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联系群众——为军委供给部改善大灶伙食捐款50万元
延安实行的是供给制,确切的说应该为基本保障+津贴制,主要体现在由组织上负责个人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基本保障,其他则来源于每个人的津贴补助。1939年后,八路军各级人员规定的津贴待遇为:普通战士1元,班长1.5元,上士(文书等)2元,排长2.5元,连长3元,营长3.5元,团长4元,旅长4.5元,师长5元,总部首长5.5元,中央首长10元,以及基本的衣、食、住、行基本保障。边区非军籍的公职人员津贴待遇为厅长5元,分区专员4元,县长2.5元,一般人员1~1.5元。
张协和延安时期抄录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制定的有关甲等技术干部的部分待遇记录 B5-13
延安非常重视文化与各类技术专业人才,中央秘书处1942年5月26日公布的《文化技术干部待遇条例》中规定,甲等(级)文化、专业技术干部待遇为每月津贴15元至30元,远远高于当时中共中央与八路军总部首长的收入,由于“条例”当时属于内部查阅方式,张协和在笔记本中抄录了与自己相关的吃、穿、住、行与政治及其他待遇的主要条款部分。
1943年春节,作为延安最高领袖的毛泽东在杨家岭与前来拜年的当地群众在一起 Y29
1940年9月,未满21岁的张协和,经中央组织部审定,被任命为甲等工程师(延安最高级别技术干部),成为当时延安十数位中、外高级技术专家之一,每月拿二十块大洋的特殊津贴,加上延安当时经济领域政策开放,允许公有制单位个人公余时间参与各种经营和投资活动,并合法取得相应报酬,他便成了延安公职人员中收入很高的干部。家境富裕又是知识分子的他,一生淡薄名利,由于受到其父平民化思想的影响,始终保持着紧密联系群众的良好作风。他不仅经常资助有困难的同志,也常会被大家“打土豪(请吃饭)”,按照他的话说是:“尽自己力所能及,帮助比自己更难的人”。他不光简单的用财、物去帮助别人,而更重要的是带领和被帮助的人一起共同努力去改变现实状态,这恰恰代表了共产党人精神境界中最核心的部分——通过解放所有人也最终解放自己,现今绝不遗漏一人的在偏远地区实施的精准扶贫方式,就是基于这一共产党人的基本原则。
毛泽东在陕北与老乡一家四口在院子里一起吃饭 Y97
军委后勤供给部(中央管理局)给张协和改善大灶伙食捐款50万边币的接收感谢函 T572
为了带领大家共同富裕,他努力提高美坚工厂生产管理水平,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保障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发展多种经营,极大地提高了全体职工的实际收入与待遇。工厂开业仅4个月,其行政管理人员的津贴就达到相对固定的4~6元,相当于八路军团以上的高级干部,技术人员(包括财务)的津贴更是达到10~30元,甚至高过了中央首长和他本人,他们不但可吃小灶,每4个人还共用一个勤务员。张协和除了警卫员居金珠的津贴由保卫部门发放外,自己的通信员、勤务员王孟、李武顺都直接参加美坚工厂一线生产,其津贴也由工厂自给发放,并使他们具有了技术专长。
随着企业效益不断增长,他对原有的公有供给制待遇进行改革试验,在为中央管理局大额补贴经济收入的前提下,使职工收入也成为中直机关甚至驻延安单位中最高的(体现了对“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早期认识),引得许多其他公有单位人员的赞慕,美坚工厂也成为大生产运动中公有制企业的学习榜样。
延安时期物质条件艰苦,每天和局、处长一同吃小灶的张协和,看到中直机关普通食堂大灶的伙食较差,便用自己劳动生产所得,向军委后勤供给部(中央管理局)总务科及伙食委员会捐赠50万元边币,让他们用于改善普通大灶食堂的基本伙食。他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的做事准则:“名利都是身外物,只有尽一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
与国民党统治区盛行的贪污腐败风气不同,陕甘宁边区及各解放区全党上下自觉反对贪污奢靡,盛行密切联系群众、官兵平等、同甘共苦的政治理念。党的高级干部(包括高级技术干部)更是以身作则,充分展现出共产党人具备的优先为多数人而不是只为自己或利益集团谋利的基本素质,这是共产党人日后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支持,迅速取得全国政权的根本基础。
一个人如何对待物质财富的态度,表明其基本的人品本质和人生追求,也可成为检验真假共产党人的客观标准,在物质基础有了大幅度增长的今天更是如此,这一条应该作为评价、培养和选拔干部的最基本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