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闽西苏区文化教育的创新实践为中央苏区文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建立苏区文化教育管理机构与制度,加强对苏区文化教育的领导;二是制定苏区文化教育方针,保证苏区文化教育朝着革命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三是发展苏区文化教育事业,有力地教育和发动群众,为创建中央苏区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闽西苏区;文化创新;经验;贡献
1929年,红四军入闽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后,在毛泽东指导下,张鼎丞、邓子恢等领导闽西苏区人民在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创新实践,为创建中央苏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中央苏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建立苏区文化教育管理机构与制度,加强对苏区文化教育的领导。
1930年3月,闽西苏维埃政府成立,主席邓子恢,标志着闽西苏区形成。为了加强对苏区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闽西苏维埃政府组织文化建设委员会,有委员7人,委员会下设文化建设部,设部长1名,秘书1名,分设宣传、教育、建设三个科。并规定了6条办事细则,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县苏维埃组织文化建设委员会,下设文化建设科,区乡苏维埃推选文化委员,计划各地文化工作。 1930年9月,闽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修正苏维埃政权组织法》,决定在闽西苏维埃政府文化部之下分别成立文化委员会和教育委员会,加强了对苏区文化教育建设的领导。
为了加强文化教育建设的行政管理,各级文化教育部建立了文化教育巡视和工作报告制度。闽西苏维埃政府文化委员会规定,“上级文委会要每月派人巡视所属各级文委会及文化工作团体。”“县最少每一个月要巡视各区一次,区每半月要巡视各乡一次。”巡视时间为一星期。巡视任务有六条:(一)传达上级工作方针;(二)检查过去文化工作;(三)帮助计划下期文化工作;(四)录取暑期学校学生;(五)健全各级文化建设委员会的组织;(六)调查该县教育状况。
建立工作汇报制度,也是苏区文化教育行政管理的措施之一。闽西苏维埃政府规定:各区文委会要在每月28日以前,将1个月工作报告县文委会。1931年7月,闽西苏维埃政府补充规定:(一)上级建立巡视工作,对下级经常进行个别指导;(二)下级要每10天向上级报告一次工作,每月作月终报告;(三)开会要出席,因工作关系时要请假,如无故不出席的要由政府处分;(四)上级通告、通知、指示,要有计划地贯彻执行;(五)各级根据各段时期全面的工作计划,再具体制定出十天的工作计划。
巡视制度和请示汇报制度,加强了上级对下级的指导,密切了上下级的联系,保证了文化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各项工作任务、计划的完成,有力地促进了苏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制定苏区文化教育方针,保证苏区文化教育事业朝着革命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
1929年12月,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上杭古田召开会,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强调:红军宣传工作“是红军第一大工作”,“红军宣传工作的任务。就是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群众。”从而“达到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政权、消灭反动势力,促进革命高潮等红军的总任务。” 提出利用文化宣传形式进行党内教育、士兵政治训练等。《古田会议决议案》是加强我党我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也为苏区文化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几乎和古田会议同时召开的共青团闽西特委各县宣传科第一次联席会议,对闽西革命根据地创建以来的文化宣传工作进行了检阅,特别阐述了苏区文化的性质、任务和重要性。会议提出苏区文化的任务是“提高群众的政治水平和知识程度。加强群众的阶级觉悟,使群众对社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因此,“文化工作是提高和涵养群众革命情绪的一个最好的方法”,“在这个工农革命高潮日益高涨的时候,文化更成了我们宣传上一个重要的力量”,“成了革命的一道重要防线”。 会议对俱乐部、新剧团、书报社、平民学校等文化建设提出具体意见,对组织机构、经费、设施、管理等作出了规定,对剧本编演、课本编审等业务提出了详细要求。会议还对宣传队、训练班、报刊出版、展览会等宣传问题提出了意见。
应该注意的是,会议针对苏区群众文盲半文盲的状况,提出了大众化文化问题。要求剧本、课本、刊物的内容要通俗,注意描写苏区斗争的实际情形,政治分析不要太深,意义要浅白。句子不可太长,文字不要太多,印刷要清楚,要让群众能看懂。这是闽西苏区对大众化文化方向的最初探讨。这次会议对苏区文化理论和大众化文化方针的探讨,具有指导闽西苏区文化发展的作用。
古田会议后,特别是1930年春闽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党和苏维埃政府对苏区文化工作更加重视,不仅在各级政府机构中专门设有文化委员会或文化部,加强了文化工作的领导,而且不断地就发展苏区文化事业提出方针、政策,积极促进苏区文化运动的发展。
1930年3月中旬,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了《文化问题决议案》,提出了“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向封建思想及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斗争”的文化建设总任务,制定了“提高群众共产主义教育”,“养成在革命环境中所需要的革命工作的干部人才”,“普遍而深入的提高群众阶级觉悟、政治水平、文化程度”,“养成智力和劳力作均衡的发展”等文化教育方针。 各县苏维埃政府也制定了文化建设决议案。苏区文化教育方针的制定保证了苏区文化教育朝着健康、稳步的方向发展。
——发展苏区文化教育事业,教育和发动群众,为创建中央苏区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下,闽西苏区文化教育工作者艰苦创业,努力拼搏,在激烈的革命战争环境中,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化事业进行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首先是普及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做到乡乡有列宁小学、村村有夜校,田间地头有读报组和识字牌,使苏区群众普遍接受教育。闽西苏维埃政府规定:“凡6岁至11岁的儿童,有必须受小学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还规定将土地税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作为教育经费;并组织人员编审具有革命内容、通俗易懂的小学教材和识字课本。为了培养红军和苏维埃的干部人材,在闽西苏区创办了闽西红军学校、彭杨军政第一分校、中央红色护士学校等。
其次是建立和完善了群众文化组织、场所,俱乐部、书报社、新剧团等文化建设在这一时期得到较快发展。到1930年底,永定县有6个区办起了新剧团,80多个乡建立了俱乐部,龙岩县小池区14个乡共创办俱乐部11个、书报杜2个、新剧团8个。 俱乐部是苏区文化建设重点,许多地方的书报社、新剧团还附设在俱乐部内。各区乡建有一定规模的俱乐部,俱乐部有较严密的组织系统,由主任负责,下设保管、游艺、图书、布置四股。主要开展壁报、图书、阅览、游艺、演戏等活动,成为苏区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