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相遇:李木富再次掩护红军
一个月后,李木富在湖南花垣街上,遇到拄着F型拐杖的段苏权,段苏权非常感动,见面便喊:“爸爸”(李木富比段苏权大16岁),两人抱头痛哭。
他告诉李木富,他在洪安街头乞讨。
这时有人对段苏权说:“跛子!快走,有人认出你是失散红军,还是当官的,要把你丢下河去淹死。”
李木富马上找船,把段苏权渡过清水江到茶峒,又送给他一百文铜钱,依依离别。
伤癒归队:原来己举行过追悼会
段苏权,这位名副其实乞丐,拄着双拐,一跳一跳地走在陌生山路上,讨饭碗里晃荡着讨来的清汤寡水,他惦记着独立师的战友。他想不到,独立师已在1934年11月28日,全军覆没,师长被俘,12月21日,枪杀在四川酉阳龙潭镇。
段苏权在茶陵老乡刘维初等人帮助下,一路乞讨回到家乡,一心想找红军,知道红军去了西北,正在那里抗日,便直奔太原,见到八路军办事处主任任弼时。
任弼时见段苏权,惊愕得说不出话,以为遇到“鬼”了。
他拍着3年来渺无音讯师政委,高兴地说:“我们曾给你开过追悼会,原来你还活着啊,好!”
段苏权将自己3年经历做汇报。任弼时听后,不断赞扬李木富和刘维初的仁义心肠,并说:“将来革命成功了,应该好好感谢他们。”
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段苏权终成解放军赫赫名将。
难忘恩情:寻找救命恩人
新中国成立后,段苏权多次打算到当年战斗和蒙难的武陵山区,寻找救命恩人,一直未如愿。
1983年10月6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军事学院政委的段苏权怀着多年夙愿,来到阔别多年四川秀山县,参加秀山土族苗族自治县成立大会。
回到49年前战斗及蒙难的故地,段苏权感慨万千。
在秀山县委、县政府领导陪同下,段苏权走遍蒙难地区,访问不少干部群众,查看5个山洞,由于年代已久,加上他当年也没给李木富留下自己的姓名和暴露自己的身份,始终没有打听到当年救命恩人下落。
公务繁忙,只得回京,委托秀山党史部门,寻找恩人。
李木富:“红军的亲人”
段苏权回到秀山的消息,传到李木富老人的耳中,老人万分激动,叫大儿子告诉秀山县委领导,介绍了当年掩护红军的过程,并邀老红军到家里做客。
秀山县党史研究室,来到老人家里,弄清了50年前发生在雅江乡丰田村的传奇情缘,找到救护段苏权几位老人:86岁的李木富;94岁的苏仕华;李木富爱人杨桂花已去世。
段苏权看到秀山寄来几位恩人照片,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写信给秀山县委说:“见到几位老人照片,我是多么地高兴呀!他们是红军亲人,理应受到新社会尊敬和爱戴。”
红军桥:承载将军与苗寨兄弟的血肉情缘
1984年4月,中共秀山县委和县政府,将一块“红军的亲人”的匾额,赠送李木富,转达段将军对老人的亲切问候;并奉上段苏权寄来的1000元。
老人回顾往事,历历在目,千言万语,化作滚滚热泪……
段苏权没有忘记革命老区人民,更是时常惦记自己的救命恩人。而李木富做好事不图回报,只要求他,能在村庄前的车田河上架一座桥,方便群众。
于是,由段苏权出资,车田村民献工、献料,在车田河上架起了一座水泥混合鹅卵石桥。
群众就把这座桥叫做“红军桥”。
秀山人民政府把掩护段苏权岩洞立碑,命名:“红军洞”。一块刻有李木富掩护红军伤员的事绩碑。
如今,秀山“红军洞”、“红军桥”、和“红军的亲人”李木富的故事,成了全国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谊深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本文取材于秀山自治县政协《秀山文史资料》、《秀山县党史资料》;党史资料《红广角》原题:《“乞丐将军”寻草根救命恩人》以及李木富后人回忆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