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驻华使节由外交部部长助理曹春耕、林中陪同,于一九七八年五月二日参观万米山洞
各国驻华使节由外交部副部长刘振华(前二)陪同,于一九七八年五月五日参观万米山洞
各国驻华使节由外交部副部长张海峰(前二)、淄博市委副书记曲相升(前一)陪同,于一九七八年五月十一日参观一干渠
各国驻华使节由外交部副部长仲曦东(左一)陪同,于一九七八年五月二十八日参观一干渠
今年3月1日,是太河水库一干渠万米山洞通水43周年纪念日。“现在仍发挥着重要的水利作用。”在一干渠万米山洞出口,淄川区水利局局长张刚指着洞内蓄满清水的万米山洞说。
时间推移到47年前。为了改变“山是和尚头,水贵如香油,二十里外求水吃,水荒饥荒万家愁”的状况,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委区政府正式作出了“穿透佛村岭,打通万米洞,引来淄河水,彻底改变淄川面貌”的决定,并响亮地提出“掰开地球凿开山,三河两库一线穿”的口号。奋战一干渠、打通万米洞,把太河水库的水引入百米左右深的地下沿渠奔流,去滋润干渴的粮田,供人畜用水。
这个方案的选定,经过了反复比较论证。为搞好一干渠建设,早在1970年,淄博市水利局就组织力量,对一干渠的选线方案进行酝酿,经实地勘察,提出了隧洞方案。即:太河水库总干渠六号洞分水向西,经900余米的明渠入现在的万米山洞,通过黑旺、寨里、洪山、龙泉、昆仑5个公社,接“引孝济范”工程入萌山水库。1974年冬至1975年春,淄川区根据群众要求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意见,组织专门力量,对一干渠线路又进行了勘测和规划。经过反复论证比较,认为隧洞方案利多弊少。1975年春,市区决定实施一干渠开凿洞方案.
修建万米山洞,工程浩大。搞这样的地下水利建设,淄川人从未见过,也没听说过,更没干过。这项工程当时投资巨大,用工二三百万个,开挖浆砌土石35万立方米。整个工程需大量的钢材、木材、炸药、水泥、沙、石灰等物资,还得用大量工具及机械设备。可是,当时既缺工具,又无机械,资金缺乏,材料紧张。面对这些困难,怎么办?淄川人民不畏艰难,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坚持自力更生,土法上马。资金不足,区里的主要领导带头把自己的整月工资捐献出来。在领导同志的带动下,全区迅速掀起了捐款支援万米山洞建设的热潮。区直机关的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奉献,捐款从5元、10元到100元不等。
前期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开凿万米山洞的战斗打响了。驻扎在荒山野岭的民兵们,按照各营、连的分工,摆开了一字长蛇阵的战场。山岭上人山人海,红旗招展,民兵们像当年的人民子弟兵一样,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勇于拼搏,大干苦干,只争朝夕,不打通万米山洞誓不摆休。
万米山洞工程,采取分段施工的方法,根据设计要求在山洞所经过的山岭,打竖、斜井21眼,各井口都建起了扬水站,把通过这条地下长龙引来的河水,送上高山峻岭,灌溉淄川区的十几万亩土地,并供人畜用水。同时,为发展工业生产提供水源。
“万米山洞”建设,是继“红旗渠”之后被称为全国“第二号工程”,战线之长、工程量之大在淄川区乃至淄博市水利建设史上实属罕见。
在群山连绵、沟壑交错的淄川东部群山之中开凿一条全部由石灰石、红粘泥断层构成的万米地下长廊,谈何容易!有的人望而却步,有的说是天方夜谭、简直不可思议。严冬时节,佛村岭上,风展红旗如画,到处飞歌锤响,一片大干快上的景象。
为加快进度,沿万米山洞打竖、斜井21眼,分44个迎头掘进。民兵们紧攥钢钎,挥动大锤,一分分、一寸寸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