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1885年的土峪村天珠教堂保存完好。 闫盛霆 摄
千年传统村落石头房子成为一景。 闫盛霆 摄
“这里的山呀川对川,这里的河呀九连环。”伴随着清脆的歌声,我们来到了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行驶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一路寻找,在乡野群山之间,来到了柴门石墙的土峪村。
土峪村,顾名思义,好像是土多成堆。事实上,这里却是土以稀为贵,而不缺的是山石。这里,有600多幢民居全部是石头垒砌。拥有133年历史的天主教堂,153间房屋全部是石头建造。这里,最多的是山,7.3平方公里的版图上,拥有大大小小的山头几十座,仅叫上名字来的就有20余座,如云头山、圣母顶、老鼠顶、油娄寨、大寨顶等。
村口建一高9.19米的石楼,七条山峪均呈南北走向,从西向东一字排开,土峪村就坐落在靠东面的一条山谷中。村西是西山,山上植被茂密,黄栌、油篱等漫山遍野。山顶,有面积300平方米的椭圆形石头建筑,依山势而建,两道石门把守,据说是两千多年前的齐兵寨。山下望去,陡峭险峻,易守难攻。西望,是海拔610米的油娄寨。东观,是高耸入云的云头山。村南边,绵延数里的竖淌岭,高达50余米,犹如是一道天然屏障,3个岩洞悬在半山腰中,野鹁鸪、蝙蝠不时的飞进飞出。顺竖淌岭南望,是海拔713米的最高峰大寨顶,登上此顶,不仅淄川、张店城尽收眼底,天气晴朗时,还可眺望到著名的母亲河黄河。
初春时节,花团锦簇。桃、杏、梨、槐,樱、枣、柿、楂,片片相连。数不尽的各种野花,更是飘香数里,沁人心田。古村落内,原本600口人的村庄,而今只有300余人。村党支部副书记马海英介绍,这里的石碾、石磨保存完好,尤其是村风纯朴,在这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村西,有一神泉,雨水旺季,喷涌而出,灌满了流经村内的圣水河。更为神奇的是,枯水时节,如遇大风,干涸的泉中,突然间涌出清冽的泉水,被村民们誉为风泉。
这里的黎明来的晚,这里的夜却来的特别早。若闲暇在村内小住,微风习习,惬意舒适。鸡鸣狗叫,让人心动。品尝一下农家大嫂的手摊煎饼,喝上一碗用山柴作火煮的稀饭,心中甭提有多舒坦,香喷喷直润心田,甜滋滋的口舌生津。
坐落于村内的天主教堂,始建于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当时土峪村民马文修信奉天主教,在他的影响下,这个有百余户人家的小山村,奉教者达到60余人。外国传教士赞扬土峪人“真心向善”,并以此作为向山区传教的示范基地。当年美国神父王若瑟购得草房7间、闲地3000多平方米,由德国人投资,先后建堂屋、神父楼、饲养室、磨坊45间。1937年至1939年,美籍主教杨光被从美国教会筹资法币上百万元,美籍神父向志远监督施工,拆除旧堂,新建了现存的若瑟天主堂,形成了以教堂为中心的天主教堂建筑群。该建筑占地7亩,建筑面积约2300平方米,153间,设有教堂、神父楼、修女院、办公楼、教会初级小学、伙房、磨坊、饲养室、配房等。该教堂为哥特式建筑,圆弧形窗门,天棚绘有耶稣善牧、五饼二鱼圣迹、梅瑟十诫等9幅西式油画。教堂内部其他陈设,例如祭台、圣体楼及记载耶稣受难始末的苦路14处,富有中国色彩,用研磨后青石刻成。教堂正门房山上端有高1.8米的教堂主保大圣若瑟石像。1885年至建国前夕, 先后有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和中国的13位神父在此传教。教堂兴盛于清末、民国,遭劫于“文革”。令人庆幸的是建筑的主体结构依然牢固。1982年修缮后开放。
土峪教堂建筑群分布于山腰处,背倚大山,下临村中民居,整体布局科学严整,规划合理。从外观上看,天主教堂的建筑为石壁红瓦,圆弧形的门窗,显示了优美的欧式建筑风格和浓厚的宗教色彩。
寂静的山坳中,教堂的诵经声清晰可闻,霎时间,一切杂念将从心中除去,心灵得到一次升华,灵魂得到又一次净化,让你从心中不得不感受到造物主的神奇与伟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