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上半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金寨人民为了推翻三座大山、打败日本侵略者及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走在革命前列,广泛参军参战,英勇抗敌,10万英烈血洒疆场,为国捐躯,只有少数九死一生,以鲜血和生命赢得了金寨革命“30年红旗不倒”的崇高荣誉;铸造了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坚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拼搏、特别严律己的优良作风,凸显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创造了灿烂的红色文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铸造了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
金寨人民凸显了坚贞忠诚的正直秉性
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党和红军的创始人之一的詹谷堂 ,入党时,就写下了:“漫天撒下革命种,试看将来爆发时”的豪迈诗句,对中国革命充满了无限希望。1929年8月,詹谷堂被捕后,敌人为了摧垮他的意志,对他实施了各种酷讯,还用铁丝穿过他的胳膊拉着他3游街、5次陪斩,但他坚强不屈,多次挺起胸膛,高呼“共产党万岁”。敌人审问他有多少共产党,他说:天上有多少星星,地上就有多少共产党,杀了我詹谷堂,灭不了共产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毅然用自己的鲜血在墙上写下“共产党万岁”5个大字。体现了他对共产主义信仰是无比的坚定,对共产党是无比的忠诚!
西镇党总支书记刘仁辅 , 1930年8月,在反敌人“清剿”战斗中,他子弹打光后,跳下山崖,身负重伤,在昏迷中落入敌手。敌人将他带到国民党六安县政府,面对敌人的百般折磨、残害和官职利诱,他大义凛然,痛斥敌人:“我们共产党人不为名誉地位,不图升官发财,我们信仰的是共产主义,为的是天下穷苦人民得解放!我们可以舍得一切,甘愿献出一切!”无计可施的敌人,残暴地用铁钉将他四肢钉在六安南城门上示众。
张国焘大肆进行肃反扩大化,杀害了许多优秀和忠贞的红军指战员和革命干部,但没有动摇苏区人民坚定革命的信心。张国焘叛变革命,没有带走一兵一卒。
杜志强是大别山红军二路游击师师长杜昌甫的儿子,是乡里儿童团大队长。在杜昌甫的教育下,年龄只有13岁时,就很懂事。他带领儿童团站岗放哨,注视地方地主民团的一举一动;化装侦察敌情,为苏维埃政府悄悄送信。大人们都非常喜欢他。
1932年10月,一次战斗中,双河民团团长冯国梁的弟弟冯国柱被杜昌甫的游击队活捉了。冯国梁通过一个叛徒的密报,从杜昌甫的亲戚家抓走了杜志强和他的妈妈冯长茹,妄图以夫妻、父子之情软化杜昌甫。
杜志强被捕后,敌人对他严刑逼供。但他坚强不屈,拒不说出游击队活动的地方,敌人无计可施。此时,冯国梁还不忘对外放出消息:“只要杜昌甫放了我弟弟和不再干共党,我就放了他的妻儿。”为表示诚意,还假惺惺地先放了冯长茹。
杜昌甫对此毫不动摇,坚定地说:“我要干一辈子的共产党,决不中途而废。妻儿就是死了,那是为革命而死,是光荣的!”随即将十恶不赦的冯国柱处决了。
冯国梁见阴谋破产,便使出一条更为毒辣的奸计。1933年春节期间,他侦察得知杜昌甫的游击队在大游寨活动,清早便带着民团和国民党十一路军的两个团,偷偷地包围上去。他命令团丁押着杜志强在前面走,一边走,一边叫团丁喊话:“杜昌甫,快出来吧,再不出来,你老杜家可就绝种了!”
这一天天气异常寒冷,下着大雪。杜志强因遭敌人摧残已是遍体鳞伤,这会儿却只穿着一件单衣,打赤脚在雪地里走。游击队战士在山上瞅得清楚,个个义愤填膺,一致要求杜队长下命令下山救人。杜志强的小叔杜立光,舅舅冯兵等,更是要求单人去营救。
杜昌甫稳住大家,满眼含泪地说:“同志们,敌人就是想利用我们一时感情冲动,盲目下山,好一网打尽啊。如果我们现在下去,毫无疑问会正中奸计。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冷静!”
冯国梁见团丁们喊话不中用,就威逼着杜志强喊。杜志强虽然年龄小,但早已识破冯的鬼计,拒不喊话。冯国梁就用枪托打他,用皮鞭抽他……最后,忍无可忍的小志强跑到雀子坳上,面对群山,高亢激昂地喊道:“爸爸!你们要藏好,千万别下山,白狗子想骗你!”冯国梁气急败坏,抽出刀一刀将小志强的一只耳朵割了下来。杜志强捂着伤处痛得在雪地上直打滚,冯国梁跟着又给了一枪……
小小年纪的杜志强,就这样匆匆地走完了他的一生。
杜昌甫和儿子,都体现了对革命坚贞忠诚的伟大精神。
红25军,长征中与党中央失去联系,但红25军始终坚持党中央北上抗日方针。1935年7月,为了迎接党中央、与中央红军会师,红25军西征北上策应中央红军。在出征动员大会上,军首长吴焕先、徐海东对战士们讲:“这次的行动,我们这几千人就是牺牲完了,也要牵制住敌人,保证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顺利北上。”
到达陕北后,并没有受张国焘的影响动摇对党中央的信任,而是紧跟党中央,全力支援中央红军。
红28军,在长期与党中央失去联系、根据地屡遭敌人“围剿”“清剿”的情况下,独立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始终体现了我党领导的革命军队性质。
金刚台女子排的铮铮誓言是:“山沟石洞是我房,树枝稻草盖身上,山菜野果能当粮,三天不吃打胜仗”,“一颗红心拿不出,头断血流不投降”。
1938年,马步芳从被俘西路军中挑选出年轻战士400余人(其中就有金寨籍的徐立贤等战士),押解到青海省循化撒拉自治县赞卜乎村被迫从事伐木、垦荒、修路、建清真寺等苦役。在令人绝望的环境下,西路军红军没有忘记自己的信仰和使命,在修建清真寺时,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把“五角星”、“镰刀”、“斧头”、“领章”等象征红军革命寓意的图案和文字刻入烧制的砖瓦中,并放在大殿正屋梁或墙体上,历经风雨清洗,至今清晰可见,熠熠生辉。这些西路军红军,虽然身陷囹圄,身不由己,身受苦役,但是,他们信仰坚定,赤胆忠心,红心向党。
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年代,金寨人民坚信共产主义,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始终保持对党对人民忠诚、坚守信念的高贵品质。
金寨人民彰显了牺牲奉献的崇高品质
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年代,金寨10万英烈血洒疆场,为国捐躯,很多家庭是“父子同参军、兄妹齐上阵”,有的还是“一家三代都去当红军”,有的还是满门英烈、全家牺牲。
桂家五烈士——桂伯炎,桂月峰长子,1931年冬,被张国焘错杀于麻埠。父亲桂月峰,1932年秋,在花石横溪山被捕,英勇就义。他的叔叔桂明田被张国焘错杀,二弟桂尊林、三弟桂尊农,在第四次反“围剿”后,西进途中牺牲。他们都是共产党员。
刘仁辅全家献出6个宝贵条生命,三儿子刘锡俊被杀害、二儿子刘锡锦夫妇被逼的同绳自尽,参加红军的大儿子刘锡谷和四儿子刘锡杰,也在与敌人战斗中英勇牺牲!
周时筹与2个儿子一起参军。周时筹任红军第4军总医院第1分院院长。1932年春,在湖北英山,在战斗中为了抢救战友,不幸中弹牺牲。
廖秉国、廖业麒与廖业红是兄妹。廖秉国于在太平山组织18兄弟会,被称为农民运动的先锋,任五县边区苏维埃主席,1931年10月在肃反扩大化中在麻埠被张国焘杀害。廖业麒,1930年4月任红1军独立旅旅长,1931年秋,在河南光山被张国焘杀害。廖业红,14岁参加红四方面军少共国际师,1932年在第四次反围剿中被被国民党14军42师俘虏。师长陈玉阶看她仍是个孩子,便把她留在师部卫生队,要她学医,未来给本身当护士。廖业红一面学习医疗技术,一面搜集情报送给游击队,被陈玉阶发现后,将她杀害,年仅15岁。
原广州军区空军干部部部长、老红军梅少卿一家三代人参加革命,爷爷、大伯、3个叔叔、姑姑6人为革命献身。他自己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梅少卿南征北战、冲锋陷阵、屡建战功,先后7次负伤,一个耳朵失去听觉、一只眼睛神经性失明,属二等甲级残废。
刘述模(红4方面军第4军副军长)的家乡倒马河村刘家大湾参加红军的刘姓子弟有几十人,后来绝大多数为革命英勇牺牲。
詹大南所在的村,参军16人,只有他1人,没有牺牲。
皮定均所在的村,参军几十人,也只有他1人,没有牺牲。
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国民党及反动地方武装在鄂豫皖根据地大肆杀害留下的红军伤病员、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制造了许多“杀人场”、“千人坑”、“万人墓”。金家寨柳林湾被活埋和枪杀3500多人;古碑冲月亮地一次被活埋、刀砍和枪杀900多人;竹畈花园被杀害3000多人;胭脂河坪被杀害1000多人。在胭脂割革命者耳朵装7挑子,白沙河下楼房砍下革命者手指2麻袋。
1932年10月,李开文因为参加红军,跟随主力转移,他的老婆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藏到深山一个山洞里,因为又冻又饿,她的一双胞胎儿子被活活饿死,他的老婆为了生存,不得不改嫁他人。
1933年2月,因叛徒指认,赤南县三区区委委员、妇女会主席詹凤梅被捕。敌人诱使她说出红军伤病员和游击队,詹凤梅没有屈从;敌人实行“吊、打、烤”三种酷刑,詹凤梅没有屈服;敌人采取更加残酷手段,用10根铁钉、一根一根地钉进手指,她仍然回答“妄想,做梦”;敌人黔驴技穷,用绳子把遍体鳞伤的詹凤梅五花大绑地捆在一颗大树下,先割去了詹凤梅的鼻子,然后割去了詹凤梅的耳朵,鲜血从詹凤梅的头上流遍全身,她依然笔直的靠在大树旁,没有痛苦的哼叫。敌人继续肆虐她,敲掉她的牙齿,割掉她的舌头,剜去她的双眼,詹凤梅根本没有人样了。最后,敌人还把她的全身剁成几块曝尸河滩。
红25军转移后,在南溪后方医院的60多位伤病员及医护人员,被敌人全部杀害。
在革命岁月里,金寨人民节衣缩食、积极奉献,把最后一粒米当军粮、用最后一块布做军装、将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大部分群众几千年来赖以生存的家园被敌人毁坏殆尽,以巨大的牺牲换取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金寨人民为治理淮河水患、支持国家建设,再次作出了巨大牺牲和奉献。金寨境内修建梅、响2大水库,淹没了3大经济重镇、10万亩良田、14万亩经济林,10万群众离开故土、移居深山。
党领导的政府和军队体现了一心为民的本质要求
在苏区,党领导广大军民建立红色政权,打土豪、分田地,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为了保卫和巩固鄂豫皖苏区、改善群众生活,党和苏维埃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努力发展根据地经济,千方百计地帮助群众搞好生产;党领导农民群众建立劳动互助社、耕田队、耕牛合作社等互助合作组织,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实行红军公田制度、兴办列宁小学和红军医院、设立红色邮局和特区苏维埃银行等为人民群众解决了许多大事,大力保护人民群众利益。
1930年4月13日,六安六区苏维埃在七邻湾召开大会,通过了《雇农工资办法》、《手工业工人办法》、《债务办法》、《森林办法》和《土地政纲实施细则》,皖西革命根据地的民主法制建设有力推进。
1930年12月,红1军在湖北罗田发现金家寨地区许多红军家属和革命群众,逃难到此,原来红1军7月转出大别山作战后,敌人在皖西地区大肆杀害红军家属和革命群众,红1军对此十分气愤,军长许继慎和红3师师长周维炯,研究决定,立即打回金家寨,消灭敌人。12月14日,红1军攻打金家寨,消灭敌人1000多人,取得重大胜利。
之后,红1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麻埠、独山、叶家集、苏家埠、韩摆渡、霍山等地顽敌,使沦陷数月的皖西苏区大部收复,保卫了苏区人民。
1931年夏,金寨地区大旱。叶集南边彭洲一带薄沙壳地,干得冒狼烟,望着焦黄的禾苗,苏区的农民急得象热油煎心。同时,加上反动民团烧杀抢掠,当地人民群众,悲观失望,在死亡线上挣扎,有的背井离乡。县、区、乡苏维埃为群众着想,决定在地势较高的四里店一带把史河拦腰切断,建设拦河坝,引水灌田。 在两千多个的日夜奋战下,终于建成了三里多宽的大坝,象一条巨龙似的屹立在史河中间。然后由组织人力挖渠、引水灌溉,解决了下游大片地区干旱问题。乡亲们都说:没有红军,便没有人民的天下;没有红军的帮助,也打不起拦河坝,为了让子孙万代牢记红军的恩德,就把这个大坝叫做“红军坝”。
1974年,金寨县旱灾严重,很多人家断炊,很多怀孕妇女营养不良。洪学智接到县妇联的求助信,夜不能寐,当时,军队的粮食也很紧张,但他还是从军粮中调拨几卡车红薯干,日夜兼程送往金寨,分给全县的怀孕妇女,以解断炊之难。孕妇们分到红薯干,感激涕零,有人还特意留下一小包,给孩子作为纪念,嘱咐孩子莫忘将军的救命之恩。
1978年洪学智从报纸上看到一篇报道:安徽省委书记万里到金寨体察民情,发现十七八岁姑娘没裤子穿。洪学智痛心疾首,解放这么多年,家乡人民还非常贫穷。
从1979年至1991年,他组织动员部队官兵,为金寨人民捐赠棉衣棉被30多万件。1984年,解放军换装,洪学智将20多辆军用卡车送到金寨,第二年又送来25辆退役的“解放牌”汽车。县里用这些车辆组建了“双扶”运输公司,这是金寨县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汽车运输公司。
1984年秋,洪学智得知金寨地区有三种严重地方病:一种是老年痴呆,一种是甲亢,一种是妇女子宫脱垂,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当地的生产发展,他心情十分沉重,说:再穷也要把病治好,一个家有了一个病人,这家人就穷。不久,他就协调总后卫生部,派出医疗队到金寨治病。在金寨有一个真实的现代“白毛女”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主人公名叫李绪英,产后出现尿漏,整天裤子湿透,难以见人,她躲进山洞,度日如年。孩子已经18岁,她在山洞里住了整整18年。二医大医疗队来到李绪英的家乡,此时的李绪英衣衫烂缕、满头白发,有口不能言。妇产科主任王昭梅把她从山洞里接出来,洗净身子,换了衣服,成功地为她做了手术,治好了她的病。与此同时,洪学智及时向中央军委反映了金寨县的病情。中央军委对洪学智反映的情况十分重视,经与相关部门协商后,先后向金寨县派出7批医疗队,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疾苦。
正是因为党和军队一心为民,凝聚起了人民战争的磅礴伟力,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敌人屡战屡败,所以才有金寨革命红旗30年不倒的牢固根基。
金寨人民显示了永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在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的艰难时期,一些被留下的红军女战士,对党、对军队依依不舍,一直从金寨跟随到川陕根据地,如女战士林月琴、汪荣华坚持跟随红军,三过雪山草地,紧跟党走。面对张国焘的错误路线、南下行为,广大官兵一致反对,一致要求跟随党中央。林月琴对张国焘的飞扬跋扈和另立“中央”感到十分愤怒,在康克清的帮助下,她勇敢地与张国焘作斗争。红四方面军没有因为张国焘另立中央,而动摇紧跟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为领导的党中央,张国焘叛变,没有一个指战员跟随叛变。
在西路军惨烈的征战中,大批红军将士血洒疆场,被打伤或被打散,有的被俘,他们都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千方百计逃出敌魔掌,通过沿路乞讨等途径,又回到了延安,一颗红心始终不变。
如金寨籍的陈映民等数十名女红军,全都被敌人俘虏,受尽折磨,被强行压到义源被服厂,日夜不停做苦工。不久后,陈映民在一名汽车司机的帮助下,乘车从马家军的魔窟里奔逃了出来。
开国中将林维先,1933年21岁时就任红82师师长,被打成改组派后,在公审大会上,全师战士为他求情,最后被开除党籍,下放到苦工队当苦工。面对冤屈和困境,林维先始终对党坚信不疑,带着苦工队用扁担同敌人作战,最后重新得到组织的信任,又从战士开始起步,直到营长、团长、新四军第四支队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洪学智,我军唯一一位两授上将军衔的将军,他的一生“四起三落”,曾因“彭德怀事件”受牵连,46岁的他从总后勤部部长降为吉林省农机厅厅长,后又下放到农场,长达17年之久。在此期间,洪学智仍然坚信党、忠于党,积极努力、乐观向上,最终得以平反昭雪,重任总后勤部部长,并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一。
红25军从鄂豫皖苏区出发长征后,即与中央以及兄弟部队失去了联系。1935年7月,鄂豫皖省委原交通员石建民从上海经西安到达红25军驻地,带来了党中央数月前发出的文件,证实了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川西会师和准备北上的消息。鄂豫陕省委于7月15日在长安县沣裕口召开紧急会议。省委全面分析了目前形势,认为红25军当前最紧迫的战斗任务,是配合主力红军的行动,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迎接党中央北上,即使红25军全部牺牲也是值得的。于是,省委决定迅速率领红25军西征北上,迎接党中央。红25军西进甘肃,翻越六盘山,直逼平凉,截断西兰公路,吸引和牵制了川陕甘边界的敌军,减轻了红一、四方面军的压力,有力配合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北上。
3年游击战争期间,红28军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被敌人分割包围的情况下,紧紧依靠大别山人民支持、配合,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拼搏奋战、辗转迂回,坚持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留住了革命火种、保存了革命实力、实现了大别山上革命红旗不倒!
自从有了共产党,金寨人民就自觉地听党指挥、听党召唤、永跟党走!这一点,既是大别山精神的最难能可贵之处,也是永远不变的坚定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