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建档纂志留住乡愁——安顺市千年布依古寨高荡村(袁芳 摄)
民族血液浓于水,两岸同胞一家亲(安顺市民宗委卢恩科提供)
红色教育促团结,各族儿女和国旗在一起(安顺市民宗委卢恩科提供)
引言:贵州省安顺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紧紧围绕“传承若飞精神、共建秀美瀑乡”主题,不断深化创建内涵、提升创建水平,深入推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以下简称“创建工作”),为续写新时代富美安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贡献更多的“档案智慧”和“档案力量”。
近年来,安顺市大力推动档案工作深度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把档案工作作为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抓手,用活用足用好档案资源,在讲好档案“民族话”“地方话”“幸福话”上精准发力,接续推动特色文化融入创建工作,高质量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繁荣发展。
“红色档案”聚人心。坚持在丰富和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渠道和载体上下功夫,充分利用王若飞故居、黄齐生故居、陆瑞光纪念馆、羊场红色文化公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档案资源,深入挖掘红色基因里的文化内涵,切实发挥好教育基地在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和促进民族团结上的引领示范作用,打造了以本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主讲堂”,以新时代军地实践中心、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民族文化馆(博物馆)、传统村落档案室(村史馆)、活态档案馆、道德讲堂等固定场所为“大课堂”的多维度宣传教育阵地,推动红色教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在实践中形成聚合效应,多措并举大力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世界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让“守望相助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的主旋律植入各族人民心灵深处。此外,2020年“镇宁弄染结盟核心展示园”作为安顺市唯一进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省规划的16个核心区后,全市档案部门以此为契机,重点围绕“弄染结盟、民族团结”主题,抓好文物与档案的征集、整理、目录编制、数字化扫描、编研利用等工作,全力服务好园区筹建工作,深度挖掘布依族农民领袖陆瑞光典型事迹,在传承弘扬长征精神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文化档案”强振兴。大力推动档案工作与民族文化振兴衔接,进一步加强了安顺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强化少数民族文化有形化建设,通过在民族乡、民族村等建立起档案馆(室)、民俗馆、文化馆或村志馆等,对民族村落的历史沿革、重大事件、建筑特色、手工技艺、民俗文化等作了详实记录和全面保存,推动民族村寨、民族语言、民族古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档案资源的规范化集中管理,截止2020年底,全市各村级档案馆(室)已存民族村落档案逾46000卷,实物档案逾3000件。在努力夯实民族文化基础设施“硬件”基础上,安顺市还积极探索将活态文化档案、口述档案等新理念植入到建设工作中,通过文字、图片、影音和实物等形式多管齐下、多重发力,重点对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故事,吹、拉、弹、唱等技艺,歌舞、节庆、婚丧、饮食等习俗的收集整理,创编成文字、视频资料,先后编撰出版了《安顺市布依族古文字辑录》《布依族摩经典籍——解绑经》《黔中布依族文化大观》《安顺苗族古歌》等民族文化书籍,发出档案工作“好声音”、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切实把档案工作重心聚焦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上来。
“品牌档案”促升级。一是坚持把建立民族特色产品可追溯档案作为把控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提升民贸民企自身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工作予以布置、加以推进,广泛推行民族特色产品生产经营管理档案制度,加快建立起以民族特色产品质量合格为核心内容的产地准出管理与市场准入管理衔接机制,运用产业化思维精心打造一批具有安顺民族特色的文化消费载体,先后为“紫云毛山盖”“关岭黄牛”“断桥糊辣椒”“普定韭黄”等10个民贸企业品牌和8家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企业建立了民族特色产品可追溯档案,确保消费者从正规渠道购买的民族特色产品都有证、可追溯,为完善产销对接、助推“黔货出山”保驾护航。二是通过引入非遗活性态档案新一举措,深入挖掘穿洞文化、亚鲁王文化、牂牁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不断强化对《屯堡地戏》《蜡染技艺》《布依铜鼓十二调》《苗族芦笙舞》《仡佬族傩戏》等地方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快推动新型数字化技术与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聚力打造“非遗+档案+大数据” 的非遗文化产业新业态,进一步打通了非遗技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关键环节全产业链,向全社会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学习少数民族文化的平台,推动民族文化行业“抱团”发展。三是始终遵循“深挖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聚力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的工作思路,依托档案资源全面推进民族文化升级版,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成功打造了亚鲁王“身份档案”、安顺地戏非遗档案等特色品牌,并为获得贵州省第五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挂牌的22个村建立了传统村落档案,这一系列务实创新举措先后得到了中央宣传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档案局、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等国家部办委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社会反响强烈,有力地推动了少数民族村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