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上午,我们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军部旧址,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二十八军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鄂豫皖边区坚持斗争的一支革命队伍,曾先后三次组建。在红四方面军主力和红二十五军先后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红二十八军继续坚持大别山地区革命斗争,英勇顽强,艰苦奋斗,为坚持和巩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打击和牵制国民党军队,做出了重大贡献。
1935年2月,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皖西北省委书记高敬亭 根据鄂豫皖省委长征前留下的指示信,在太湖县凉亭坳(今岳西县)第三次组建红二十八军,全军1000余人,由高敬亭任军政委,统一领导鄂豫皖边区的党政军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精神,1938年2月,红二十八军和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成为坚持大江南北敌后抗日的重要武装。
主力红军长征以后的,红二十八军以以岳西县鹞落坪游击根据地为中心,转战于鄂豫皖三省的45个县,与敌发生大小战斗243次,牵制敌正规军最多时达68个团,约17万人,前后歼敌18个营又15个连和大量民团武装,粉碎了敌人的反复“清剿”,成为南方各省红军三年游击战争中最为精彩的一支。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赞扬的:“红二十八军很不容易”,“很有成绩”,“很了不起”。
我在思考,红二十八军为什么能够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无法与中央联系的情况下,面对强敌的持续围攻清剿,不仅独立坚持下来,还取得了发展壮大,使鄂豫皖地区成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保存革命力量最多的游击区之一。参观给我们的启示是,依靠红军将士们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主要领导人高敬亭将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大别山区人民群众的倾情支持。
有了这些,眼前的高山深谷、低矮的瓦屋茅棚、那些近乎原始的武器装备才与一支打不散、拖不垮的红军部队诞生,这是革命思想与斗争精神创造出来的战争奇迹,它提示我们,理想信念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是中国现代革命斗争与国家建设取得胜利的内生动力之一。在今天我们依然不能忘却、不可忽视,这就是“不忘初心”。
23日下午,带着对红安人民的崇敬,带着满满的收获,惜别了英雄的红安,惜别了英雄的红安人民,踏上返程旅途。
我更加坚信,今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党中央和湖北省委和红安县委的的坚强领导下,英雄红安和英雄的人民,一定会迎着改革的春风,乘势而上,在开启全面建没现代化国家新征而努力奋斗。红安革命老区人民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一定会越来越幸福;红安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灿烂!
(作者系襄阳市樊城区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