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的周恩来
周恩来在文革中软弱吗?不软弱,而且从来都没有过软弱。
十年文革是以谁的胜利来结束的?是以周恩来的政治上的胜利来结束的。虽然,周恩来在毛泽东之前就去世了,虽然毛泽东去世以后文革才结束,可是,从政治力量的较量来说,周恩来还是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周恩来赢了,毛泽东输了。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物?在毛泽东的一生中,他输给过谁?但是他最后输给了周恩来。
毛泽东一去世,四人帮问题就解决了,文革也就结束了。这显然不是毛泽东的“伟大战略部署”。那么是什么人在为这一天的到来做准备呢?是无比坚强的周恩来。软弱的人是没有可能获得这样的胜利的。
文革初期,周恩来对红卫兵讲时话就说到,做事情要“水到渠成”。这就是周恩来的风格。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人民事业的成功辛辛苦苦的创造条件。文革十年,周恩来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工作。在他去世以后,他的名字反而更有感召力,他的队伍反而更团结。世界上成功的政治家不少,可是能做到象周恩来这样的,能有几人?周恩来汇集了人心。千千万万这样的人心就是“水”,这样的水慢慢地汇集在一起,就成了渠,成了粉碎四人帮的力量。
文革中打到过刘少奇邓小平,还打倒过林彪,最后粉碎了四人帮。可是这些都是文革中的片段。真正贯穿文革始终的站在毛泽东对面的不是这些被打倒的各方,更不存在毛泽东说的那些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文革中,贯穿始终的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对立。这种对立,不是周恩来想要的,而是毛泽东耿耿于怀的。在周恩来的眼中,毛泽东是上级,是领袖,是同志,是战友。可是,在毛泽东的眼里,周恩来既是他的同志战友,是国家的栋梁,是他的分分秒秒都离不开的助手,同时,又是他权力斗争的对手,是阻碍着他的革命事业的保守派,是他革命道路上需要排除的障碍。
在打倒了刘邓,文革取得了第一个胜利后,毛泽东召开了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大会主席台上,毛泽东坐在中间。他的左边从林彪开始,都是左派依次而坐,他的右边从周恩来开始,都是右派依次而坐。毛泽东这样别有用意的安排,不说是一种羞辱,也至少是不怀好意。周恩来欣然接受,因为这是他的上级毛泽东的决定。可是,毛泽东却用自己的行为告诉了全党和全国人民,他有一个对手。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周恩来。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对立就这样展现在了众人面前。
这样的事例在文革中一再出现。毛泽东不仅自己羞辱周恩来,还让他的喽罗门一起起哄。到了文革后期,四人帮和四人帮的小喽罗们都在争先恐后地羞辱周恩来。这就是毛泽东的风格,是毛泽东喜闻乐见的。周恩来受尽了的屈辱。他从来不隐瞒这些屈辱。忍受屈辱并不是软弱,而是坚强。周恩来知道自己的责任所在。想用羞辱来打倒周恩来,根本不可能。
正是周恩来的坚强,让他的同志和战友们学会了坚韧。需要水到渠成的大事业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完成的。在这个无声的战场上,没有口号,更没有枪声,只有人心和人心之间的默契。此时无声胜有声。
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对立
文革中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对立是一种什么样的对立?是两种治国方向的对立。
毛泽东无法无天。他是极具洞察能力的不愿意接受任何党纪国法约束的政治家。他是一个彻底的无拘无束的革命者。周恩来遵纪守法,是党纪国法的维护者,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毛泽东有个性,无党性,为所欲为。在毛泽东眼里,他个人的权威是高于党纪国法的。党纪国法对他有用时,是他实现革命目标的工具。在约束他时,那就是一堆废纸。他的一生都是一个不受约束的反叛者。周恩来坚持党性,坚守党纪,服从组织决定,捍卫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他把党的纪律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他是人民的勤务员。
在文化革命中,毛泽东呼风唤雨,势不可挡。可是他的内心是软弱的。因为他不相信在党纪国法的规范下通过政治协商就可以带来社会进步,他不相信真理可以在协商中得到承认,他不相信理想最终可以在党纪国法的规范下得到实现。他总是把现存的制度都看成妨碍他前进的障碍。他害怕按照党纪国法的程序产生出的结论会否决他的个人意见。他害怕失败,害怕不同意见,害怕丧失权力,害怕自己的事业没有接班人。内心的害怕越多,表面的勇敢就越张狂。周恩来谦卑忍让,逆来顺受,但是永不放弃。周恩来的内心是坚强的。他的对手太强大了。失败的阴影每天都伴随着他。身败名裂的命运每分钟都可能突然降临。但是他还是不放弃自己的原则,遵纪守法,维护党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经常,他不是以必胜的信心,而是以必败的决心,在争取着应该属于他和他的人民的胜利。屈辱的外表掩盖的是无比坚强的内心。
对立的结果是什么?文革十年中,毛泽东曾经拥有的亲密战友和亿万人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离开了他。毛泽东沦为了孤家寡人。周恩来的声望越来越高,成了真正的人民领袖,成了党的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旗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