斗精神,值得我们称颂。红安人民这种“万众一心、为党为民”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景仰。红安人民这种“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永远传承。
人总要有一点精神的,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电视剧《铁血红安》的那首歌,最能表达我想说的话。
22日下午,我们一行,参观了李先念纪念馆。李先念故居纪念园牌坊式门楼两侧的楹联“入川陕,走河西,驰骋中原,将军不下马。理仓禀,问经济,剪除蟊贼,元首正是他。”是对李先念革命生涯的精辟概括。走进纪念园大门,路边是图书馆,后面就是故居、故居纪念馆。整个建筑群和周围的池塘、青山融为一体,朴实无华,既保持了原有故居的原貌,又充分利用了周围的景色,自然而和谐。
纪念馆展厅里陈列的李先念同志生前的件件实物、张张图片以及段段解说文字,再现了李先念同志在不同年代的光辉业绩;“先天下之忧而忧,与天地同在,念人间之乐而乐,共日月齐光”,是李先念一生的真实写照。
通过观看记录李先念生平的视频短片《大爱》,回顾李先念前半生征战南北、挥戈东西和后半生建设祖国、拨乱反正的光辉事迹。一幅幅照片、一段段影像资料、一个个伟大瞬间……革命前辈高洁的品行让我的心灵受到洗礼,进一步坚定了跟党走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积极投身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担起新使命。
我通过红色讲解员的解说了解到红安人都是铁骨铮铮的真汉子,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铸造了闻名遐迩的“将军县”,以铿锵有力的声音,唱出了“小小红安,真不简单”的动人乐章。
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也时时能感受得到樊城区委宣传部的机关党支部和我们水乳交融的深厚情感。是谁定期给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让我们及时了解国家大事和方针政策?是谁让我们及时提出生活中的难题,又及时给我们解决?是谁总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已任,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是党员!是在飘飘党旗下宣过誓的中共党员!党旗飘飘,我仿佛看到一批又一批新人紧握右拳,庄严宣誓;我仿佛也看到,他们满怀对党对人民的挚爱,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洪流中去;我仿佛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群优秀儿女的簇拥下,一天天强大更强大,繁荣更繁荣!.
在烈士纪念碑前,面对党旗,我们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永不叛党,集体合唱了《唱支山歌给党听》,嘹亮的歌声,回荡在山谷,仿佛与先烈们在默默对话。
在第一个展馆让我记忆最深刻地是那幅长达47.8米,高约7米的油画。画中用光影,声相结合的手法用二维画面,再现了当年"暴力夺取了那硝烟四起,战乱纷杂的时代,无数民众用简陋的武器,用身黄安城"的一幕,用平版油画构成立体视觉效果,全面地介绍体,用血泪为代价与守卫城墙的叛贼作殊死搏斗,最终取得了胜利。
看了这如身临其境的一幕,使我心灵受到洗礼,精神得到深华。
晚上,在退休支部书记赛玉惠倡议下,召开了参观学习座谈会,大家结合党史学习,纷纷发言,谈体会,谈感悟,抒豪情。
赛玉惠说,瞻仰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李先念故居,革命先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彪炳史册的丰功伟业、高山仰止的革命品格,令为之感动、为之震撼。作为一名党员,虽然人退休了,但是思想不能退休,我要向先辈们学习,学习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我要为社会发挥余热,建好退休党支部,为区委宣传部增光添彩。
老党员张琦云说,通过参加此次红安党史学习现场教育,我深刻感悟到,红安革命人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具有穿透时空,永不磨灭的生命力,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我要继承红安先辈的革命传统,要关心、支持樊城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
樊城区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项必成说,我的脑海中到还在不断闪现出红安革命的镜头,心情难以平复,虽然参观结束,我们没有带走红安人民的一瓦一木,却带走了红安人民为了追求共产主义理想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带走了红安人民坚定的信念和对党的忠诚;带走了红安人民无私奉献、天下为公的伟大胸襟。虽然,时势造英雄,当时的环境造就了一位位伟大的先烈,如果不是人们自身的努力,不是自己的正确抉择和他人正确的引导,哪怕是时势,恐怕也是会造就无名小辈。我们现在身处的环境,和平是主题,已经不能给我们通过战争来使自己扬名的机会了,我们能做到的就是爱岗敬业,脚踏实地,用自己一言一行践行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我们来参观不是为了一味感叹多么艰苦,而功成名就。而是要去学习他们,择其贤者而行之,把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崇高信仰领悟到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之中,为樊城区的宣传刚工作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75岁的老党员李贵才说,通过这次到红安革命老苏区参观学习,我深刻体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不易,恰是风华正茂。新中国成立不易,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只有退休党支部有要求,我坚决照办,并且保证完成任务,我永远跟党走,感党恩。
李清汉说,我参加了对老越自卫反击战,亲眼目睹了许多与我朝夕相处的战友牺牲在异国他乡,我辛存活下来。我更要感谢党的培养,使我这个山里农村娃成为一名国家退休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