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团”百团大战中缴获的日军武器
老二团创始人之一唐天际
战争年代曾任八路军老二团连指导员、解放军一三0团团长李忠玄
1938年春天,日本军队第十四师团占领河南焦作,中共晋冀鲁豫边省工委由河南焦作撤至山西阳城,改建为晋豫特委,着手筹备建立晋豫边地区抗日地方武装。1938年3月,党代表唐天际从延安来到山西阳城,以阳城人民武装自卫队和县公安武装的300人枪为基础,组建了晋豫边游击纵队,县长李敏之任司令员,公安局长张月川任副司令员,唐天际任党代表。该纵队在沁水、翼城、垣曲、济源、沁阳、博爱和晋城之间地带活动,成为晋豫边一支抗日的主要力量。
1938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精神,晋豫特委决定在晋豫边根据地建立一支以八路军名义活动的游击队。在晋豫边游击纵队中抽调300人枪为基础,成立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晋豫特委在阳城下寺坪村(今横河镇中寺村)千峰寺召开军民大会,宣布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成立。司令员由唐天际担任,副司令员由李敏之兼任,参谋长由方升普(后为副司令员)担任,政治部主任为高锦民。随后,晋豫边游击队又在济源县邵源镇黄楝树村召开游击队成立誓师大会,宣告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正式成立,并确定这一天为晋豫边游击队成立纪念日。同年9月,八路军总部决定凡地委管辖的部队都称支队,并设立政治委员。因此,八路军豫晋边游击队改为八路军晋豫边游击支队(亦称唐支队)。之后,焦作各县区及济源等地无数抗日民众纷纷加入进来,第一批是由济源县委书记杨伯笙会同张敢陈带领济源县“杜八联”和“金六联”抗日自卫团二百多人枪参加游击队。第二批是冯精华、任小凤从沁阳县先后带二百多人,垣曲县委动员二百多名青年参加了游击队。之后,晋城椿树头和古书院煤矿工人200余人,南公八路一个大队约100人编入唐支队。仅仅两年时间,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就发展成为3000人的抗日武装。
1940年2月,根据中共北方局黎城会议的决定,撤销晋冀豫军区,正式成立太行军区,由八路军第129师师部兼军区机关,刘伯承兼任司令员,邓小平兼任政治委员。太行军区下辖五个军分区。为统一太南、豫北地区八路军的指挥,根据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的命令,在太南地区组建了由左权兼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委的八路军第二纵队。第二纵队下辖八路军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新编第一旅(简称新一旅)、八路军独立游击支队、决死三纵队、民军四团等部,由八路军总部直接领导。在八路军第二纵队成立的同日宣布成立新一旅。新一旅由三四四旅六八八团、晋豫边游击支队编成。由六八八团团长韦杰任旅长,晋豫边游击支队司令员唐天际任政委,何柱成任副旅长(后黄新友)。六八八团编为一团,晋豫边游击支队编为二团。团长方升普,政委敖纪民。
太行军区组建后,先后参加了百团大战、1940年冬季反“扫荡”和黄崖洞战斗。历次战斗中,新编第1旅第2团英勇善战、威名远扬,成为家喻户晓的抗日队伍,被老百姓习惯称之“老二团”。
1943年9月,根据中央“扩大根据地,缩小敌占区”的指示,太行军区在晋豫边界地区建立了太行第七、第八军分区,二团作为八分区的主力部队,回到自己的成立地,参加了重新开辟太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当时二团团长吴思行,政委任小凤,参谋长陈皓,总支书记杨廷桃。1944年二团领导干部先后进行调整,团长陶国清,政委王立方,参谋长铁夫,总支书记张洪。1945年1月,二团扩大为两个营,辖1营、3营。1945年8月28日,老二团由两个营增编为三个营,9月陶国清团长调走,吴思行团长又调回二团任团长。1945年11月25日,太行行署成立。行署成立后,对太行区的区划重新进行了调整,将原有的八个专区合并为六专区。老二团于1946年1月改番号为太行四分区四十三团。团长唐万成,政委王立方,副团长李钟玄,副政委李再含,参谋长葛明,主任李尚文。从1940年2月6日成立,到1946年1月改为四十三团,老二团经历了整整6年时间。
在解放战争时期,四十三团编为太行独立第二旅四十三团,成为野战部队。1947年7月,四十三团解放清化,结束了老二团从成立到编为四十三团在太行山南部战斗的8年历程。
1947年8月15日,太行独二旅编为太行军区九纵队第二十六旅,第四十三团编为第七十六团,团长李钟玄,政委周泉,副团长东传钧,参谋长温锡,主任李尚文。1948年5月原晋冀鲁豫南征野战军改番号为中原野战军,九纵队编为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十五军,二十六旅编为十五军第四十四师,七十六团编为第四十四师一三○团,参加渡江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