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9月17日,中央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后,总政治部白区工作部部长贾拓夫,立即派便衣侦探,于18日到白区为先遣队做好了,要北上的必经之地,仍然属于国民党新编14师鲁大昌控制的白区哈达铺的路标,找好了宿营地。并按贾拓夫的指令侦察敌情,居民,地主,粮食,盐和其他的是否有地下党等重要信息。
他们化装成买岷归①的药商,与各地来哈达铺买中药的药商,以盘问价格,质量为名义,说他们带了很多钱,买的货也很多,怕路上遇到土匪,国军抢劫,询问周围敌情。山西来的晋商告诉他们,西北方向不安全,有刘志丹的红军,专门打劫地主,富商,杀富济贫,并且说他们来的时候就带着报道刘志丹的《晋阳日报》和“匪区略图”,路上查看绕行。
白区工作部的侦探们心里暗自高兴,找到了红军,假装怕刘志丹的红军抢劫,说是为了安全,路上查看,买了那张《晋阳日报》。
第二天,交给了刚到哈达铺的一军团先遣队政委聂荣臻,并汇报了鲁大昌的驻军已经逃跑,丢下了许多大米白面等情况。
聂荣臻看到《晋阳日报》,非常惊喜。因忙于指挥先遣队,立即派通讯员把报纸交给中央红军前敌总指挥司令部的参谋长叶剑英,供他为中央红军前进方向决策参谋。
叶剑英兴奋的找到唯一熟悉陕北情况的总政治部白区工作部部长贾拓夫询问。贾拓夫正在向总政治部建议:白区哈达铺富裕,有粮食,牛羊猪鸡等,行军作战多日,已成疲惫之师。为了防止减员,每人发一块银元,再集体买米面,买肉,犒劳将士,修整部队,给中央红军“加油”。
叶剑英把报纸给贾拓夫看说:“你看看这篇报道,刘志丹在陕北闹革命,他们的根据地不小,力量也可观……我们到你们陕北去。”。
看完报道,贾拓夫激动的又看了两遍。惊喜地说:“刘志丹确有其人,也确实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我和他很熟悉,他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为穷苦人打天下,他率领贫穷落后,苦难深重的陕北人民,反抗国民党的压迫剥削,开辟了苏区,他是陕北人民的领袖。山穷水尽疑无路,绝处逢春刘志丹。”。
听到这里,叶剑英就立即骑上马,直奔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总部。在哈达铺前,河边的一个圩场上,遇到相向而来的中央领导们。参谋长叶剑英把《晋阳日报》,交给刚改编被任命的中央红军司令员的彭德怀,司令员彭德怀看后,高兴的交给政委毛泽东。毛主席拿着《晋阳日报》,越看,眼睛越亮,激动地忘记了手中的烟,烟头燃尽,烧到指头了,连忙扔了,说:“天大的喜讯。”,把报纸交给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张闻天看后高兴的说:“喜从天降。”,立即召集周恩来,彭德怀,博古,刘少奇,李维汉等人,坐在圩场上传阅《晋阳日报》商议。人人脸上露出了笑容。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再找些报纸,从更多方面更详细的了解刘志丹。红一军团参谋长左权,叫来红一军团直属侦察连连长梁兴初和指导员曹德连,命令他们立即去哈达铺再做详细侦察,毛主席特意要他们去找些国民党的报纸。梁兴初穿了国民党中校服,曹德连穿了少校服,带了些人,化装成国民党军队,天黑时进入哈达铺。国民党哈达铺镇长,党部书记,保安队长,都来迎接了他们。
曹德连领几个人到邮政代办所,找到些旧报纸,并在旁边的鲁大昌的少校副官那里也搞到些报纸。
20日,把报纸交给刚进哈达铺,住在义和昌药铺的毛主席。毛主席拿着报纸找张闻天总书记一块仔细翻阅,找有关刘志丹的。张闻天研究了好多七月份的《大公报》。认为刘志丹可以投靠。
熟悉地下工作的周恩来说:“仅凭报纸就决定落脚点,是不是有点纸上谈落脚的草率了。白区的工作很复杂,会不会是敌人有意识的发出错误信息,诱导红军进入白区,歼灭。应该找人详细了解白区和刘志丹的情况”。大家一下就想到了白区工作部部长,从陕北来的贾拓夫。于是,几乎异口同声的说:“赶快叫贾拓夫来!”。
贾拓夫来到义和昌说:“刘志丹是个知恩图报,有恩必报,点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人。他有非常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有创建和巩固根据地的能力。深受陕北军民的爱戴。原本出身地主家庭,榆林中学上学时,就接受了进步思想,信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背叛了他的家庭阶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要为穷人打天下,不按家庭给他设计的考取功名做文官,而是弃文从武,考入黄埔军校,投笔从戎。放着国民党的大城市高官不当,回到贫穷落后的家乡山区农村,拿出自己家的钱和粮食,组织武装穷人闹革命。被捕后,刘家花钱救出来,他又去国民党军中搞兵运,发动了渭华起义,与西北地区领导武装起义,向国民党打响第一枪的清涧起义的谢子长等同志,在西北分别闹革命。刘志丹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切合实际的战略战术,他既有扎实的军事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灵活的实战经验。他指挥有方,带兵有方,爱兵如子,深受陕北劳苦大众和子弟兵的爱戴拥护,是难得的帅才。他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选择了陕甘交界处,国民党统治相对薄弱的贫困山区,作为根据地,稳扎稳打,全国各根据地都丧失的情况下,保住并扩大了根据地,足以证明他的英明正确。他是个贴面的厨师,把自家的产业都共产了。”。
毛主席和所有在场的领导都听得入神了,连手中的烟也忘记点火了,老茶水也凉了,说:“那就赶快去找刘志丹!”。张闻天也立即说:“就按老毛的,投靠刘志丹。”。其他领导也几乎异口同声的赞成。贾拓夫说:“那我就先带领先遣队出发,去找刘志丹,让他准备迎接。”。张闻天说:“现在,路还很远,沿途仍然属于国民党统治的白区,你带的人少了,路上敌人围追堵截,你打不赢,到不了陕北,见不到刘志丹,敌人就先送你见马克思。你带的人多了,目标大,行动迟缓,还得与敌人不停的打,速度和大部队差不多,而且,你们与大部队分开,就给敌人制造了分而歼灭的机会,大部队的力量也减少了,战斗力更弱,还是一块走。再说,沿途的白区工作还得有你来做。”。
正说着,敌机来轰炸了。为了防止炸中房子,大家同时牺牲,赶快分散。贾拓夫拉着站在房檐下的警卫员,跑到一棵大树下。对他说:“敌机来时,房子目标大,容易被炸中,而且里面人多,敌人更是把房屋院落作为重点轰炸目标,而树下既隐蔽,又不会因炸中树的枝条而伤到人。”。
第二天,党中央领导们开会商议,毛主席又召见贾拓夫说:“这两个晚上,我几乎失眠,反复看了几遍《晋阳日报》,真是绝处逢生。中央已经选择过五六次落脚点了,都没能成功。看到刘志丹,中央有救了。只是不知道根据地的详细情况。”。贾拓夫说:“我也是激动的睡不着,就是睡一会,梦中也还是刘志丹,谢子长,高岗,习仲勋,张秀山杨森,杨琪,马明芳,王泰吉等人,在山间树林与敌人周旋,激战等。”。
毛主席说:“今天,你详细说说根据地。”。
贾拓夫如数家珍的说:“实际上的根据地应该是有三块,刘志丹,高岗,习仲勋,吴岱峰等人领导创建的陕甘边根据地,谢子长,阎红彦,贺晋年等人领导创建的陕北根据地,王兆卿,王兆相等人领导创建的神府根据地。”。
毛主席更惊喜的说:“还有两块根据地?可是报纸上说是一块,而且是二十三个县全部赤化的一块根据地。你在江西给中央的汇报说的是刘志丹被错误路线逼迫南下兵败。”。
贾拓夫说:“刘志丹是个知恩图报,有恩必报,点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人。他百折不挠,失败后,他总是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东山再起,坚定顽强,量力而行。他有国际共产主义思想,也志在推翻国民党的统治,为全中国穷苦人打江山,但是,他深知自己的力量单薄,只能先为陕北穷苦人打天下。《晋阳日报》的报道,说明他又从失败中掘起,并且,越来越强大了,二十三个县,全部被他们赤化,说明他打通了保安与安定之间的县,打通了清涧,吴堡,葭县等,把三块根据地连在一起,成了一块大的根据地了,报纸也证明了我对他的认识判断和评价是客观公正的。”。
毛主席不解的问:“你说刘志丹兵败,陕西革命受到严重挫折,你让孔原派谢子长回陕北,可是,报纸上没有谢子长。”。
贾拓夫说:“三块根据地并在一起,那就是谢子长率部投奔刘志丹了,报纸上用刘志丹代表了他们。他们不可能把红军的名单,按姓氏笔画一一排序列出。”。 正说着,前方有紧急敌情来报。
21日,毛主席展开《晋阳日报》,问贾拓夫:“报纸上说刘志丹占领了六座县城,有正规军5万人,游击队,赤卫队20万人,是否属实?”。
贾拓夫说:“《晋阳日报》我也看了几遍,想了好多次,应该是夸大了刘志丹的实力。”。
张闻天惊异的说:“不会吧!应该是缩小刘志丹的实力,才对呀!因为,国民党的所有宣传的目的,都是为了剿灭共产党服务的,要想让他们的人积极围剿刘志丹领导的红军,就不能把刘志丹率领的红军宣传的强大了,面对强敌容易畏敌泄气。为了鼓励他们的士气,应该制造剿灭刘志丹很容易,很简单,把刘志丹领导的红军说的人数少,力量小,装备差,容易剿灭.所以,压缩了实力。他们的中央军和地方部队,才能积极参加剿灭刘志丹红军的战斗。若夸大刘志丹的实力,那就等于说消灭刘志丹很难,要消耗很大的力量,甚至,自己的部队也会被强大的刘志丹红军消灭。国民党的中央军和地方部队,都会害怕,畏惧,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都不愿意,也不敢围剿刘志丹。”。
贾拓夫说:“张总书记说的完全符合军事常识,战前动员和舆论宣传的普遍做法都是那样的说法。但是,陕北的情况不一样,你们没到过陕北,不了解真实情况。陕北共23个县,总人口就是一百三四十万,户数约五万,而刘志丹率领陕北红军建立的苏维埃政府的苏区,只占了六座县城,不到三分之一,估计人口总数40万吧。户数不会超过一万。因为,他们占领的不是人口密集的榆林,绥德,横山,延安等地。5万正规军,那就是平均每户有5个人参军了,还要加上外地来的红军才能够数。20万赤卫队,游击队,那就是总人数的一半人参军了,而实际上,老人,妇女,儿童占的数比较多,青壮年的人数肯定不够20万,况且,前面已经有了5万正规军了,那就是说总共25万人参军了?参军人数占到家庭人口比例的八分之五,八口之家就有五个人参军了。四口之家就有近三个人参军了。”。
毛主席着急的问:“那么,你认为他们为啥夸大刘志丹的实力?难道真的是诱歼?”。
贾拓夫说:“刘志丹是个知恩图报,有恩必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人。我反复想了几次,之前没说是怕动摇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落脚陕北的信心,引起士气下降,再次减员。实际上,陕北也确实是闹革命的好地方,有刘志丹和谢子长等人打下的坚实的群众基础。”。
毛主席说:“我一贯主张实事求是,遵义会议和后来的工作中,大家所以支持我,就是因为我坚持实事求是。现在,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处在这么危险的绝境中,敌人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军弹尽粮绝,能有刘志丹等人创建的根据地,真是救命之地,还能动摇不去?你如实说来,大家分析,不能传出去的就保守党的秘密。”。
贾拓夫说:“《晋阳日报》夸大刘志丹的实力,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阎锡山剿共不力,为保存自己的实力,不敢也不愿意与刘志丹硬拼。夸大刘志丹的实力,为自己打了败仗找理由,找借口。又想和蒋介石要更多的剿共军费开支,武器弹药。陕西的杨虎城,井岳秀,甘肃的国民党地方部队,也都希望把刘志丹创建的根据地和军事实力夸大些,给他们自己为保存实力,而不尽力打刘志丹找到了理由和借口,也便于和蒋介石讨价还价。”。
张闻天在贾拓夫停顿时说:“阎锡山也不可能对一张报纸的报道的具体数字做出夸大的指示吧。夸成5万,还是8万,也是4万,在他看来报纸的一篇报道是很小的事。”。
贾拓夫用地下工作者特有的谨慎眼光,扫视了一下四周,说:“对,张总书记说得对,就因为阎锡山不可能有具体的数字指示,其他人才敢按自己的意思夸大。阎锡山那里有好多地下党员,特别是神府根据地过去的学生,知识分子,在媒体工作。因此,神府根据地,与山西地下党常有联系。和全国人民一样,他们也一直关注着长征中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前途命运。落脚方向等。阎锡山也关注中国的大形势,而且,曾经派兵江西。我离开西安时,习仲勋代表组织已经决定派王兆相回去领导神府根据地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这么长时间,这么大规模的军事战略转移长征,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人都知道了,他们当然也会从山西传到神府的《晋阳日报》上看到,再说神木的国民党县政府也有其他报纸,以及反共宣传,南方根据地丢失,蒋介石重兵围剿,中央急于寻找落脚点,没有歇息的机会,他们肯定知道了,也牵动了他们的心。如果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国民党消灭了,他们就是没娘的孩子了。他们利用《晋阳日报》夸大刘志丹的实力,给神府根据地儿女鼓劲,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就给长征中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发出了可以选择落脚点的重要信号。挽救生死存亡中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与咱们不谋而合。实际上,陕北也确确实实是个闹革命的好地方,有刘志丹,谢子长等人打下的良好的群众基础,山大沟深,便于游击,蒋介石的大型机械化部队行动作战很困难。养精蓄锐,兵强马壮时,就可以过黄河抗日。若去了苏联边界,迟早还要回来。”。
毛主席,张闻天等领导们都听得陷入深思。张闻天问:“那么,你认为刘志丹的实力如何?”。
拓夫说:“我离开陕西已经两年了,估计的数字不可能精确到个位数。就各自的活动范围可征兵源来说,刘志丹的部队就是三四千人,谢子长的也就是三四千人,神府根据地王兆相领导的就是一两千人,王泰吉领导的起义军也就是发展到一两千人,还有就是张汉民的部队起义,也就是一两千人。按《晋阳日报》上说的话,应该是合并在一起了,刘志丹任了总指挥,总兵力应该就是一万多。”。
毛主席高兴的说:“别说有几万红军,能有一万也就好了”。
张闻天说:“《大公报》的报道也支持《晋阳日报》的五万人。而且,还有徐海东,程子华的部队。”。
贾拓夫说:“《大公报》的内容基本上是从《晋阳日报》来的,加上徐海东和程子华的25军,总人数也不会超过一万五千人。”。
毛主席收住灿烂的笑容,深谋远虑,忧心忡忡的说:“既然,刘志丹的实力这么小,创建的根据地这么小。陕北又贫穷,生产能力小。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后,其他各路红军也会陆续长征到陕北来,刘志丹率领根据地人民能供养的起那么多的人吗?还有伤病员,部队还要作战,需要大量的粮食,油肉,盐,衣服,枪支弹药。陕北军民能生产出吗?”。
贾拓夫说:“毛主席体谅刘志丹和陕北人的难处,这正是领袖爱人民的表现,一定能得到刘志丹和陕北人民的真心拥护。刘志丹是个知恩图报,有恩必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人。”。
张闻天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贾拓夫说:“先落脚陕北,然后,四面扩展根据地。大局稳定了,还可以让部队仿照古代屯垦。
毛主席说:“现在,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面临的绝境是后又几十万追兵,前有堵截,四马合围②,减员甚多。弹尽粮绝,体力不支,全军仍然穿着单衣,战斗力非常弱,若无哈达铺这次补充,又会大量减员。张国焘南下,人心浮动,军心不稳。年轻的刘志丹能分辩清楚北上去苏联边界正确,还是南下正确吗?我们党内那么多同志都分辨不清。也许,在他看来南下关中,再攻占西安,先占领一个省,继续南下,逐步解放全中国是对的。让他率领陕北红军跟我们去苏联边界补充,然后,再打回来,他肯定不需要去。因为,他的根据地稳定又巩固。只能是咱们去投靠他。”。
贾拓夫说:“刘志丹是个知恩图报,有恩必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人。他帮危济困,杀富济贫,他率领陕北红军闹革命,就是为了拯救那些在水深火热中的穷苦人。党中央现在处境这么危险,红军干部战士命悬一线,他知道后,一定会全力帮助的。”。
张闻天说:“远水不救近火,远水不解近渴。现在还没到陕北,现在急需讨论的是如何能到陕北,国民党,蒋介石的中央军,东北军,西北军,几十万人马合围咱们,眼睛紧紧盯着咱们的去向,知道咱们去陕北找刘志丹,必然马上重新布局围剿方案。”。“那就仿照过去的声东击西。”贾拓夫认真听着,不由得脱口而出。毛主席惊异的看了一眼贾拓夫说:“对,声东击西,明着表面上假装攻打天水,暗中向陕北前进。”。
22日上午,贾拓夫列席了,由张闻天总书记在义和昌药铺后院的平房里,主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去陕北找刘志丹落脚。
下午,中央在关帝庙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毛主席向中央红军宣布:经过中央的几次会议研究决定,声东击西,明着表面上东进闾井镇,假装攻打天水,暗中真向陕北前进,寻找刘志丹落脚的战略决策。彭德怀司令员布置了具体的作战和行军分工方案。并要求保密。
张闻天引用《晋阳日报》和其他的报纸,传单,布告等的信息,结合贾拓夫的汇报,在红军内部刊物《前进报》上发表了文章,高度赞扬刘志丹和他们创建的根据地。为长征中困惑的红军指明了方向,鼓劲,打气,“精神加油”。
晚上,贾拓夫还是和警卫等战士们住在一起。大家围着他问:“贾部长,你那样夸赞刘志丹和他们创建的根据地,是不是望梅止渴,为了鼓励大家继续长征,防止再有非战斗减员?”。
听到怀疑的语气,贾拓夫扫视了一遍围在火把下议论的战士们说:“其实,刘志丹,谢子长,高岗,习仲勋,张秀山,杨森,杨琪,马明芳等人创建的根据地的潜力,远比《晋阳日报》上写的要强大。因为,南面还有关中根据地,川陕根据地,北面有王兆相等人创建的神府根据地,可与蒙古的贫苦牧民联合,还与山西的地下党联系,向东发展,西有陕甘边老根据地。到了陕北,刘志丹给大家发军饷,发衣服,发枪和子弹,陕北有羊杂碎,炖羊肉,大烩菜,猪肉烩粉条,小米饭,肉馍馍等。”。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到深夜。
从此,全军上下,天天盼望早日见到刘志丹。中央把贾拓夫作为落脚陕北的引路人,每次会议都叫他参加,以便询问,参考他的意见。
23日,贾拓夫随党中央离开哈达铺,突破武山,漳县之间的封锁线,在鸳鸯镇和山丹镇间强渡渭河。于27日到达通渭县的榜罗镇。一路上,贾拓夫给大家讲刘志丹,谢子长,李子州,讲陕北的政治,军事,文化,讲风土人情,讲绥德的婆姨,米脂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榆林的豆腐秤钩挂,黄河滩枣,神木的杨家将,李自成,陕北美女貂蝉,井岳秀,绥德四师,南丰寨会议,红石峡会议,讲南有瑞金,北有照金,讲南昌起义后的西北武装起义第一枪清涧起义。讲赵高李斯逼死的扶苏和蒙恬墓,回答《晋阳日报》的疑问。
27日晚上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贾拓夫建议,为了防止部队对长征落脚点失去信心,再次出现非战斗减员,应该尽快向全军正式宣布到陕北找刘志丹落脚的决定。
28日清晨,毛主席冒着蒙蒙细雨,在榜罗镇小学西边的打麦场上,向全军连以上干部正式宣布,去陕北找刘志丹落脚的决定,并鼓励士气说不远了,胜利就在前面。
29日,敌机来轰炸,贾拓夫站在空地上仰望天空,看着敌机的飞行方向,指挥白区工作部的同志们协助警卫人员,保护中央领导们的安全。并协助军队领导,组织用机枪对敌机射击。由于,发现及时,隐蔽分散位置合适,指挥得当,几次轰炸均未造成伤亡。
晚上,在杨成武的部队举办的晚会上,文艺工作者们表演了舞蹈,合唱,魔术,独唱等,毛主席朗诵了他的新做诗词《长征》。其他同志也有表演,贾拓夫独唱了歌颂刘志丹和谢子长的陕北民歌,还唱了陕北民歌《骑白马》(东方红的原曲调)。毛主席,张闻天,彭德怀等人,都拍手叫好。
10月2日,贾拓夫引路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按《晋阳日报》上写的吴起方向前进。路上,贾拓夫应中央领导们对吴起的询问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刘志丹,谢子长的家乡,都离吴起不远。吴起的镇名就是为了纪念卫国军事家吴起而来的。1930年时,刘志丹和谢子长等人,曾经率领陕北红军在吴起与敌人作战。吴起的历史故事对他们的成长影响很大。他们带兵学吴起的爱兵如子,深受官兵和根据地人民的爱戴拥护。”。
途中得知毛振华连长在河连湾牺牲的消息,贾拓夫随杨成武,与二纵司令员彭雪枫,政委李富春等人,在毛振华的墓前脱帽致哀。贾拓夫悲痛的说:“这块地方应该记住英雄的名字。”。
19日下午四点多,党中央进入聂荣臻先遣队找好的吴起宿营地,毛主席住在新窑院。不知真情的老乡们大部分躲避了。地方工作部部长贾拓夫派出戴着红五星帽徽的同志们,与化装成挑着货担子的货郎,赤安游击队秘密联络员刘兴汉联系上了。贾拓夫把他引路给毛主席,刘兴汉怕他们害刘志丹,就说自己只是个送鸡毛信的,其他事不知道。经刘兴汉送鸡毛信,于第二天找来了吴起游击队长张明科。毛主席拿出《晋阳日报》给张明科看,问他:“刘志丹在哪?”,准备去见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