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淄砚吸引着市民前来欣赏。闫盛霆摄
市民在淄砚博物馆参观。闫盛霆摄
淄砚传承人许立龙正在雕刻砚台。闫盛霆摄
6月13日,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的淄博锦川淄砚博物馆,风姿绰约的丹凤朝阳砚、展现齐国古文化的齐风遗韵砚、颇具威风的五龙砚等一方方砚台让人流连忘返。而在展室一角,参观者正凝神屏息参观淄砚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人许立荣的创作,只见他正在对手中的文人砚细心雕琢,砚的表面已平整光滑,用手抚之,确如婴之背,完美展现着千年淄砚的风采。
文房四宝,砚居第一。因其“传万古而不朽,历劫难而如常,流千古而永存”的特性,而被文人骚客置于清斋案头,视若拱璧。产于蒲松龄故乡的“淄砚”,更是因其温润如玉、质地优良而誉满天下。
淄砚始于秦汉,兴于唐而盛于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与端砚、歙砚、洮砚并列为四大名砚。2013年,“淄砚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经中华砚联合会评选为“中华十大历史名砚”排名第六。2016年,淄砚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2019年3月29日,在第四十三届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上,罗村镇荣获“中国淄砚之乡”特色区域品牌。
古人赞曰“淄石有铜,足为是真,如金之声,如玉之润,研磨如锉,发墨如油,用手抚之,如婴之背。”宋神宗熙宁年间,大史学家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神宗为奖其劳,亲选珍藏之淄砚一方赐之司马光,慨叹“淄砚逾于琼瑶,一砚价比连城”。清代纪晓岚嗜砚成癖,在81岁时得一淄砚,写诗赞曰:“曼清三窃王田桃,堕而化石沉波涛。水春沙蚀坚不销,圭角偶露惊舟鲛。漉以琢砚登书巢,尚有灵液濡霜毫。”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名誉主席舒同得一自然叶形淄砚,背镌铭“出齐鲁,若桐叶;临池比绿天,逸思超物外,伴诗书春常在。”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启功先生为淄砚作铭“锋发墨,不伤笔,筪中砚,此第一,得宝年,六十七,一片石,几两履。”左笔书法家费新我得淄砚,叹曰“一朝慧眼识真趣,常伴笔墨倚窗前”,并为淄砚撰写两条砚铭。
淄砚制材出自罗村镇河东村洞子沟,洞子沟老坑所产石头,坚润细腻、下墨爽利,是制砚之良才。自古以来,工匠们依照自然石形,因才施艺,因势造砚,作品雕琢细腻,扶之如膏,集众家所长,在传统制砚基础上吐故纳新,融入时代气息和本地文化元素,有强烈的文人色彩。相传,古时交通不便,各地所产砚台的流通性不强,所以蒲松龄所用砚台均为本地砚——淄砚。用淄砚磨墨、起笔,一代宗师写出了流传至今的《聊斋志异》。所以,目前淄砚斋的创作中,以“聊斋”“柳泉”“松龄”为主题的砚台创作是一大主题。从题材上看,淄砚博物馆共展示了圣人砚系列、千古第一相系列、舌耕路上松龄砚系列、柳泉砚、文人砚五大系列。圣人砚、千古第一相系列分别展示孔子、齐国宰相管仲形象,舌耕路上展现蒲松龄教书生涯,柳泉砚以聊斋故事为表现内容。文人砚以素砚为主,基本无雕饰,注重实用,充分满足当代人注重实用、便于携带的要求,也更原始地体现了淄砚“用手抚之,如婴之背”的效果。
淄博锦川淄砚博物馆于2016年5月10日挂牌营业,旨在收藏和展示淄砚精品,继承和发展淄砚制作工艺,让更多的人热爱、了解淄砚所承载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物馆用最齐全的样式、最上乘的石材、最完美的品质、最馨香的文化内涵诠释着“淄砚”。质地上乘的珍贵石料经过淄砚斋的精工细作,以“二龙戏珠”、“八仙过海”、“龙凤呈祥”等多个系列的样式,走上了文人墨客的书桌。还培养出了20余位工匠,挽救了曾日渐式微的淄砚产业,让淄砚得以保护和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