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月,中原大地硝烟顿起,国民党军调集重兵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根据中央指示精神,中原军区决定实施主力突围,令第1纵队第1旅负责断后。这个旅的旅长就是金寨人----皮定均。读者们都会明白,让区区一个旅的几千人,去对付敌人的几十万大军,如果不是发生奇迹的话,“皮旅”是很难有生还之机的。
然而,奇迹就是发生了……
1946年6月24日下午,皮定均接到上级命令,要他率领1旅伪装成主力,向津浦路以东佯动,迷惑、牵制敌人三日,只要主力部队跨过平汉路,就算是突围胜利。
皮定均接受任务后,立即召开会议,研究制订掩护主力突围方案。会上,皮定均要求全旅指战员不惜一切代价,阻击敌人、拖住敌人,誓死完成掩护主力突围的光荣任务。
安排好这一切,已是凌晨时分。门外,雨,急一阵、缓一阵,风雨中还能隐隐听到西边传来的枪炮声。为了拖住敌人,皮定均组织部队白天向东走,夜晚再撤回来……所有迹象都表明中原军区主力要向东突围。等到主力真的向西突围时,敌人却不敢相信那是主力,怀疑那是佯动,于是仍然严阵以待。连续两天,东面的十几万敌人都在那按兵不动。他们被皮定均这些日子的向东突围“行动”迷惑住了!24日下午和夜晚,25日一个昼夜,敌军一直就在这样观望中过去了,他们给了皮定均两天宝贵的时间。
第三天,也就是完成任务的最后的一天一夜,要动真家伙了!
整个上午炮声隆隆,杀声震天。
皮定均采取了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每个支撑点都是一个山包,每个山包都自成一体,但相互之间又火力交叉,阻止着敌人的推进。皮定均在指挥所里注视着敌人的行动。望远镜里,敌人进攻的队伍就象潮水一样,一浪退下去、一浪又涌上来。
皮定均可不是那种坐在阵地上等着敌人送揍的人!
“打!”他向担任阻击任务的一团和二团下令。部队冒雨扑下山,敌人向后退了一截。可是,当反击部队刚撤到山上时,敌人又脚跟脚地粘上来,靠得很近。三次出击、三次都是如此。看样子,敌人是下决心揪住这支孤旅。
“敌人盯得这么紧,怎么才能把部队收回来呢?”皮定均在思索着。一直到中午,形势突然出现转机。原来忽紧忽慢的阵雨骤然变成了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一片混沌,几米之外便不见人影,整个世界成了一锅粥。
这真是上天给皮定均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出击!把敌人赶得远一点再撤下来,前面留一个营。”皮定均果断地下了命令,随后,他又对作战科长许德厚说:“你马上去一团,让他们完成掩护任务后,立即去刘家冲。记住,要在两点钟前赶到。”这是他第一次透露军队的隐蔽点。
不久,远处隐隐地响起了冲锋号声、机枪声、步枪声。枪声减弱后,半个钟头的样子便沉寂了,只有风雨在狂虐地呼啸。一个旅,守护着20多里的防线,只用了半个钟头,就收了起来。皮旅的几千人马,悄然无声地撤下阵地,与风雨融成一体。
皮定均临危不乱,指挥部队沉着应战,抗击着多于自己几十倍的敌人。一团坚守在沙窝、白沙河一线,二团坚守在白雀园东北一线,两个团相互配合,交替掩护、边打边撤,利用野战工事节节抗击,死死地黏住敌人,使敌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代价。
下午,电报传来,中原军区主力部队已全部安全越过平汉线。皮定均成功地实施了诱敌计划,完成了三天的阻击任务,中原军区主力全部顺利突围。
黄昏时分,皮定均命令部队全线反击,击退正面敌人;然后迅速向沙窝中心地点靠拢,再选择方向实行自身突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