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胡遵远:兵器事业开拓者 两弹一星奠基人——金寨藉开国将军张贻祥的创业故事
2017-01-05 09:21:23
作者:胡遵远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人物简介:张贻祥(1909年-1999年),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9年5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张贻祥,1929年加入赤卫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参加红军。抗日战争时期,他开始从事兵工工作,任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支队政治委员、太行军区独立支队政治部主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参谋处政治协理员、八路军总部军工部政治处主任、军械部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他任晋冀鲁豫军区军工部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企业部兵工厂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兵工厂厂长、华北军区军械部副部长、政委、军械试验靶场场长、第20训练基地副司令员、司令员、国防科委顾问等职。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央军委决定组建我军第一个军械科学试验靶场,任命张贻祥为军械靶场场长,他在当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带领全体人员,坚持边建设、边试验、边培训的方针,在日军废弃的飞机上,打响了兵器试验的第一炮,为中国常规兵器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57年,张贻祥奉命到西北边疆参加中国国防尖端武器试验基地建设。在重重困难面前,张贻祥努力实践"死在戈壁滩,葬在青山头,誓与戈壁滩共存亡"、"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誓言。

    1958年,五十岁的张贻祥进住戈壁滩,直到1979年七十一岁才离开。他先后参加和组织了中国第一枚自行研制的运载火箭,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试验任务,为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付出了自己的心血。他是基地导弹武器和卫星发射试验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张贻祥,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张贻祥作为我国常规兵器试验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为中国常规兵器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祖国的西北戈壁艰苦奋斗了22个春秋,把全部心血倾注到了基地的试验工作中,为发展中国国防尖端技术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1929年5月6日,给地主家做帮工的张贻祥毅然决然地参加了大别山区爆发著名的立夏节起义(又称商南起义),成为一名红军战士。在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长征的浴血征战中,他奋勇杀敌,九死一生。从抗战时期开始,他就在八路军总部承担起负责兵工生产的重任。新中国成立后,他是一位长期战斗在国防科技战线上的“老军工”,成为中国基地导弹武器和卫星发射试验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在太行山,张贻祥跨入了军工大门

    1942年,日军对太行山区根据地实行“蚕食”,频繁地对我根据地进行“扫荡”和“清剿”,我军分散在太行山区本来就非常弱小的军事工业受到了极大损失。

    1943年元月的一天,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邓小平找到任司令部政治协理员的张贻祥,对他说:日冠大扫荡以后,兵工厂损失很大。打仗没有枪炮、子弹怎么行?我们决定让你到军工部任政治处主任,加强军工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正说着,刘伯承师长进来了,他插话说:军工很重要,要动员工人多生产子弹、手榴弹、黄色炸药,还要多造地雷,发动群众开展人民战争。邓政委接着说:只有你们多流汗,前方才能少流血。中央指示,军事工业要靠自力更生。从此,张贻祥便踏进了军事工业的大门。

    “一切为了抗日前线的胜利”,这是军工战线战士和工人的唯一心愿。为了提高武器的战斗性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张贻祥在各厂、所里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广大工人、技术人员拼命生产。有时为研制一种新产品,从制模、翻砂到车削、安装、试验,常常是废寝忘食,一干就是几个通宵。抗日战争初期,太行军工生产以枪械修理为主,后来逐步发展到制造枪械,以后又生产五○小炮及炮弹、迫击炮及炮弹等比较先进的武器,使我军的战斗力不断增强。

    解放战争中,前方需要大量的枪、炮、子弹、炮弹。淮海战役发起前,中原野战军政委邓小平路过长治军工部,找到赖际发、张贻祥,对他们说:要打大仗了,前线最需要的是炮弹、子弹、手榴弹,你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多生产。张贻祥当即表示:前方需要多少,我们就生产多少,保证供应。邓政委满意地说:还是那句老话,只有你们多流汗,前方才能少流血。为满足战略反攻阶段的武器弹药,张贻祥组织各兵工厂广泛开展“刘伯承工厂”生产比赛运动,优胜者授予刘伯承司令员南下时赠送太行山兵工厂亲笔题写的“提高兵工质量,增大歼灭战的实效”一面锦旗。他们响亮地提出“我们多流汗,誓让前线将士少流血”的口号,分布在太行山区的兵工厂昼夜灯火通明、机器轰鸣,运输队伍川流不息,一片繁忙景象。他们生产的武器弹药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华北、淮海战场,为解放全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在内蒙古,张贻祥组建起我国第一个兵器试验场

    1953年冬,担任华北军械部政治委员的张贻祥,接到军委总军械部的电报,指示他带领常规武器试验靶场场址勘选小组,到内蒙古勘察场址。张贻祥这位老军工完全懂得,我军靠“小米加步枪”夺取了政权,而要捍卫刚刚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新中国,就必须拥有飞机、大炮、坦克、军舰这些更先进的武器。全国解放以后,党中央已经责令有关单位开始研制生产现代化常规武器。然而,这些新式武器诞生后,必须经过正规靶场的检验才能装备部队,才能转化为战斗力。想到这里,他感到这项任务异常艰巨,同时也感到非常光荣。

    万事开头难,更何况要组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宏大的兵器试验场。这不仅没有前人留下的、可供参考的资料,国内连一位懂行的专家也没有,这副担子就这样落在了张贻祥身上。他被任命为常规武器试验靶场的第一任场长后,他精心组建队伍、组织施工,筹划试验设施,接待专家……许许多多工作千头万绪,他经常是忙得彻夜难眼、食不甘味。

    50年代中期,我国正值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百业待举,基本建设材料十分紧缺。张贻祥和靶场指战员充分体谅国家的困难,大家自己动手、艰苦奋斗,用辛勤的汗水在大草原建设新家园。他们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带着公勤人员,拉着架子车到日本人废弃的机场捡砖头。肩扛金星的将军捡碎砖,这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广大指战员被张贻祥感动了,大家冬天冒着刺骨严寒、夏天顶着酷暑烈日,南去洮南、东去泰赉,捡砖头、拾管材和废钢铁。靶场的礼堂和一些住宅楼、实验室就是广大官兵用捡来的材料盖起来的。张贻祥的夫人谈起当年她第一次去靶场探亲时,还清楚地记得随张贻祥拉着架子车捡砖头的事。

    为了加速我军新式武器的定型,中央军委要求兵器试验靶场“边建设、边试验、边培养干部”,而且要求所有新式武器样品试制出厂后,必须经过靶场试验鉴定,才能投入批量生产。1954年下半年,我国生产的75毫米无后座力炮、82毫米迫击炮,还有炮弹、引信已相继试制成功,急需试验定型。靶场在一无场区、二无设备仪器、三无试验技术资料,又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情况下,张贻祥率领靶场官兵毅然接受了这两型火炮的试验定型任务。没有场地,在其它地方临时借用,没有设备、资料和技术人员,让厂家协助,这在当时叫做“打游击试验”。在试验工作全面展开的同时,张贻祥率领广大官兵在破旧的飞机堡处修建了一个临时靶场。把飞机堡重新整修,有的作为弹药、火炮准备工房,有的作为火炮库、弹药库,有的改作实验室,还修造了水泥炮位、弹道阵地和靶道,以及相配套的观察塔、高靶架、大立靶等设施。1956年6月9日,王树声大将专程赶到白城,在一片掌声中兴致勃勃地为刚刚落成的临时靶场剪彩。随后,76毫米加农炮、三种火炮、两种轻武器相继开始射击表演。霎时,隆鸣的枪炮声震撼着广阔古老的草原。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胡遵远:皮定均:创造世界军事奇迹的英勇虎将——记述中原突围的故事
·下一篇:无
·特稿:兵器事业开拓者 两弹一星奠基人——金寨藉开国将军张贻祥的创业故事
·张经、张传征、江焕启:军工先驱张贻祥的革命故事
·特稿:军工先驱张贻祥的革命故事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胡遵远:兵器事业开拓者 两弹一星奠基人——金寨藉开
特稿:兵器事业开拓者 两弹一星奠基人——金寨藉开国
胡遵远:皮定均:创造世界军事奇迹的英勇虎将——记
特稿:皮定均:创造世界军事奇迹的英勇虎将——记述
胡遵远:铁心跟党走 誓死不回头——金寨藉3位女红军
特稿:铁心跟党走 誓死不回头——金寨藉3位女红军的
王久龙:西江月·井冈山五指峰
特稿:西江月·井冈山五指峰
融水老君洞兵工厂的前世今生
李业坤:詹谷堂五副对联显忠诚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四野后代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纪念进军东北七
特稿:海棠依旧香如故,一代伟人周恩来——电视剧
特稿:走进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啊,摇篮”团纪
特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子弟联谊会在海军四招举办
特稿: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暨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的红军母亲蒲文
特稿:革命后代举行2016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纪念萧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
特稿:纪念龙飞虎将军诞辰百周年座谈会召开(组图
特稿: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