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永贵故居,我看到了新华社当日发布的一则消息: “陈永贵同志是山西省昔阳县人,1914年岀生于贫农家庭,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国解放初期,他先后担任大寨生产委员、党支部书记、农业社主任,曾当选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75年至1980年任国务院副总理。” “陈永贵同志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多次受到县、地区和省的奖励。解放初期,他坚决听党的话,带头组织互助合作社。为改变山区贫困面貌,他积极带领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促进山区农业生产建设,贡献了自己毕生力量。他这种敢于战天斗地的精神,曾经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赞扬和表彰。” “陈永贵同志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诚恳地总结了过去工作中的经验教训。1983年,陈永贵同志被分配到北京东郊农场任顾问,他愉快地听从党中央的安排。几年来,他注意联系群众,关心农场的发展,得到农场干部、工人的好评。在日常生活中,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保持了中国农民固有的勤劳、朴实、节俭的传统美德。” 陈永贵故居里,我看到了新华社当日发布的这则消息。
大寨回到人间
大寨凤凰𣵀槃,大寨华丽转身,大寨经济转型,大寨回到人间,是在1991年开始的。 这一年的11月15日,45岁的郭凤莲受命,回到了离开了11年大寨村。 当年的铁姑娘郭凤莲,又重新担任了大寨党支部书记。 重返大寨的一年多时间里,郭凤莲多次北上南下,拜访老朋友,带领村民参观学习。高迁村、大邱庄、华西村、南街村、刘庄村一些明星村都留下了大寨人的身影。 郭凤莲统一大家思想,村党支部进行了新老交替,确定了“发展商品经济、非农兴村”的发展思路。 此时,恰逢邓小平视察南方。南巡讲话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郭凤莲敏锐地抓住这一发展机遇,成立了集体性质的村办企业——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并亲自担任董事长。从此,她开始了在全国各地的考察、合作。 郭凤莲的人生又掀开了新的一页。 1992年11月28日,“中国大寨羊毛衫厂”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大寨村第一个合资企业成立了。 “经受过时代浪潮冲击的大寨,不会忘记昨天,也不会看不到大寨的今天和明天”。站在主席台上的郭凤莲,复出后第一次高调亮相。 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难倒经历过战天斗地岁月的铁姑娘,人到中年的郭凤莲走南闯北,与各种各样的人打着交道。她学会了如何与企业家谈判,学会了赔着笑脸求人,学会了大杯喝酒,郭凤莲在市场经济中逐渐得心应。 今天的大寨,在郭风莲带领下,顺应改革潮流,把握发展机遇,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从单一农业,发展到“四套马车”并驾齐驱,直奔发展。 发展农业。在十年造地、建设“海绵田”的基础上,加大旱作农业耕作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农产品有害化学成分,发展科学种田。同时,积极开展荒山荒坡绿化,在1.88平方公里的虎头山上,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64.7,成为省级森林公园。进入21世纪以后,山西省政府通过“大寨农业园区实施方案”,进一步向农耕文明进军。 发展工业。利用自身优势,打大寨牌,引资金,上项目,有些产品已经行销全国,使工业经济比重大幅提升。 发展商业。大寨先后兴办了饮料、食品、服装、纺织、采煤、运输、酿造等新兴产业。“大寨酒"、“大寨醋”、“大寨面粉”、“大寨衬衣”、“大寨核桃露”、“大寨铝塑管”、“大寨杂粮”等30多品牌纷纷上市。 发展旅游业。不断提升虎头山森林公园级次。2012年10月,通过国家级4A级景区验收。工、商、旅游三项收入已经占到全村总收入的一半以上。近年来,31个省(市区)新闻记者、还有12个国家的外宾慕名到大寨参观访问。每逢节假日,到大寨的游客络绎不绝。 1997年,大寨村生产总值5000万元,2002年1亿元,2008年3亿元,2010年超过10个亿。2014年全村总收入为2.6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9万元。 郭凤莲和大寨再次站在聚光灯下。 富裕起来的大寨人开始向城市化看齐。环境美化,饮水优化,空气净化。 用村民的话说,衣有新,食有余,住有楼,行有车,用有钱。 农民生活实现了“三有三不”。 “三有”:小有教(从幼儿到小学免费);老有靠(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可领到60元,70岁以上每月100元);考有奖(考上本科大学的年发奖金1000元;专科大学的800元;中专500元)。 “三不”:吃水不用吊(自来水),运输不用挑(汽车、拖拉机),看病不用跑(村办医疗保健站服务上门)。 如今的大寨人,生活富裕了,环境优美了,设施改善了,生态变化了。 93年投资80多万元建起了三层楼的学校,改变了教学环境,94年投资120万元修筑了3.8华里的盘山公路,96年投资160万元打深水井,从根本上解决了淡水的问题,2000年投资207万元,修筑了一座能蓄水6万立方米的水库,可灌溉农田600亩。
(本文参考了有关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