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叔衡(1876——1935年),字玉衡,号琥璜。湖南宁乡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18年参加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及后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著名政治活动家、理论家、宣传家蔡和森发起的新民学会,曾任执行委员长。1920年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并参加长沙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何叔衡与毛泽东作为湖南共产主义小组代表一起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共元老级的人物。1922年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1927年在上海开展中共的地下工作。1928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1年秋回国,在上海负责全国互济会工作。同年11月进入中央苏区的瑞金,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和中央政府临时法庭主席等职。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突围转移时,在福建长汀水口战斗中壮烈牺牲。
何叔衡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始终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始终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在建党初期和第一次大革命时期,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努力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过这个时期的工作,说:“叔衡办事,可当大局”,还说“何胡子是一头牛”。他能像一头牛一样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为党工作。他的一生,为党和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2009年,何叔衡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宁乡四髯”秀才造反。何叔衡,清光绪二年(1876年)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一面务农,一面断断续续读了8年私塾。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何叔衡考中秀才,当年娶妻。县政府让他去管钱粮,他却愤于衙门黑暗腐朽“世局之汹汹,人情之愦愦”,拒不到任,甘愿回家种田、教私塾。虽被有人讥笑为“穷秀才”,却也因其正直和嫉恶如仇而颇受乡里称道。
在乡间任教时,何叔衡与其他三位志同道合的秀才结为拜把子兄弟,他们就是被合称为“宁乡四髯”的后成为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法学界的先导、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谢觉哉,以及中共早期党员、革命烈士姜梦周和中共早期党员、教育家王凌波。这几位当时的秀才虽然也是长袍马褂,说话之乎者也,但在思想上却与其他科举出身的旧文人格格不入。他们都不愿为官,却关心政局,聚在一起时常抨击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乡邻们称呼他们为“穷秀才”,许多人觉得他们没有能耐。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这几位文绉绉的“穷秀才”做出一件震惊乡里的事情。
这一年宁乡遭灾,在何家祠堂做工的贫农余老伯偷祠堂的半担积谷被捉住,何氏族长决定将他沉塘处死。何叔衡得知后,立刻让学生四处通知自己的把兄弟,几个人一起赶到何家祠堂,他们远远就开始高喊:“放人,快放人!”一群长袍秀才的突然闯入,令何家祠堂里在场众人目瞪口呆,大家眼睁睁看着何叔衡给余老伯解开绳索,竟没人阻拦。
何叔衡将余老伯带走时,回身恭恭敬敬作了个揖,然后向何氏宗亲恳切陈述余家的难处,说得在场许多人红了眼圈,族长无奈,只好免了余老伯的罪。
除了在乡间推动民风革新,“宁乡四髯”也在他们工作的学校积极推动教学的改革。
不久,因清廷行“新政”后办新式学堂。清宣统元年(1909年),何叔衡受聘于云山高等小学堂,在教文史的同时也开始阅读外界新书,接触到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孙中山倡导的民主主义思想和近代科学知识。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率先剪去头上的辫子,又动员周围的男人剪辫、女人放脚。暑假时何叔衡回到家中,看到守旧妇人仍不肯解开裹脚布,便说:“看来只动笔动嘴不行,还要动手动刀。”自己操起菜刀,将家中的裹脚布和尖脚鞋全部搜出后,当众砍烂。
辛亥革命后,在何叔衡等人的倡导下,学堂组织了学生会,进步师生一起反对尊孔读经,提倡写应用文,开设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何叔衡还带着学生们上劳动课,植树种草绿化校园。何叔衡的改革很快遭到新来校长的反对,他当着学生的面斥责何叔衡“公然造反”,何叔衡怒而辞职。
民国2年(1913年),春寒料峭中,37岁的何叔衡决定赴长沙求学。他夹着包裹雨伞,在妻子的目送下走出了山村,也走出了宁乡。他走向了一片全新的世界。
叔翁办事可当大局。民国2年,何叔衡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后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成为学校里一名大龄学生。校内主事颇为惊诧,他却说:深居穷乡僻壤,风气不开,外事不知,急盼求新学。
在第一师范,他认识了毛泽东。年近40岁的何叔衡喜欢抨击时弊,比年轻的学生还要激进。在校园的辩论活动中,这一对年龄相差17岁的朋友时常站在一起。
民国3年(1914年),何叔衡毕业后拒绝了父亲叫他回乡的请求,留在长沙楚怡学校教书,又担任了省通俗教育馆馆长,利用这一职务传播新文化。在楚怡学校,何叔衡总是青布长袍、砂锅小帽,一副乡间老学究的模样,但他却积极参与青年人的活动和新事物。他常和师生们一起跳集体舞,他笨拙的动作经常引得大家捧腹大笑,但他却不以为意。
毛泽东和蔡和森筹办新民学会时,何叔衡对这一新事物也积极支持。何叔衡作为年龄最大的成员加入且处事老练,毛泽东的评价是“叔翁办事,可当大局”。
五四运动爆发后,在新民学会的组织下,湖南也爆发了大规模学生运动。当时湖南最高军事长官督军皖系军阀张敬尧武力镇压了学生运动,导致流血事件。
当年12月,军警再次打伤请愿学生和工人后,新民学会在楚怡学校开会,何叔衡主持研究具体的“驱张”事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