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九一三事件溯源——毛泽东和林彪在文革时期分歧的产生及最后关系决裂的历史考察(四)
2012-12-11 11:40:06
作者:郭建波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4)会严重损害毛泽东的形象,对毛泽东在党内的权威和对党和国家事务的领导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毛泽东此时再担任国家主席,容易使人认为毛泽东不是为了保证中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权力之争,集中权力的需要去打倒刘少奇的,而将这一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严肃的政治斗争误解为毛泽东为了集中揽权的权力斗争。

    同时,也会被别人用心的人以毛泽东担任国家主席的事实为依据,造谣中伤,散布流言,说毛泽东是为追逐个人权力才将刘少奇打倒的,这会严重损害毛泽东的形象,破坏毛泽东在党和人民中享有的权威和崇高声望,割裂广大人民群众对毛泽东的朴素真情,会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我们还可以举出一个例证。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再次复出,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当时有人建议邓小平担任党的主席(后为总书记)、国家主席和军委主席,并说这是众望所归的,但被邓小平婉拒了。邓小平只担任了中央军委主席,而推荐别人担任了党的主席(后为总书记)和国家主席。从而既能够保证对党和国家事务的领导,又避免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由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毛泽东当时也是经过慎重考虑才做出不担任国家主席这个决定的。毛泽东不愿意担任国家主席,并不仅仅是谦让,而是有着复杂的原因。在当时的情况下,毛泽东不担任国家主席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从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朴素感情出发,当然希望毛泽东担任国家主席,他们的愿望是真诚的,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无可厚非。

    3、毛泽东开始对林彪的权力进行限制

    到一九七0年,毛泽东开始对林彪的权力进行限制。这种限制表现在两个方面:

    (1)反对林彪担任国家主席。

    当然,毛泽东没有明确说林彪不能担任国家主席,而是采取隐晦的方式表示了自己的意见,用不设立国家主席的方式来反对林彪担任国家主席。毛泽东既然不担任国家主席,那么当时最有可能担任国家主席的就是林彪了。所以在毛泽东决定不担任国家主席后,建议改革国家体制,不设国家主席,便是不同意林彪担任国家主席。

    那么,毛泽东为什么不同意林彪担任国家主席呢?

    ①鉴于刘少奇担任国家主席后的教训。

    当时鉴于斯大林的教训,毛泽东主动退居二线,让刘少奇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担任国家主席。按中共八大的设想,毛泽东准备将国家主席和中央主席逐渐转移给刘少奇。后来,毛泽东说:“想要使国家安全,鉴于斯大林一死,马林科夫挡不住,发生了问题,出了修正主义,就搞了一个一线、二线。现在看起来,不那么好。 我处在第二线,别的同志处在第一线,结果很分散。一进城就不那么集中了。搞了一线、二线,出了相当多的独立王国。所以,十一中全会对一线、二线的问题,就做了改变。十一中全会以前,我处在第二线,不主持日常工作,有许多事情让别人去做,想让他们在群众中树立威信,以便我见马克思的时候,国家不那么震动。以前的意思是那样。大家也赞成这个意见。但处在第一线的同志处理得不那么好。现在,这个一线、二线的制度已经改变了。我也有责任。为什么说我也有责任呢?第一是我提议搞书记处,政治局常委有一线、二线。再,就是过于信任别人。”[107]毛泽东当时可能是鉴于这一教训,所以才不愿意让林彪再担任国家主席的。

    ②毛泽东和林彪之间对文革的认识与文革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作用产生了严重分歧。

    前面我们曾经分析,尽管毛泽东和林彪在对文革发展和起草九大政治报告时在如何看待文革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但毛泽东从当时政治形势的发展出发,同时也期望林彪在以后不断提高认识,纠正错误,因而经过慎重考虑还是同意将林彪作为接班人写入党章。

    但九大后发生的诸如“第一个号令”等一些事件,令毛泽东对林彪颇为失望。同时又鉴于文革是毛泽东探索我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反修防修的“演习”,对我国社会主义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毛泽东不会不重视作为接班人的林彪和他的这种分歧对于文革成果的筑固和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这种分歧使毛泽东对林彪作为接班人能否筑固文革成果,以使文革成为使我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产生忧虑,表示担心。

    因而,毛泽东对林彪采取了限制措施,不同意林彪担任国家主席即是限制措施之一,毛泽东对此还要作进一步观察。

    ③林彪势力的扩张和一系列举动,逐渐引起了毛泽东的忧虑和不安。毛泽东不得不采取必要措施来加以扼制,不设国家主席即为采取的措施之一。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文革开始后,毛泽东和林彪在关于军内重大人事变动、“揪军内一小撮”、“第一个号令”、关于个人崇拜问题上产生了一系列分歧。当然,有些分歧属于认识问题,但对这些分歧综合分析便发现林彪不但对文革的认识在发生变化,而且林彪也在有意识地不断扩充个人势力,开始向最高权力提出挑战,这种状况引起了毛泽东的警觉。正是基于这一判断,毛泽东才限制林彪势力的扩张,不同意林彪担任国家主席,以便通过进一步观察后再做决定。

    由以上分析可知,毛泽东反对设立国家主席,实际上隐含着不同意林彪担任国家主席的意思。当然,毛泽东的意见是含蓄的,要经过一番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2)限制林彪的军事指挥权。

    在纪念八一建军节社论起草过程的争论中透射出毛泽东对林彪权力的限制。

    据汪东兴回忆:“1970年7月下旬,政治局会议在讨论起草纪念‘八一’建军节社论时围绕稿子中‘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缔造和领导的、毛主席和林副主席直接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提法引起了一场争论。陈伯达主张恢复过去一贯的提法,即‘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缔造和领导的、林副主席直接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提法,张春桥则主张不改回去。会上争论不休。当时,我陪毛主席住在杭州,没有参加这次会议。毛主席的眼睛患了白内障,视力模糊。周总理就把会议争论的情况写了封信给我,要我转报请示毛主席。毛主席听我念了信后,要我代他划圈后退回去。我觉得难办。考虑到毛主席和周总理就要到上海接见外宾,所以我没有圈回去,把信带在身边了。毛主席,周总理在上海锦江饭店接见第一批外宾后,周总理、黄永胜都问我那个报告毛主席圈阅了没有,我说你们去问毛主席。当时,毛主席正点燃一支香烟在抽,对着我说:‘怎么搞的?’意思是说你怎么没有把信圈回去。我说:‘这样大的事,我不敢圈。两种意见,您到底赞成那一种?’毛主席说:‘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缔造者不能指挥能行吗?缔造者也不光是我,还有许多人。’毛主席说完后,我下楼从皮包里拿出信来,当着周总理、黄永胜的面,按照毛主席的意思作了圈阅,但还是让我删去了‘毛主席和’四个字,恢复过去提法,给他们了。后来,毛主席还多次说过,缔造者就不能指挥吗?缔造者也不只是我一个人,还有许多人。”[108]

    从这段回忆中我们看到,张春桥和陈伯达围绕“八一”建军节社论中是否加上“毛主席和”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这可以说是他们在九届二中全会上争论的先声。他们的争论决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用语的不同,而是反映了毛泽东和林彪之间在军队指挥权限方面的分歧,反映出毛泽东开始有意识地限制林彪权力了。

    张春桥主张在林彪“亲自指挥”前加上“毛主席和”,实际上就限制了林彪的指挥权。这种表述具有政治意义,因为这关系到中央领导人的权限划分。

    我们看到,在陈伯达和张春桥在政治局会议上的争论发生后,周恩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同时这又是一个敏感的问题,绝非简单的文字表述问题,而是涉及到两位领导人的指挥权限的界定问题,因而要请示毛泽东来决定。汪东兴当时也认识到这个争论的严重性,在毛泽东没有明确表示态度的情况下,没有代替毛泽东圈阅这个文件。

    从周恩来和汪东兴对这两种提法所持的慎重态度中我们进一步分析,张春桥当时仅是一个政治局委员,如果没有来头的话说,他是不可能自作主张通过限制林彪的指挥权限而去划分中央主席和副主席的指挥权限的。当时唯一有能力对林彪做出约束的只有毛泽东,所以张春桥的意见从逻辑上说应该反映了毛泽东的意见。而陈伯达反对加上“毛主席和”,其用意就是反对对林彪从指挥权限上进行约束,显然他是支持林彪的。

    我们还可以从毛泽东对这两种提法反映的分析中进一步看到毛泽东更倾向于张春桥的意见。毛泽东说:“缔造者不能指挥能行吗?”,显然是反对陈伯达的提法的,是对张春桥主张的支持。至于毛泽东说:“缔造者也不是我一个人吗?”这里明里是批评张春桥,实际上是以强调军队缔造为名,加强军队的集体领导,这显然是针对林彪势力在军队的扩张采取的一种遏制措施。表面上看,毛泽东对这两种提法都不满意,实际上他的态度是鲜明的。鉴于当时的情况,他有意没有把问题点透。

    4、林彪为什么主张设立国家主席?

    林彪主张设立国家主席,主张毛泽东担任国家主席。他当然讲了一些理由。

    一般说来,林彪在知道毛泽东关于设国家主席的意见后,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这当然是正常的。

    但是在被毛泽东几次否决后,林彪不但仍然坚持设立国家主席的意见,而且在政治局内部公开了他和毛泽东之间的分歧,更有甚者,竟然在九届二中全会上采取小组织活动,进行鼓惑性发言,迫使毛泽东接受设立国家主席的意见。这当然是不正常的活动,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警觉,并采取了果断措施。

    那么,林彪又为什么坚持设立国家主席呢?

    当然,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林彪和毛泽东在国家体制变革上的不同认识。正是这种不同的认识才使他们在设立国家主席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但这肯定不是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因为如果单纯是因为他们在关于国家体制变革方面的不同认识,鉴于当时毛泽东是决策的核心,当时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以及林彪在毛泽东面前的一惯表现,当他的意见被毛泽东否决后一般就不会再三提出设立国家主席的意见,更不会在九届二中全会上采取小组织活动了。因而,他们之间的这种分歧,决不仅仅是一种认识的分歧,或者主要不是一种认识的分歧,那么,到底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林彪再三坚持设立国家主席呢?

    林彪在得知毛泽东反对设立国家主席和自己不担任国家主席的意见后,一再主张设立国家主席。我们现在就从逻辑上来分析林彪主张设立国家主席的原因:

    (1)设立国家主席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能否攫取最高决策权。

    林彪和毛泽东在设立国家主席问题上争论的实质上是对当时的最高决策权的争论。这种争论是林彪想以此来检测自己在党内影响力的大小,起到一种指鹿为马的效应。这实际上是隐晦地向毛泽东进行挑战。不管毛泽东是主动还是被动接受林彪设立国家主席的主张,一旦林彪的主张得以施行,那就表明林彪能够操纵影响毛泽东的决策,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决策的主导权。

    (2)设立国家主席后,毛泽东和林彪不论是谁担任国家主席,林彪都是受益者。

    当时最有资格担任国家主席的只有毛泽东和林彪,在国家主席的人选上,或者是毛泽东,或者是林彪。这一点林彪自己心里是清楚的。

    我们前面对毛泽东为什么不担任国家主席的原因作了分析,林彪一定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就林彪的自身经历和人生阅历来分析我们很难想象林彪不明白为什么毛泽东不愿意担任国家主席。如果林彪知道了毛泽东不担任国家主席的原因,还继续坚持毛泽东担任国家主席,让毛泽东为难,显然林彪就是别有用心的,是有意识地损害毛泽东的形象和权威。

    林彪是打着拥护毛泽东担任国家主席旗号的。林彪知道毛泽东反对设立国家主席,多次讲过自己不担任国家主席。一旦迫使毛泽东改变了主张,担任了国家主席,那他就在与毛泽东的斗争中占据了有利态势,为自己以后掌握最高权力创造了条件。这就表明林彪在和毛泽东的交锋中获得了初步胜利。

    如果毛泽东不担任国家主席,那么,就只有林彪担任国家主席了,林彪也就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这个目的。

    因而,我们看到设立国家主席后,不论毛泽东和林彪他们两人中是谁担任国家主席,林彪都是受益者。

    林彪这样不顾毛泽东再三反对设立国家主席和不担任国家主席的指示,而自己却针锋相对地一再主张设立国家主席,直到采取非组织活动,那他就不担心触怒毛泽东吗?他就没想过这样做的后果吗?他跟毛泽东很久,对毛泽东的斗争策略,脾气性格,党内的组织程序是很熟悉的,那他为什么要采取这种几乎冒险的行动呢?

    这里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毛泽东鉴于培养刘少奇为接班人的教训,虽然林彪作为接班人写入党章,但没有让林彪像刘少奇那样在一线掌握大权,这引起了林彪的不满。在文革期间,军队执行“三支两军”,主导了地方政局,通过军队内部的重大人事调整,主要由四野干部组成的军委办事组直接掌握着军队,因而林彪觉得有了和毛泽东抗衡的能力。同时,林彪的身体也不如毛泽东,林彪与毛泽东在一些问题上业已产生了重大分歧,林彪按程序接班的不确定性增强。

    因而,林彪采取了这种主动出击的策略来与毛泽东进行暗中较量。这在毛泽东和林彪两人,甚至包括江青、张春桥来说都是心照不宣的,当然中央委员会的多数人却仍然是被蒙在鼓里。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在九届二中全会前,在设立国家主席问题上,毛泽东和林彪进行了初步交锋,在政治局内实际上已经显示出他们之间的分歧。但由于林彪是打着个人崇拜和主张毛泽东担任国家主席的旗号,因而又在相当地程度上掩饰了他们之间的这种分歧。他们之间的这种分歧又具体地表现在张春桥和陈伯达、吴法宪在“八一”社论和修改宪法的争论中。

    鉴于林彪势力的扩张,毛泽东开始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限制措施。林彪在直接向毛泽东建议设立国家主席被否决后,又直接向政治局提出了和毛泽东针锋相对的意见,想通过政治局来影响毛泽东的决策。在被毛泽东否决后,他并不罢休,仍然在为设立国家主席“奔走”。

    5、林彪亲下“动员令”

    在九届二中全会前,林彪通过向毛泽东提议设立国家主席和意图通过政治局来影响毛泽东接受设立国家主席的决定失败后,转而在中央全会上想通过地下活动来迫使毛泽东改变不设国家主席的决定,毛泽东及时发现并挫败了林彪的这一行动。

    在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采取了一些非同寻常的行动。

|<< << < 1 2 3 4 5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九一三事件溯源——毛泽东和林彪在文革时期分歧的产生及最后关系决裂的历史考察(五)
·下一篇:特稿:九一三事件溯源——毛泽东和林彪在文革时期分歧的产生及最后关系决裂的历史考察(三)
·特稿:“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1周年全国书画展”征稿启事(组图)
·特稿:孤独的入世者——画家周加华访谈录
·特稿:赞《东方红》联
·特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院专家来红安调研文化旅游资源(组图
·特稿:共悟井冈精神 凝聚青春力量——安师大携手25所高校演绎“井冈情·中国梦”(组图
·特稿:追忆井冈情怀,传承红色梦想(组图)
·特稿:专访毛主席特型演员任震龙先生(组图)
·特稿:四川华蓥:荷花绽放千姿百态(组图)
·特稿:李中权同志生平(图)
·特稿:八追寻红色足迹:洛师学子重走长征路——记洛阳师范学院“践行荣辱观,重走长征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李晓: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院
特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院
牛国艳、徐雅萍:共悟井冈精神 凝聚青春力量——安师
特稿:共悟井冈精神 凝聚青春力量——安师大携手25所
李梧铭:追忆井冈情怀,传承红色梦想(组图)
特稿:追忆井冈情怀,传承红色梦想(组图)
周璞:专访毛主席特型演员任震龙先生(组图)
特稿:专访毛主席特型演员任震龙先生(组图)
四川华蓥:荷花绽放千姿百态(组图)
特稿:四川华蓥:荷花绽放千姿百态(组图)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