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5月15日《社会保障报》第二版刊文
张协和捐给中国革命博物馆的朱德总司令给中央管理局易秀湘局长为八路军伤员配制假肢的信
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的延安时期张协和制作的假肢实物(试制样品)
张协和钻研《迈魏二氏外科手术学》的学习笔记第六页
张协和保存的《截断外科》一书的翻译稿本第一页
张协和笔录《截断与义肢》译文手抄本封皮
张协和为谢良等7位同志安装下肢义肢的记录
张协和为谢良安装假肢设计的装配图之一
张协和笔录《截断与义肢》译文手抄本第十二页
张协和保存的当年伤残同志去苏联配置的假肢原件
张协和组织研制生产的假肢实物(样品)
张协和1946年10月23日制成的义肢铁件模型零件
张协和收藏义肢铁件模型盒1(1946年8月设计)
1947年2月张协和撤离延安前在父亲生前赐予的黑皮笔记本上书写的《首页感言》
铁件模型盒内盖记录的义肢加工内容数量价格时间等
张协和提议在所配假肢上由首长题字以鼓励伤残同志意志和编号的记录
晋冀鲁豫中央局给华东局组织部拟写的介绍张协和夫妇与有关建立假肢工厂的推荐信
张协和拟办厂分类信息笔记中制造义肢应具备知识的内容
1947年3月11日张协和在笔记本中所列疏散带物牲口分配表
张协和拟办厂信息笔记中之华东局相关业务部门及领导备忘录
张协和拟办厂信息笔记所列制造义肢所需工种之工具材料器材表目录
张协和像
现今对肢体有残疾的人士,大多人都知道可以找医院和义肢厂配装适宜的假肢,以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和提高生活质量。但你知道共产党的义肢业是从何时、在何地开始的吗?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大本营延安,于1943年的秋天,由时任中共中央管理局技术研究室主任兼美坚木作业工厂厂长的张协和开创的。1986年5月15日《社会保障报》刊登了记者田实采访他的相关文章。
多年来我家储藏间的架子上都放着几个假腿,是父亲收藏的。“文革”后少了一个小腿的,问过父亲,他说捐给中国革命博物馆了。因为从小父母就要求我们子女保持“平民化”,不能搞干部子弟“特殊化”,他们也很少谈及自己的革命历史和工作内容,怕我们以高干子弟的身份出去吹牛、显摆,所以我们对父母的经历不甚了解,这假腿背后的故事也知之不多了。
后来通过整理父母遗存的延安时期3000多件文物及撰写《张协和延安纪实图片集》,才知道他们为陕甘宁边区的发展建设是有特殊贡献的,而且不少至今修复的延安革命旧址都留有他们当年工作的印记。因父亲那时作为延安少有的技术专家,工作涉猎范围很广,留存史料众多,我们从中特别摘取了资料和实物比较完整的义肢部分,编著成文,为使后人能了解我们的先辈为国为民如何克服困难、艰苦创业,以及当年开展义肢业所体现出的延安精神文明和革命的人道主义。
1943年夏,朱德总司令得知一位从前方归来的伤残同志,虽小腿截肢,但仍盼望能给他配制木腿以便继续工作,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再立新功的要求时,特别关心,很快给中央管理局易局长写了信,希能派木匠为他配置假腿。身为中管局技术研究室主任、甲级工程师的父亲为了落实朱总司令对在前线英勇杀敌受伤致残同志的关怀,实现战友能重新站起来投入战斗的期望,勇敢地承担了此项任务。
当年的延安有关部门和父亲均未接触过这类技术,即无经验又缺资料,但这没有难倒他们。父亲一生的行为准则是“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面对挑战,不能退缩。他设法找来《人体解剖学》、《迈魏二氏外科手术学》等书,边学边干,设计图纸、改装设备、试制调整,在当时连铁钉都十分缺乏的延安,仅用3个月就研制成能骑马走路、造型逼真的假肢,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制作的第一只假肢。
此后这项事业得到了宋庆龄先生和马海德同志的热情关怀,马海德同志为他们购置了《截断与义肢》等英文原著和日文的《整形外科实地治疗学》,宋庆龄先生也通过马海德转来美国的《假肢论丛》等英文文献,父亲和同志们参考这些资料译稿摘编、手抄成册,结合实际、大胆革新,使这项工作进展很快。他们避免了国外假肢笨重僵硬、行动不便的弱点,结合当地可寻可用的材料特点和伤残同志的具体情况,采用独特创新的义肢技术,于1946年为从新疆盛世才狱中归来的谢良等七位同志和另两位专赴延安治疗的同志配制了具有不同功能的各种假肢,开创了我党的义肢业。
为了寄托对朱德总司令的思念,也为了让更多的人为了共同的事业,进一步发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精神,1979年父亲将假肢实物和朱德总司令亲笔信赠予了举办《朱德同志纪念展览》的中国革命博物馆。
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社会部为充分启用爷爷在隐蔽战线的社会关系网,1945年9月安排父亲转行作地下情报工作,由中央指派他与康生一同乘飞机前往北平地区,建立电台。原已确定于11月5日出发,但是4日夜社会部接电,爷爷突然逝世(解放后得知是被军统特务毒害),因爷爷的关系网无法接续,派遣计划后来又遭暴露,这两起突发事件使组织安排父亲的“转行”之事被搁置起来。
在社会部待分配期间,父亲根据战局变化,考虑我军在开展全面反攻后,大规模战斗必会增加伤残人员的数量,遂将工作重点转为加紧研究义肢技术。他在去延安前爷爷送予的黑皮笔记本中写道:…今天在民主圣地--陕甘宁的子长县,把它从书箱里找出,记载研究“硫化染料”与“义肢”两件工作,在我以为其意义非小…我定会跟随您的遗志前进!绝不中途罢休…我会为党、为人民、为科学技术一直服务到底!
“首页感言”落笔:“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黄昏于‘大腿桌子’上”之特别表述,不知是接受了爷爷盘腿打坐养成以腿当桌的传承,还是在边区经常变换的工作环境和简陋的条件下,他经常需要写写画画,此法可得随身携带的案头“桌子”,轻便实用,长此以往就形成了终身保有的特殊习惯。我们在家看到的父亲经常是床上盘腿一坐,或在腿上搭一床被子看书写字,其做派恰如父亲当年设计产品的思路一样,坚固轻巧方便灵活、组合折叠拆装自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