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凤边指今凤山县的平乐、中亭、金牙、江洲4个乡和凌云县的沙里乡、逻楼镇、右江区龙川乡以及天峨县的更新乡,总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清末民初,平乐、巴轩(中亭乡)、牙里(金牙乡)、龙川、林里、巴更区(天峨更新乡)属凌云县管辖;江洲乡的江洲、维新、相圩村为百色二都区属百色直隶厅管辖。1935年,国民党广西省当局出于镇压革命需要,以“开化边民,施政便利”为由,调整部分县域,将平乐、巴轩、牙里3个区和百色二都区的江洲、维新、相圩、那社等乡划归凤山县;巴更区划归天峨县;龙川划归百色县。
凌凤边区革命根据地是在凌云县平乐农民运动基础上发展壮大的,是右江地区从不间断、最完整的一块革命根据地,正因如此,成为全国解放后评定一类革命老区县的硬性条件,凤山是全国一类革命老区县,排在全区首位。
凌凤边烽火
从1922年起,在中国共产党和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的领导下,黄伯尧等革命领导人在平乐、巴轩、牙里、巴更、沙里、林里、龙川等区乡宣传“工农联合起来,打到恶霸,打到军阀,打到贪官污吏,反压迫,抵制苛捐杂税”、“耕者有其田”的民主思想,唤醒深受剥削压迫的贫苦农民,组织农民协会,建立农民自卫军,发动贫苦农民和武装打击地方土豪劣绅。
1924年,平乐、巴轩、金牙等地农民运动由秘密转入公开,7月初,黄伯尧、韦鼎年、罗福宏等人组织20多人抢攻打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的牙里区巴六屯(今金牙乡)局董班尚勋、班尚茂反动武装,缴枪3支,农军首战告捷,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革命风潮席卷凌云县。1926年1月,黄伯尧、韦鼎年等人从东兰农讲所回来,学习韦拔群搞农运的经验,在凌云县平乐区海亭乡召集廖熙宽、黄相成、韦春芳、韦青山、黄焕民、廖庆初、廖熙源、韦述宗、李天心、罗福宏等21人饮血同盟:“同心同德、生死相顾、如有反悔、照鸡而亡,照香而断。”他们即在那弄乡和福才乡(今海亭村)建立了农民协会,开始发动群众收到13支粉枪和一些马刀、梭镖、铁三叉,组建了农民自卫军,由廖熙宽、廖熙源担任农军领导人。同年8月,成立了凌云县农民自卫军,人数500余人。至1927年初,经田南道(百色)农运办事处批准,凌云县农民协会在平乐武庙(今平旺村完小学校所在地)成立,主任黄伯尧;委员有罗福益、黄有微、蒙成周、黄祥规、李秀三、钟宝灵、蒙彩芝、黄金声、罗福宏、罗秀莲等10人。下辖平乐、巴轩、牙里等区的24个乡,会员4950人。同年7月,凌云农民自卫军编为右江农民自卫军第一路军第二团,指挥员黄大权、黄伯尧,副指挥员廖熙宽、黄世华。
正当农民革命运动如火如荼的时候,桂系军阀和地方民团积极配合蒋介石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疯狂“清党”,出兵镇压农运,捕杀革命骨干,部分农会组织遭受破坏。为保卫农民革命运动成果,黄伯尧、廖熙宽指挥凌云农军配合东兰、凤山农军与敌人展开斗争,先后阻击桂系军阀黄明远营的援兵和凌云各地民团武装的进攻。
经过一年多的斗争,至1928年底农会组织得以恢复。1929年9月,东兰县妇女骨干黄小崇等人到凌云县平乐一带,动员妇女参加革命,在平乐孔庙成立平乐区妇女联合会,接着在平乐武庙成立凌云县妇女联合会。之后巴轩、牙里、巴更等区妇女联合会成立。
编入红七军
1929年夏,俞作柏、李明瑞主政广西,要求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中央利用这个时机,即委派以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邓斌(邓小平)为首的40多名曾屡立战功的优秀军事指挥员和曾任省委、地委书记的干部到广西开展兵运、发展党组织、创建革命根据地工作。
在中央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右江地区革命形势朝着有利方向发展。1929年6月,黄伯尧、韦鼎年到西山向韦拔群汇报工作时,经韦拔群、韦命周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接着党组织派黄伯尧、韦鼎年回到凌云县的平乐、巴轩、牙里一带开展培养党员和扩大武装工作。10月,张云逸以右江督办名义给各县农军配备武器,凌云县农军领到100多支枪,武装实力再次得到加强,平乐、巴轩、牙里农民武装发展到1000多人。11月初,进驻百色的广西警备大队第一营营长胡斌受张云逸之命率一个连兵力与凌云县农军配合打击凌云反动民团武装并接管政权。
1929年12月11日,凌云县农军600多人参加百色起义,其中有500多人编入红七军第二、三纵队,余下100余人编为凌云县赤卫军常备营,营长黄世华,后李天心,指导员黄伯尧,下设4个连,隶属右江赤卫军总指挥部。1930年10月,红七军河池整编北上江西,11月,凌云县赤卫军常备营编为红七军第21师63团第3营,营长李天心,指导员黄伯尧,下设3个连。
在百色起义举行的同时,凌云民团加紧对已建立农协会的乡村肆意烧杀掠劫,企图破坏各地建立苏维埃组织,1930年1月中旬,牙里班尚茂、罗腾鹏民团武装在逻楼一带烧杀之后结集更沙老山屯,准备破坏金牙一带农会。凌云县赤卫军营长黄世华、牙里区农军负责人韦通福、班统元在那梭屯召开会议,研究围攻班、罗民团,决定由黄世华任总指挥,会后,牙里、巴轩两个区赤卫军1000多人向老山屯挺进,班尚茂、罗腾鹏闻风撤兵往乐业磨里逃窜,黄世华指挥赤卫军尾随追击,与敌人激战数日,击溃民团武装,解放了磨里、贾里、海力、逻楼、沙里等10个村屯,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失地,恢复被破坏农民协会组织。
建红色政权
百色起义前夕,中共东兰县委委员韦菁到平乐协助黄伯尧开展建党工作,发展韦春芳、李天心等5人入党,12月,成立中共平乐小组,负责人黄伯尧。1930年初,中共东兰县委又派黄举平、黄羽山到平乐进行建党工作,发展党员90多人。先后建立海亭、力那、洪力、平旺、南角(今桑亭、寅亭)、巴轩、牙里等7个支部,同年2月,在中共平乐小组基础上成立中共凌云县特别支部,书记黄伯尧,委员罗福宏、韦春芳、李天心、钟宝灵、覃宝鉴、蒙成周、罗秀莲等7人。
百色起义胜利,右江苏维埃政府诞生,中共东兰县委派黄举平、黄冠群等人到平乐协助黄伯尧组建凌云县苏维埃政府,1930年2月4日,在平旺的平祥屯河边召开千人大会,选举成立凌云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黄伯尧,下设肃反、赤卫、文化、财政、粮食、土地、交通、妇女等8个委员会,办公地点设在兴旺乡(廷旺,今平旺村)武庙。同时有平乐、巴轩、牙里、沙里、林里、巴更、安水、龙川等8个区40个乡相继成立了苏维埃政府。
1930年2月,凌云县赤卫军配合驻凌云红七军连队进行凌云城保卫战和营盘山战斗,沉痛打击了地方反动武装,坚决捍卫区、乡红色政权,保卫苏区人民。
“分耕”树典范
在中共右江工委(1930年4月后称中共右江特委)领导下,各级苏维埃政府进行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苏区建设,1930年3月下旬,中共凌云县特支书记黄伯尧,委员罗福宏、李天心、钟宝灵,党员劳培根等在中亭配合韦菁(韦拔群胞弟)开展土地平分“分耕”试点工作,清查土地、人口,焚烧契约,没收地主豪绅土地和财产,将土地再平分分配,贫苦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极大地调动了苏区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邓小平在总结右江土地改革工作时认为:右江的土地革命不能千篇一律地走东里“共耕”道路,“共耕”必须建立在农民高度自愿的基础上,才能发挥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在条件不成熟群众还没有要求“共耕”的地方,还是采取中亭“分耕”的土地革命办法为好。中亭“分耕”经验成为右江苏维埃政府《土地暂行办法》颁布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当年,绝大部分县区乡土地革命实行了中亭的“分耕”办法。
搏命反“围剿”
1930年10月,红七军主力北上后,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形势日益险恶。1931年初,桂系军阀为了摧毁右江红色政权,不惜“繁费浩饷”,调派第七军副军长廖磊(后升任军长)率其部及东兰、凤山、凌云等县民团并收买黔军两个团共一万多兵力,大举进犯东兰、凤山、凌云,进行历时一年多的残酷“围剿”,根据地军民为保卫红色政权,与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1931年2月初,百色民团总司令岑建英指挥黔军王海平部两个团及附近县民团共3000多兵力首攻中亭,面对敌军重兵围攻,中共巴轩支部书记、巴轩区苏维埃政府主席罗福宏和红3营9连连长覃宝蒙指挥军民奋力抗击,与敌展开血战8昼夜,打死敌兵80余人,后因敌众我寡,四个营寨被攻破,我军民有110人被敌残忍杀害, 100多户民房被烧毁。战斗中,红军、赤卫军勇敢顽强,乡妇联主席、女红军韦氏送在山顶上与敌搏斗到最后时刻,毅然舍身抱敌跳崖,同归于尽;红军排长覃宝善为掩护群众转移被敌抓捕,酷刑惨死。
2月中旬,黔军在地方反动民团班尚勋、班尚茂、黄成君的配合下,向平乐进攻,与此同时,五县联防司令黄昆山率其各路民团共4000余人陆续到达平乐配合黔军作战。驻守平乐的红3营第7、第8连,在李天心、黄伯尧的指挥下,组织群众坚壁清野,连人带粮转移山洞或营寨;针对20倍于我之敌采取“敌驻我扰,避强攻弱”战略,分内外两路人马,内线坚守,外线游击,与敌展开斗争,驻守在平旺的三门洞、蚂拐洞、莲花山、海亭的坡夜山、柳石山、海下洞等据点的红军和赤卫军凭着险势的地利,并肩战斗,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海亭三个据点的军民奋力抗击敌人进攻,共打死敌兵10余人,赤卫队员黄日那、王的成被敌逼向干香山绝顶,为不屈服敌人抓捕,各抱住一个敌兵跳下悬崖。坚持了10多天,因敌众我寡,武器落后,弹药奇缺,各据点被敌全部攻破。敌军在海亭无恶不作,为诱捕红军,将山上搜来的10个婴儿当人质丢下烂泥田溺死。2月27日晚,红3营长李天心组织敢死队摸入敌人营部,杀死敌官兵10多人,敌恼羞成怒,第二天,驻平乐的敌军实施了残酷的报复,集中围攻海亭,诱捕山上的群众,一次屠杀革命骨干及群众398人,烧毁民房180多户,制造了震惊广西的“海亭惨案”。
敌人对三门洞强攻不下,反而损兵折将,便采取长期围困的办法,层层设卡,封锁洞内1700多军民与外界联系,断水断粮。洞内军民们誓以阵地共存亡,喝蓝靛水、牛尿、人尿喝牛血……。后因弹尽水绝,又外无援兵,于3月30日被敌攻破洞内,坚持了28天。洞内能走动的100余名群众被敌押到平祥屯,敌计划执行集体屠杀,危难时刻,黄伯尧立即以凌云县长名誉给敌营部写了一封急信:“驻三门洞的红军,早已在夜间撤出,剩下皆老弱妇孺,不必加以杀害,希释放回家。”他盖上在解放凌云县城时搜得的伪县府印玺,派人送到敌指挥所,敌指挥官看其信后,又有县府四方大印,信以为真,将众民释放。此战在洞内渴、病、被敌残杀和战斗中牺牲的军民就达700多人,是右江苏区反围剿死亡人数最多的战场。
至4月初,黔军最后一批人马从平乐全部转移凤山城,主攻恒里岩。红3营奉命追踪打击,4月中旬,正在黔军向桂军恳求发放军饷无果,两军矛盾加剧之时,红3营指导员黄伯尧利用“离间计”,写一封假信:“黔军到我省后,不听指挥,胡作非为,到处杀掳,民怨沸腾。仰即将其全部缴械,听候惩处。”并仿刻桂系第七军印鉴盖上,派红军陈运良装扮桂军通信员,借故绕道经黔军驻地送去,黔军搜得信件,立即反水,先下手为强,当夜围攻住在县府的桂军,抓走岑建英,直奔乔音那良打死凤山的桂军营长罗颂钢和他们的参谋长阮筱斋,桂军便集中火力与黔军厮杀,激战两天,黔军惨败,只剩下二、三百人狼狈逃回贵州,桂军也伤亡不少。黄伯尧施巧计使凤山红军减轻了压力,至5月下旬,敌人第一次围剿以失败结束。
从1931年夏至1932年10月,桂系军阀为彻底铲除东、凤、凌革命根据地,连续调遣重兵“围剿”,采取“步步为营,节节收缩”的战术,攻打凤山军民各个据点、营寨,一次比一次残酷,形势越来越严峻。原驻守凌云县平乐、中亭的红3营来不及休整就奉命到凤山久文的板麻、临来、才劳的那烟等战场反击桂军,在李天心、黄伯尧的指挥下,各个战场的红军机智、勇敢,克服弹粮不足的困难,利用有利地形,以少胜多,打出了红3营的威风。
跳出包围圈
1932年1月下旬,由于国民党桂系军阀对右江苏区进行一年的大规模残酷“围剿”,东兰、凤山、凌云苏区大部已丧失,局势进一步恶化,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应对严峻形势,中共右江特委和右江独立师党委(1931年8月中共右江特委西山弄岩会议将红21师改编为右江独立师)在西山朝马洞和果六洞召开两次会议,作出“跳出敌人包围圈,向外开辟新区”的战略决策,会议决定黄松坚到右江下游滇桂边区负责开辟新区;黄举平上黔桂边负责开辟新区。
1932年3月,中共右江特委指派凌云县牙里区支部书记、红2营2连连长黄衡球负责黔桂边新区前期工作。黄衡球遵命接受任务,率领40多人枪,北上天峨与陈达三(县警队长)交涉,由于当时右江红军处境不利,陈达三为“洁身自好”拒绝了黄衡球部在天峨活动的要求。黄率部到贵州罗甸县蛮瓦屯会见地方实力派陈秀卿,利用社会关系和贵州军阀与地方民族利益冲突的矛盾,主动和陈秀卿交谈,结朋友,取得了陈秀卿的信任,并得到陈的支持帮助,妥善安置随行人员,黄衡球在蛮瓦有了立足之地,为后来党组织开展黔桂边革命活动奠定了基础。
同年4月初,中共东兰县委书记黄举平率东兰20多人抢来到平乐,4月9日(农历三月初四),黄举平和黄伯尧在洪力村黄仲明家召开会议,传达中共右江特委、独立师党委西山会议精神,到会还有平乐、中亭党员骨干和红63团第3营幸存的武装人员,会上,黄举平对平乐各党支部的工作进行检查和布置,安排开辟黔桂边新区工作任务,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将到会人员全面审查,把能胜任新工作的人员编为南北两路游击队伍,北路由黄举平、黄伯尧带队;南路由李天心、黄荣章带队。当晚,两路游击队伍同时离开黄仲明家,各按工作计划连夜行军,一定要在天亮之前冲过敌人防线。黄举平率领60多人枪(其中东兰20多人、凤山恒里黄继雄等10多人、凌云平乐汤可行等20多人)往天峨方向行军,途径更新、贾里、乐业。李天心率领一小分队往龙川方向行军,途经江洲、维新小道到沙里、龙川。北路因队伍人员较多,目标大,一路上被敌人发现追堵拦截阻击,几经周折,一个月后才到达林佑屯。
黔桂边“两委”
同年6月,黄举平、黄伯尧在时属凌云县(今天峨县)的林佑屯召集牙永平等14名党员开会,贯彻执行中共右江特委、独立师党委西山会议精神,会上宣布成立中共黔桂边委员会,书记黄举平,委员黄伯尧、牙美元、牙永平、韦国英。同时成立了黔桂边革命委员会,黄举平兼任主席,牙美元兼任副主席。会上周密布置各边委成员工作任务,组织群众开展同盟活动。9月,黄举平、黄伯尧到蛮瓦会见黄衡球和陈秀卿,了解到蛮瓦的社会情况,黄举平审时度势,认为经过黄衡球几个月来有成效的统战工作,当地群众接受了革命思想,具备建立党组织基础,随即召开会议,成立中共蛮瓦支部,支部书记黄举平,委员黄伯尧、黄衡球。这是开辟黔桂边新区成立的第一个支部,也是贵州省第一个中共党支部。之后在黔桂边发展了卡法、丰业、板陈、六旺、运赖等5个党支部,共有党员70多名。
平乐悼拔哥
1932年9月下旬,桂系军阀罗活指挥一个团和凌云、乐业、凤山、东兰、南丹、那地等县民团5000多人向中共黔桂边委驻地林佑、巴暮等进攻,局势十分紧张,为保存实力,图谋发展,10月初,黄举平带领部分边委人员突破敌人一道道关卡,日夜兼程回到平乐力那黄伯尧的家乡隐蔽,边委机关人员白天山上学习革命理论,晚上秘密到附近村屯开展群众工作,这段时间边委人员的食宿安全由黄伯尧和当地革命骨干负责。10月下旬,黄举平得到韦拔群在武篆区那烈乡东里屯附近赏茶洞被叛徒杀害的消息,大家心情十分悲痛,黄举平、黄伯尧召集边委人员、平乐、巴轩党员骨干在力那巴关屯背后的油茶林里沉痛举行韦拔群追悼会,黄举平致悼词,号召大家化悲痛为力量,继承拔哥遗志,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革命到底。黄举平还对当前斗争形势作了具体分析,动员大家坚定信心,克服一切困难,革命一定胜利。这是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牺牲后,党组织在革命基础好的平乐为其举行的追悼会。
革命不退缩
至1932年底,韦拔群、陈洪涛相继牺牲,右江苏区基本丧失,大部分县的党政组织解体消失,凤山县的各级党政组织已不存在,党员中除战斗中牺牲外,有的分散隐蔽,有的自行脱党。唯有时属凌云的海亭、力那、洪力、巴轩4个党支部及幸存的党员,尽管受到敌人大屠杀和一年多的血战,他们仍然坚持革命不解散。为恢复开展对敌斗争,11月,黄举平和黄伯尧对平乐地区的党组织和党员进行全面检查、整顿,将那些坚持革命的党员分别编入海亭、力那、洪力、巴轩支部。整顿后4个支部共有50余名党员。
在中共黔桂边委领导下,部分党员到乐业、天峨和黔西南罗甸、望漠一带开展地下活动,组织革命同盟会,发动群众抗暴,建立新区;部分党员在当地组织群众坚持革命斗争,保护黔桂边委人员来往安全,使黔桂边革命根据地工作顺利开展。1933年春,中共黔桂边委从平乐转移到乐业幼郎乡陋那屯办公。2月,黔桂边委成功地做了“贵州西路纵队司令”王海平的统战工作,并达成协议,红军游击队可在望谟立足安营扎寨,将红军余部和王海平下属的罗川源部合编,对外称护商独立营,对内称红军黔桂省边独立营,全营200余人,其任务是与股匪作斗争,维护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在黔桂边委领导下,独立营先后消灭了上伏开、瓦厂、那夜、纳过等地匪股,得到群众的支持拥护,为开拓和发展革命新区打下了稳定的社会基础。
随着党支部的建立,工作面不断扩大,各位党员积极发动群众抗暴,在地方实力派的配合下,黔桂边区工作的局面已大有进展。
巩固凌凤边
1934年春,黄举平留韦国英在边区负责做巩固工作和进一步开展斗争,他与黄伯尧带红军小队离开边区回东兰西山和凤山平乐,他们回到家乡后,以西山为据点,开展整顿工作,组织青年革命同盟会,建立秘密武装队伍。从此,东兰、凌云反对苛捐杂税,打击土豪劣绅的斗争又继续开始。同年夏,黄举平从西山到平乐协助黄伯尧整顿保存下来的海亭、力那、洪力、巴轩四个党支部,接着在力那利弄沟(地名)召开支部负责人会议,强调各支部要做好党的政策宣传(主要是纠正立三错误路线)工作,发动群众坚持革命,建立地下同盟会,会上,黄举平提出:“平乐地区是个老苏区,处于右江上游和黔桂边互相联系的交通线之间,这里的群众基础好,范围广,凌云县就有五个区,凤山有坡心、恒里、央洞、久文、才劳、牛峒等乡村(不含反动村屯),在这样宽的区域里,没有一个党领导机构统一指挥,对革命形势发展不利。要把这地区建成同西山一样的革命根据地,就有必要建立地下党的领导机构。”大家一致赞成他的意见,为此,会议决定在平乐建立中共凌(云)凤(山)边委员会5和凌(云)凤(山)边革命委员会,负责领导凌凤两县的革命斗争,并指定黄伯尧负责筹备工作。
1935年5月,在黔桂边委的指导下,黄伯尧在平乐乡海亭吊洞瑶寨主持召开各地党员代表会议,来自巴轩、林里、沙里、社更、恒里的党员和平乐三个支部的党员代表共21人参加,会期5天,会议听取王仕文作革命形势报告和韦运祥传达上级指示精神;黄伯尧作工作总结。会上宣布中共凌凤边委正式成立,书记黄伯尧,组织委员韦春芳,宣传委员廖熙瑶(廖玉堂)、军事委员李天心、财粮委员黄金焕,委员:黄德昌、陆海洋、班述宏、黄仲明、罗福宏、黄继隆、黄有微、黄正台。其下属组织是:洪力、力那、海亭、巴轩四个支部。在建立中共凌凤边委的同时,成立中共凌凤边革命委员会,主席:黄伯尧(兼),副主席:廖熙瑶(又名廖玉堂),委员:覃宝芬、黄仲明、黄德昌、班述宏、黄荣章。中共凌凤边委和凌凤边革委先后隶属中共东兰中心县委、右江上游中心县委、东凤中心县委领导。“两委”是凌云、凤山两县革命斗争的领导核心,平乐是两县革命活动的中心,其工作任务:1、向苏区人民宣传革命形势,稳定人心;2、组织开展地下革命同盟活动;3、发动革命群众捐献地下活动经费;4、组建地下革命交通联络站。
1935年夏,为便于上下级之间及时互通情报和联系,王士文、韦运祥在海亭吊洞瑶寨召开了各乡代表会议,传达上级有关指示,并作时局形势报告,会议决定由陆海洋负责建立从西山至黔桂边地下交通联络站(西山至巴莫、凤山袍屯(黄可金负责)、凌云海亭(李天心负责)、洪力(班述宏、黄仲明负责)、中亭(罗玉英负责)、天峨更新(唐素忠负责)、乐业罗沙、幼朗、雅长到贵州的六旺、板陈),这条交通线使右江和黔桂边的革命连成一片。
“两委”为核心
中共凌凤边委和凌凤边革委认真贯彻实行上级的指示,向人民群众广泛宣传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复说明:“须知领导我们大众而起革命的——共产党是为我们谋利的唯一政党”(敬告同胞书)“目下在中国,唯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兵革命,只有反帝打倒卖国害民的国民党,才是群众真正革命出路啊!”(告民团特种队、后备队、预备队的兄弟书)这些宣传,扩大了党的影响,使党的光辉形象铭刻在凤、凌两县各族人民的心中,从而稳定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情绪,巩固了基础。同时,凌凤边委员会还组织发动群众先后举行30多次集会,动员购买枪支弹药,建立地下武装,坚持与敌人开展艰苦曲折的革命斗争,并发动群众筹集得三万多铜仙支援右江上游革命委员会作活动经费;袍屯、海亭、洪力、中亭、更新等地秘密地下交通联络站掩护地下党领导人黄举平、黄唤民、赵世同等人的安全往来,使右江的地下革命活动与黔桂边委会脉脉相通。陆海洋、黄荣章、罗玉廷等人地下交通员传送中共东兰中心县委、右江上游中心县委、东凤中心县委、右江上游革委会的各种文件、情报到黔桂边委会,密切配合了上级党委的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为此,1937年1月27日,右江上游党组织为《检查过去党的工作与目前的工作任务布置》发了一个《通告》(第一号),其中对党组织建设的发挥做这样的评价:“上游的党,自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各级都有布尔什维克进攻精神,领导工作较前积极,发展组织较进步。”这说明是右江党组织在革命困难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具体表现,而中共凌凤边委会以及下属的海亭、力那、洪力、巴轩四个支部所做的工作也包含在其中。
1936年2月,中共东兰中心县委在西山弄吉洞召开右江上游各县代表会议,成立右江上游革命委员会,主席黄举平(后黄世新),委员有黄伯尧等七人。右江上游革命委员会下辖万冈、都安、东兰等县革命委员会和凌凤边、丹池边革命委员会。3月15日,右江上游革命委员会发表了《敬告群众书》,以进一步发动群众,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4月17日右江上游革命委员会在西山召开各县代表会议,讨论目前工作。5月20,右江上游革委向各县正式颁布《右江上游各县革命代表大会决议案》,把右江上游的武装统编为赤色游击队第一联队,联队长黄世新,政治委员黄举平。下辖三个大队:第一大队长牙永平,政治指导员黄唤民,活动在黔桂边地带;第二大队长牙秀才,政治指导员黄伯尧,活动在凌凤边;第三大队长兰茂才,政治指导员韦挺生,活动在东兰都安边界。赤色游击队第一联队成立后,游击区不断扩大,革命斗争如火如荼,给反动势力以有力打击。
在凌凤边委领导下,平乐、巴轩人民的群众思想觉悟不断提高,认识到国民党政府是剥削阶级的代表,只有共产党才能够救中国。敢于对国民党繁重的“三征”( 征兵、征粮、征税)政策作斗争,1936年春,平乐伪乡长陈毓凡率十多名乡警到海亭抓黄都成等人去当壮丁不得,就抓其家人当人质,被海亭全村青年妇女和老人几十人手持剪刀、镰刀、木棒、斧头将其围困,勒令放人,否则将其他等人打死,咋得伪乡长陈毓凡跪下求饶,当场放人。并表示不再来海亭抓兵了。另一次,伪乡长欧阳林又带乡警来海亭抓兵,同样被群众赶跑,以后历届乡长再也不敢来海亭抓兵。1937年谋轩乡伪乡长黄端谋带乡警10多人枪到中亭抓罗玉庭的大嫂和两位老人当人质,要罗玉庭、罗玉美等人去当兵,被中亭妇女们手持剪刀、锥子、刺棒等将乡警围住,迫使黄乡长释放人质,中亭群众抗“三征”斗争又取得了胜利。
国共同抗战
1937年6月15日,根据南方工作委员会、广西省工委及桂西区特委的指示,右江革命委员会决定撤销桂西区抗日救国分会筹备会,恢复右江革命委员会,黄世新担任主席,委员有黄举平、黄伯尧、黄世新、覃兴荣、韦运祥、陈卜仁等。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25日中共中央洛川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主要内容是:1、打倒日本帝国主义;2、实施全国军事的总动员;3、实施全国人民的总动员;4、改革政治机构;5、执行抗日的外交政策;6、执行战时财政经济政策;7、改良人民生活;8、执行抗日的教育政策;9、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10、促成抗日的民族团结。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纲领。同年秋,中共广西省工委派巡视员何云(真名林鹤逸)到右江西山水洞召开紧急会议,各县代表80多人次参加,主要传达西安事变及中共中央关于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的指示,并提出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趁此机会,我党派一些党员骨干打入国民党内部营、教、养、卫内部,搞两面政权和统战工作,以利我党工作开展。中共凌凤边委书记黄伯尧参加会议,回到平乐后,召集边委成员和各支部领导成员会议,传达水洞会议精神,根据上级指示,结合凌云、凤山两县具体情况,黄伯尧提出我们党员和革命骨干要在国共合作抗日中,利用社会关系争取合法身份“借母脱胎”,打入国民党内部工作,并指出,过去我们由于没有注意这个做法,造成我中有敌,敌中无我,致使我们的工作带来被动。会后,各支部党员以抗日救国为重,大力开展宣传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在平乐地区营造团结抗日的社会氛围,争取一切力量,加入抗日组织。同年11月,广西省工委巡视员何云又到西山水洞举办右江上游各县基层党组织骨干训练班,要求党员到各种组织中去起领导作用,同时把右江上游革委改为抗日救国分会。黄伯尧参加培训班回到凤山开展工作,把苏区群众武装组编为抗日武装自卫队,在南区(今平乐、江洲、中亭乡)组织有6个抗日武装自卫小队,共100余人枪。为深入开展抗日宣传,中共凌凤边委根据上级会议精神,成立妇女抗日救国会,组织妇女骨干到各乡村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为在凤山扩大抗日宣传面,1938年7月,黄伯尧根据中共右江上游中心县委第一号通告《检查过去党的工作与目前新的工作任务部署》的精神,结合本县革命斗争实际,决定将凤山北区分散在外地隐蔽、意志坚强的党员组织起来,建立中共亭蒙支部,由廖源富担任支部书记,在凌凤边委领导下,该支部党员在当地村屯秘密组织革命同盟,宣传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凤山北区革命活动停了7年之久又得以恢复开展。
在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势下,中共凌凤边委遵照中共东凤中心县委关于“利用社会关系打入国民党内部去搞‘两面政权’和统战工作,推动国民党政府抗战”的指示精神,安排一些革命骨干打入国民党县乡组织内部,如黄伯尧为凤山县参议员、李天心为平乐乡副乡长、罗玉庭为凤界村村长,他们利用合法身份,在国民党基层政权里做“白皮红心”工作,1940年元月,黄伯尧以国民党参议员身份,提议成立凤山县抗日后援会,国民党县党部便采纳了他的提议,于是成立了由韦敏之为负责人的凤山县“抗日后援会”,并决定由这个机构负责征粮、征兵工作。
国民党仇共
抗战期间,国民党虽然与共产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时刻警惕中共的壮大,从未放松对中共的压制。1939年1月下旬,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五届五中全会。会议公开的文件说要继续坚持抗战,但蒋介石在内部讲话中却表示“抗战到底的底”,是“回复‘七七’事变以前原状。”会议还制定了反动的“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具体办法。3月以后,国民党秦启荣、张荫梧、杨森等部先后在山东、冀中、湖南一再制造屠杀八路军、新四军干部、战士的反动军事磨擦事件。在这种复杂的政治形势下,7月3日至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延安举行扩大会议,总结两年来抗战经验,指示全党全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壮大敌后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的同时,发出“巩固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国共合作”的号召,提醒全国人民“必须认识当前形势中投降是主要危险,反共即准备投降这一个主要特点,而用一切努力去反对投降和分裂。”在复杂的形势下,右江地区个别革命领导人失去了政治立场,使革命力量受到了一定的损失。 1937年12月,时任中共桂西区特委书记黄桂南将苏区游击队1500多人枪送给国民党入缩,最后被国民党瓦解消失。
抗日自卫队
1940年7月,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需要,中共东兰中心县委书记黄举平在西山召开建立“西山抗日救国分会”会议,并选举黄举平任主任、黄伯尧、黄唤民任副主任,王仕文、李树生(凌云沙里人)任组委、陈仕读任军事政治指导员,陈卜包、秦兴荣、黄荣章为成员。会议研究决定在万冈、凤山组织抗日农民自卫武装,万冈由黄克负责,凤山由黄伯尧负责。会议决定以巴标为中心,在万冈、凌云、凤山三县交界各乡村发展力量,建立一个较大的根据地。会后,抗日救国分会成员分别下到平乐、中亭、巴标(含兰包)、江洲、那社、凌云林里等地组织“青年同盟会”、“兄弟同志会”, 宣传我党反对内战团结抗日的政治主张。1943年10月,中共凌凤边委书记、革委会主席黄伯尧在巴标村尖蕉坳主持召开凌云、凤山、万冈三县十几个村200余人参加的秘密会议,建立巴标抗日武装自卫队,由张泽运任队长,杨林(原红八军战士)任副队长,中共党员黄金声(原红七军63团第三营第8连连长)任指导员,下设4个中队:第一中队长袁木;第二中队长朱登文;第三中队长甘家谋;第四中队长张泽运(兼),共200余人,枪支100余支。这支队伍是在国共合作形势下建立的,随即听候奔赴抗日前线,是共产党真诚抗日、贯彻实行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方针的体现。然而,国民党凤山县府视为犯上作乱,1944年1月13日,县长谢次颜指挥民团600多人配合百色保安队廖平波连100余人分5路进剿巴标,巴标抗日自卫大队奋勇迎战,民团伤亡10余人,第二天,民团及保安队撤兵。谢次颜回城以县府、参议会、县党部三家名誉向省政府谎报称张泽运、杨林等起兵造反,自立“巴标省青㭎县兰包金銮殿”,要求省派军队前来会剿,2月14日广西省府派桂林区保安大队长钟福标、百色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封赫鲁各率本部人马和凤山、凌云、万冈、东兰、天峨5县共千余民团武装的配合下,兵分三路对巴标再次围剿,钟福标带一个独立炮兵连以大炮开路,步步为营,巴标抗日自卫大队凭借险要地势奋勇反击,与数十倍于己之敌在巴标、兰包、弄仁展开战场,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激战13昼夜,因寡不敌众,巴标、兰包被敌攻占,自卫大队副队长杨林被敌围捕英勇就义,黄显龙、甘家成、黄金照、李青等队员在战斗中牺牲。3月1日,钟福标在弄留峒单家独户的崔家良家“设宴”请黄伯尧商量“要事”,趁机将黄伯尧杀害,然后纵火烧房焚尸。队长张泽运在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隐蔽。此役,巴标200多户民房被敌烧毁,被劫走牛马300多头(匹),猪羊不计其数。3月4~5日,钟福标乘势推行“清乡点团、连环保结”:在江洲、维新召开群众大会,收缴民枪,杀人示众;在兰包把10多个屯的村民集中一起开大会,将杨林的通信员当众杀害;在平旺搞“清乡点团”,列出黑名单,连环结保,对无担保者抓进牢房关押。国民党政府镇压巴标抗日自卫大队,充分暴露了他们假抗日,真反共的面目,激起了凌凤边区人民的愤怒,广大群众更加明确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理。在恶劣的环境中,海亭、力那、洪力、巴轩4个党支部认清形势,坚持组织党员进行地下活动,组织群众饮血同盟,秘密建立武装,宣传党的抗日政策,揭露国民党的罪行,抵制“三征”,革命斗争活动在凌凤边区继续开展。1945年农历正月,黄唤民在中亭村召开有罗福宏、罗玉廷等30余人参加的革命骨干会议,在会上作国内形势讲话并传达上级指示,强调要分清敌友,积极发动群众,组织武装自卫队,筹备武器弹药,准备建立抗日义勇游击队。会后,覃家修在南区组建一个妇女领导小组,组长覃志爱。接着在登亭、洪力各村做妇女的组织发动工作,凤山南区(凌凤边区)妇女联合会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