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郭建波:九一三事件溯源——毛泽东和林彪在文革时期分歧的产生及最后关系决裂的历史考察(五)
2012-12-11 11:30:28
作者:郭建波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国际共产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进程告诉我们,林彪事件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革命发展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正象我们不能因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出现过分裂活动、叛徒和投机者,也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就否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一样,我们也不能因为文革期间产生了林彪事件,就简单地将文化大革命予以否定。我们要对导致林彪事件的许多必然和偶然的因素进行历史的考察,发现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曾经暴露过的缺点和错误,及时加以纠正,从中汲取有益的教训。我们既不能因为林彪事件的产生就否定文革,我们要把林彪事件放在国际共产主义发展的洪流中予以考察,林彪事件不过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同时,林彪事件的产生又会引发我们的反思,从对林彪事件的反思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找到改进我们工作的措施和方法。那种对林彪事件不作具体深入的历史分析,而采取一种简单化的处理方法,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方法,因而是不可取的。

    林彪事件的启示和教训之七:由毛泽东对林彪事件的处理彰显革命领袖对文革的信心和捍卫党的原则的坚定性。

    鉴于当时林彪在党内军内的地位和影响,毛泽东认识到对林彪事件的处理会对文革的发展和筑固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林彪对文革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变化,更为严重的是林彪采取一种有组织的分裂活动,违反党的组织原则,严重破坏党的统一,这是毛泽东绝对不能容忍的。

    以前高饶搞分裂活动,毛泽东从维护党的统一和团结出发,予以严厉批评,并作了相应的组织处理。叶子龙后来谈到高、饶事件时说:“高饶问题被揭露后,毛泽东一直还想挽救他们。毛泽东让一位中央负责同志找高岗谈话,想让他回陕北负责一个地区的工作。但是话还没来得及谈,就发生了高岗自杀未遂的事。我把这事报告毛泽东时,从他的表情看,他对此事感到厌恶。他说:‘高到西北的事不要再提了,随他去!’从此彻底放弃了挽救高岗的想法。”[193]由高饶事件的处理可以看到毛泽东党内斗争的正确态度。最后高饶之所以被打成反党集团完全是由于他们不思悔改,一意孤行造成的结果。

    通过前面我们对毛泽东处理林彪事件的分析知道,最后林彪事件的结局也是由于林彪拒绝挽救的结果。毛泽东对维护党的统一,反对分裂活动,既有原则的坚定性,又有策略的灵活性,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尽力通过批评教育犯错误的同志,使他们翻然醒悟,回到马克思主义正确的轨道上来。毛泽东在原则问题是不让步的,捍卫党的原则的立场是坚定的。这不是个人的恩怨问题,而是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原则立场。毛泽东一生没有拿党的原则作过交易,而是毕生都在同党内外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行行色色的不良现象进行坚决的斗争。他为此承受着人们的误解,还有别有用心的人的漫骂和调拨,他捍卫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决心始终未变,直到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他果断处理林彪事件,表现出他对文革为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坚定信心。因为他坚信,他发动文革是为了防止修正主义者上台,避免资本主义复辟,保护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大众的利益,自己进行文革道义性的基础蕴藏于广大工农群众中,必然会获得他们的支持。而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工农大众的支持,这才是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文革的发动和筑固不是靠少数人(比如林彪),而是靠广大工农大众参与政治,维护自身根本利益的诉求才能实现。由此给我们一个启示,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只要他制定的政策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这个党就奠定了自己生存发展的强大根基,那么既使出现内部的分裂和外部的攻击和演变,这个党不管经过多少困难和风险,也会最终战胜他们,取得胜利。

    我们反观今天,不同利益集团纷纷显身于中国政坛,其目的是为了攫取社会发展成果的最大份额。社会上存在的严重的两极分化和腐败现象,对我们党始终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信念造成重大冲击,撼动了我党的执政根基。而失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腐败是屡反屡犯,且呈蔓延扩大之势,党和国家的不少政策往往流于形式,难以得到坚定有效的执行。就是因为没有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的直接有力的支持,才导致党和国家的高层领导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往往感到回天乏力。而要获得广大工农大众的支持,就必须使广大工农大众能够合理分享发展成果,有效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今天应该深思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是否筑固,党的性质是否变质的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我们看到在文革中期发生了林彪事件。林彪事件的爆发严重消弱了文革派的实力,造成中国政治力量对比的巨大变化,客观上加快了文革初期被打倒的干部的起用步伐,埋下了后来文革失败的历史命运。

    林彪事件的出现不仅对文革,而且也对党和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构成巨大威胁,因而当时解决林彪事件是筑固与保证党和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首要选择。毛泽东以大政治家的敏锐眼光发现了林彪问题,认识到林彪事件对文革筑固与党和国家稳定发展的严重威胁,因而抓住不放,力求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将分裂的苗头扼杀于萌芽状态,以维护党的统一和稳定。在文革前期,鉴于文革中出现的极左狂热,当时局势有失控的危险,毛泽东对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王力、关锋和戚本禹隔离审查,以扼制当时出现的极左狂潮。文革后期,毛泽东对王洪文、江青等人进行多次批评,警告他们不要搞成四人小宗派,要以大局为重,最后也没有将党和国家的领导权交给他们。由此我们看到尽管从思想意识和政治观点方面毛泽东与文革派阵营里面的人士有更多的共识,但毛泽东并没有袒护他们,而是对文革派人士始终坚持批评教育,甚至发现问题从不姑息迁就,而是从党的利益出发,从严处理。

    同时,毛泽东对八届十一中全会进行人事变动,同意进行全面夺权,同意刘少奇、邓小平被打倒,但始终将邓小平与刘少奇区别对待。对二月逆流的干部虽然进行严厉批评,但又对他们采取保护、团结,最后又实际上为他们平了反。九大前夕,解放并启用了一批老干部。林彪事件后,加快了启用老干部的步伐,邓小平被委以重任。随着邓小平治理整顿的开展,要进行扭转文革发展的方向时,毛泽东发起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天安门事件后,邓小平虽被撤消党内外一切职务,但仍然保留党籍,以观后效。

    由此我们看到,毛泽东确是大公无私的,但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并没有利用职权有意袒护那一部分人,也没有利用职权去有意打击那一部分人,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是他处理党内矛盾的基本准则。在文革期间一系列人事变动的根本原因可以由此得到解释。毛泽东认为文革是他在探索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一次伟大实践活动,是筑固社会主义制度,消除我们党和国家腐败现象和阴暗面的可靠保证。对待文革的态度是对一个党员和干部是不是真正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考验,因而如何对待文革成为他这个时期选拔任用干部的最重要的标准。

    文革晚期的毛泽东重病缠身,但是他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毅力同疾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在病中继续领导着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同日益增长的修正主义和资本主义复辟势力进行着坚决的斗争。他看到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资产阶级权利,存在着等级制度和差别,和严重的小生产的习惯势力,这构成林彪集团复辟的社会基础。他看到文革成果的筑固遇到了重重障碍,认识到这种风险如果稍微处置不慎,不但文革的成果难以保存,而且还有可能导致社会动荡,血雨腥风的局面,因而约束过左行为,安抚右派,寻求中国政局稳定就成为他首选的目标。但是他始终相信通过文化大革命,他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找到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筑固社会主义制度,防止修正主义,避免资本主义复辟的正确途径。在这条路上虽然荆榛遍地,充满艰险,既有右派的种种阻挠和破坏,又有左派的幼稚,缺乏经验和鲁莽,中间可能会出现曲折,甚至一定程度的动荡,但毛泽东坚信这是一条发展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三十多年过去了,今天的世界与中国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苏联从赫鲁晓夫开始的修正主久到戈尔巴乔夫时期终于酿成恶果,苏共蜕变,失去了领导地位,并最终解散。随着苏共的解散,苏联也失去了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最终导致解体。当时毛泽东在反修防修中的主要观点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正在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的演变所证实。

    文革结束后,我们看到在国内资本主义的迅速崛起,在经济总量上已经逐渐占据主体地位,并对中国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政治上寻找代理人,影响党和国家的决策,并成为腐败现象出现的重要经济根源,这导致人民政权的性质逐渐发生变化。文化上,以无私奉献,雷锋精神,“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被冲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喧嚣尘上,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和封建传统文化不加分析地搬用过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严重滞后。我们看到作为人民共和国主人公的广大工农群众,他们与其它阶层的差距日益拉大,沦为弱势群体,事实上成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最大受害者,他们的合法权益难以获得有效保障,由此带来社会矛盾的激化,成为社会稳定的严重威胁。毛泽东在文革期间的预言似乎正在被今天中国发展的社会实践所证实。

    正是基于此,才催生了中国大地的毛泽东热。这种在中国人民中间重新焕发的毛泽东热从一九八九年后已持续二十多年,并呈愈演愈烈之势。这种毛泽东热的出现不仅仅是因为毛泽东对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准确预言,也不仅仅是毛泽东始终站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大众一边,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而更重要的是广大的工农大众认识到只有毛泽东才能给他们指明解放的道路,提供保护自己根本利益的方法,给他们注入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使他们抛弃狭隘的个人利益,团结起来,显示出排山倒海般的力量,焕发出战天斗地的壮志豪情。毛泽东使广大工农大众认识到自己的根本利益在哪里,是谁在危害他们的根本利益,怎样才能够维护自己的根本利益。毛泽东思想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工农大众的心中,是他们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维护自身根本利益的强大思想武器。

    毛泽东热的产生不是偶然的,不是中国工农大众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回归,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是国内外形势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崛起而导致的工农大众的贫困化(相对的)和国际垄断资本对中国民族利益的严重威胁,催生了中国的毛泽东热。这是毛泽东热产生的根本原因。我们要从对毛泽东热的剖析中发现我们党决策的失误,并探索纠正这种失误的方法。我们要从对毛泽东热的引导中来通过方针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使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这是我们目前一个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九十年的光辉历程。九十年的历程凝结着几代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在探索中有血和泪的交织,情和景的交融,经过多少次的动荡、磨难和分裂,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昂扬的斗志,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我们要从中国共产党九十年革命斗争的历程中来总结党的建设的经验教训,揭示我们党生长状大,始终统一和充满战斗力的内在原因,发现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规律。我们要从建国六十余年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中来探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我们要将党的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用来指导今后党的建设,使我们党始终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工农大众就要以左派引领时代潮流,而左派应该在中国共产党内占据主导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大众利益的组织保证。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骋目四望,豪情满怀。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充满信心。当今的中国共产党人就要肩负起复兴社会主义的伟大使命,通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通过东方文明的复兴来为人类的发展引领一条新路。这是一条历史正义之路。社会主义的发展有着光辉灿烂的未来。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充满信心。写罢此文,心情激越,思潮翻滚,不禁口占一绝:

    七绝

    天望

    皓首穷经五百年,
    太行论剑气冲天。
    而今遥望霜霄月,
    却道明朝丽日圆。

    二0一一年六月十三日

    文献索引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九九一年六月第二版。[60],第527页。
    2、《毛泽东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九九六年八月第一版,[62],第364页至365页。
    3、《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九九九年六月第一版。[105],[106],第64页。
    4、《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九九九年六月第一版。[190],第444页。
    5、《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一九九二年八月第一版。[105],[106],第64页。
    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二册,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一九九八年一月第一版。[21],第380页至381页;[26],第115页;[27],第359页;[79],第71页至73页;[81],第85页;[83],第368页;[84],第376页;[86],第445页;[87],第276页至277页;[88],第274页至276页;[107],第143页。
    7、《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三册,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一九九八年一月第一版。[2],第385页;[3],第385页至386页;[4],[5],[6],[7],[9],第386页;[8],[10],[11],第387页;[12],第387页至388页;[13],第388页至389页;[68],第294页;[69],第302页;[77],第247页;[91],第90页;[92],第118页;[93],第174页至175页;[94],第115页;[95],[96],第246页;[138],第153页;[139],第161页;[140],第206页;[144],第137至148页;[146],第226页;[147],第206页;[148],第188页;[150],第206页;[157],第268页;[158],第242页;[159],第245页;[161],第244页;[162],第244页至245页;[163],第245页;[164],第246页;[165],第249页至250页;[166],[168],第244页;[169],第246页;[170],第245页;[171],[172],第247页;[173],第245页至246页;[174],第246页;[176],[177],第248页;[178],第247页;[179],第247页至248页;[180],第248页至249页。
    8、《毛泽东传(1949—1976)》(下),逄先知、金冲击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二00三年十二月第一版。[14],第1490页;[15],第1499页至1500页;[16],第1500页;[17],第1505页;[18],第1506页;[19],第1493至1494页;[22],第1498页;[24],第1502页;[30],第1498页;[34],第1545页至1546页;[40],第1559页;[46],第1399页至1400页;[49],第1483页;[50],第1533页;[51],第1541页;[52],第1542至1543页;[53],[54],第1514页;[67],第1608页;[70],第1676页至1677页;[80],第1419页;[82],第1418页;[85],第1506页;[90],第1358页至1359页;[98],第1566页至1567页;[99],[100],[102],第1567页;[104],第1569页至1570页;[110],第1571页;[111],第1572页;[115],第1597页;[116],第1573页;[118],第1573页至1574页;[121],[122],第1575页;[126],[129],[130],第1576页;[131],第1579页;[145],第1588页至1589页;[151],第1589页至1590页;[154],第1590页至1591页;[155],第1593页;[182],第1598页。
    9、《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九七三年九月第一版。[39],第5页。
    10、《周恩来传》金冲及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一九九八年二月第一版。[149],第1986页;[152],第1992页;[153],第1993页。
    11、《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二00七年九月第一版。[29],第172页;[109],第386页;[125],第388页;[134],第392页。
    1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九九四年十月第二版。[44],第301页。
    13、《汪东兴回忆—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一九九七年十一月第一版。[36],第16页至17页;[37],第16页;[73],第14至15页;[74],第95页;[75],第121页;[76],第102页;[78],第10页;[89],第18页;[97],第18页至21页;[101],[103],第26页;[108],第21至22页;[112],第37页至38页;[114],第38页;[117],第39页;[119],第39页至45页;[120],第41页至42页;[124],第43页至45页;[128],第47页;[132],第51页至52页;[133],第48页至49页;[135],第63页至64页;[137],第118页;[141],[142],第156页;[143],第75页;[156],第87页;[160],第155页至156页;[167],第173页;[175],第154页;[181],第193页;[183],第184页;[184],第183页;[185],第193页;[187],第197页;[188],第208页;[189],第217页。
    14、《历史的回顾》徐向前著,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一九八八年十月第一版。[48],第672页至673页。
    15、《聂荣臻回忆录》聂荣臻著,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一九八六年三月第二版。[55],第852页至855页。
    16、《李德生回忆录》李德生著,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一九九七年版。[61],第390页;[64],第388页;[65],第395页;[66],第400页至401页;[123],第398页;[127],第400页;[186],第415页。
    17、《叶子龙回忆录》叶子龙口述,温卫东整理。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二000年十月第一版。[193],第200页至201页。
    18、《十年风雨纪事—我在北京工作的一些经历》吴德口述,访谈、整理:朱元石等。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二00四年一月第一版。[113],第116页;[136],第124页。
    19、十年论战》吴冷西著,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一九九九年五月第一版。[41],第784页。
    20、《三中全会以来》(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九八二年八月第一版。[43],[59],第619页。
    21、《“文化大革命”简史》(增订新版)席宣、金春明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二00六年一月第三版。[28],第235页256页;[56],第164页;[58],第165页。  
    22、《毛家湾纪实—林彪秘书张云生回忆录》张云生著。春秋出版社出版,一九八八年七月北京第一版。[35],第214页;[38],第212页;[42],第215页;[57],第218页;[63],第219页;[72],第316页至319页。
    23、《庐山一1959》彭程、王芳著。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一九八八年七月第一版。[192],第143页至144页。
    24、《张耀祠回忆录》(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第二章毛泽东在滴水洞的前后行踪。第一节,在杭州,叶群密告罗瑞卿总参长的状。[45]
    25、《王力反思录》王力著。香港北星出版社出版,二00八年一月第二版。[20],679页至680页;[31],[47]第683页。
    26、《王力到底是什么人?—“揪军内一小撮”的提出和斗争》林杰著。乌有之乡网,二00八年八月十日 。[23],[25],[32],[33],[71]。

|<< << < 1 2 3 4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罗礼:《忆光美》在刘少奇同志纪念馆首发(组图)
·下一篇:朱玫、尹芳:《为民务实清廉——党风楷模刘少奇》全国巡回展哈尔滨站开展仪式(组图)
·特稿:九一三事件溯源——毛泽东和林彪在文革时期分歧的产生及最后关系决裂的历史考察
·郭建波:九一三事件溯源——毛泽东和林彪在文革时期分歧的产生及最后关系决裂的历史考
·特稿:九一三事件溯源——毛泽东和林彪在文革时期分歧的产生及最后关系决裂的历史考察
·郭建波:九一三事件溯源——毛泽东和林彪在文革时期分歧的产生及最后关系决裂的历史考
·特稿:九一三事件溯源——毛泽东和林彪在文革时期分歧的产生及最后关系决裂的历史考察
·郭建波:九一三事件溯源——毛泽东和林彪在文革时期分歧的产生及最后关系决裂的历史考
·特稿:九一三事件溯源——毛泽东和林彪在文革时期分歧的产生及最后关系决裂的历史考察
·郭建波:九一三事件溯源——毛泽东和林彪在文革时期分歧的产生及最后关系决裂的历史考
·特稿:九一三事件溯源——毛泽东和林彪在文革时期分歧的产生及最后关系决裂的历史考察
·特稿:九一三事件溯源——毛泽东和林彪在文革时期分歧的产生及最后关系决裂的历史考察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曾莹:井冈山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
特稿:井冈山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
张继平:情系红军路 瓷绘井冈山——景德镇百名陶艺家
特稿:情系红军路 瓷绘井冈山——景德镇百名陶艺家上
蒋阿平、曾莹:井冈山“乡村大讲堂”讲出幸福好生活
特稿:井冈山“乡村大讲堂”讲出幸福好生活
动车吸烟罚款千元太轻了
沂南县旅游局办公室:沂南县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凤凰阁
特稿:沂南县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凤凰阁景点奠基仪式举
马云龙:军民一致筑造钢铁长城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