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雄流着泪讲到这里,再也说不下去了。
……
在回指挥部的路上,董振堂心里开始不停地盘算。人,是至关重要的,在这种极端的困境下,现场指挥员必须果断做出决定,选择突围,要设法保存住这些革命的精英,有了他们,中国的革命才有希望,才能继续。想到这里,他加快步伐来到城内的指挥部。
当晚,董振堂召集全军团以上干部开会。等大家都到齐了,董振堂没有做过多的解释,直奔主题道:“咱们五军在敌人的重兵包围下,已经在高台坚守了四天四夜了,现在粮、弹已将用尽,援兵迟迟不见,我想总指部那边也被敌牢牢拖住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突围!”
董振堂把“突围”二字讲的尤为沉重。众人听后都点头赞同这个方案。杨克明首先表态:“选择突围极为必要,死守高台代价太大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保留住部队,将来10座高台,100座高台都有可能夺回来。我赞成军长的意见。”
“军长说的对,死打硬拼历来就不是我军的战术风格,把人都给打光了,还拿什么去革命?适时突围,与主力合兵一处,敌人也啃不动啊!”十三师师长叶崇本也跟着表了态。
董振堂听后微微点了点头,然后环视了一下在座的干部们,果断地讲道:“如果大家没有意见,就随我来!”
董振堂把大家带到地图前继续说道:“向东选择临泽方向突围肯定是不行的,再傻的敌人也不会轻易让我们同主力汇合,我估计敌人一定会在此摆上重兵阻截我们和援兵回合。南面方向也不行,这里地势开阔,宜于敌骑兵追击,跑不了多远就会被敌人全部砍光的。”董振堂喝了口开水,然后手指北面说道:“只有向北面突围,城北是一片荒草和冰滩,便于我军开展活动,只要我们突围出去,就能在最短的时间绕道向东和总部的增援部队回合。突围命令明日传达,大家赶紧回去休息吧,明天还有战斗任务。”
1月16日军委主席团电示西路军:“目前关键在西安,西安局面如果转向有利发展,将使二马难于积极对付西路军。”“同意西路军在现地休整一时期,集中全力乘机向东打敌,争取尔后以一部西进条件下,并大大向东扩展甘北根据地。”徐向前、陈昌浩有苦难言,决定咬紧牙关,坚决执行军委主席团的决定,在临泽、高台地区坚持下去。
蒋介石获释,张学良被扣,给西北国民党马家军打了一针强烈的兴奋剂。尤其是“野马”马步芳,欣喜若狂。他在西路军主动撤离永昌、山丹后,大肆搜捕、屠杀红军伤员县乡苏维埃政权领导人,并致电蒋介石“邀功”讨好,并派出代表团从西宁赴前线“慰劳”国民党马家军,庆祝“胜利”。尾追西路军,叫嚣“死力堵截,阻止西进和东进”,“消灭共匪于河西走廊”。
第二天一早,国民党马家军一改以往的进攻方式,将矛头直指城外西关的制高点----由财神楼改建的大碉堡。这处制高点十分重要,它就好比一只有力的拳头,在整个高台防御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敌人也看到了这一点,先是以猛烈火力压制住碉堡里的红军,然后用炮火攻击,渐渐地,勇士们一个接一个倒下,直至全部壮烈牺牲,碉堡被敌人的炮火夷为平地。与此同时,城东也进行着激烈的战斗,东关也有一个大碉堡,被敌人用同样的手段打掉了。
碉堡失守,守城的难度加大了。接着敌人又开始攻城,一排排敢死队扛着云梯,头顶铁锅,拼了命的往城头上爬。五军战士们打退敌一次又一次疯狂的进攻。好不容易坚持到傍晚,十三师师长叶崇本带着一个群众模样的人匆匆赶到军部天主教堂,来人见到董军长,立即从鞋底掏出一封信并自我介绍,说是受黄超政委派遣来送信的红军战士。
董振堂看了这位战士一眼接过信,看后信确是黄超亲笔所写,可是一看内容,董振堂的脸顿时沉了下来。 信上说:“高台是西路军西进必经之地和重要据点,不能放弃,必须死守……”
董振堂震惊了,他实在料不到总部竟会做出这种与敌人拼血本的决定,又走上了那条“左”倾冒险主义的与敌人死打硬拼的老路。作为一名久经征战的指挥员,他清楚地知道,如果部队现在不突围,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激愤之余,他又仔细看了一遍来信,希望能从中找到给他灵活处理的字眼,可内容通篇严厉,没有任何可商量的余地。他手扶着椅子,神情异常严峻。片刻沉默后,董振堂回过头来,对送信的战士斩钉截铁地说道:“请你回去转告黄政委,服从命令乃军人天职,我董振堂誓与高台共存亡!”
送信的战士走了,大家默默地望着他们的军长。董振堂用低沉的声音命令道:“突围计划取消,团以上干部晚上到天主教堂开会!”
大家分头走了,空荡荡的天主教堂内只剩下董振堂一个人,此刻,他再也克制不住内心的压抑,泪水夺眶而出。他无力地倒在椅子上,他太累了……。
许久,他睁开双眼,用手抹去脸上的泪痕,开始责怪着自己:董振堂啊!你这是怎么了!你流泪了,胆怯了?不!都不是,从戎二十几载,无论是亲临火线,还是率队冲锋,哪怕是刀山火海,我何曾有过畏惧!但唯独这次不同,孤军困守危城,城破只在早晚,这支英雄的部队即将随自己一道,淹没在这茫茫大漠之中…… 想到这里,董振堂的心如刀割一般。
晚上,昏暗的天主教堂内,聚集着五军团以上干部。董振堂从口袋里掏出黄超的来信,然后威严地讲道:“突围计划取消,黄政委来信,命令我军死守高台,人在城在,人亡城亡,红五军与高台共存亡!”听到这一消息,每个人都显得极为平静。董振堂望着大家,深情地说道:“同志们,你们中有随我一道参加宁都起义的,有随我在中央苏区并肩御敌的,有随我参加长征担当后卫的,还有英勇的原四方面军三十三军的同志。你们身经百战,个个都是好样的!我很荣幸能够领导你们。不过,这一次不同,你们要做好血战到底的准备!”然后,董振堂严肃坚定而又沉重果断地说:“我们要坚决守住高台城,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决定守城两个主力团进行对调,由四十五团防守西门和城西南半段,三十九团防守东门及城东南部,特务团负责严守城北面,骑兵团在城内预备,根据敌人主攻方向随时增援。
十三师师长叶崇本率先站了起来,大声地讲道:“没啥说的!军长,我们坚决执行总部和您的命令,我们十三师誓与高台共存亡!”其它指挥员也纷纷宣誓。董振堂备受感动,铿锵有力地说道:“同志们!现在开始连夜加固城防工事,重要防御地段指挥员要亲临现场组织力量。
半小时左右,会开完了,大家分头离开,回到各自的防区,只有政治部主任杨克明没有走。董振堂走上前去,紧紧地握住了杨克明的手。杨克明深情地望着这位宽厚的兄长,欲言又止的说道:“军长,黄超这是怎么啦。在那边既不增援,又不……”董振堂拍了拍杨克明的肩头,打断了他的话:“现在不是讨论这个事的时候,先不管那么多,克明,抓紧时间休息吧,明天天一亮,敌人就可能进攻了。”
二人默默走出了教堂。
董振堂没有休息,他来到东门的阵地上,战士们正紧张地赶修着工事。经过多日的战斗,他们一个个已是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但却精神饱满。董振堂看在眼里,痛在心头。他走上前去,和每一位战士亲切地握手。并愧疚地说道:“同志们,你们辛苦了!我董振堂对不住你们啊!” 说到这里,战士们围在军长左右,董振堂径自走到高处,手指城外国民党马家军的一片篝火,大声地讲道:“马匪以重兵围困高台,倚仗其优势兵力妄想把咱们五军一口吃掉!同志们,咱们怎么办?”战士们在凛冽的寒风中齐声吼道:“坚决守住阵地!誓与高台共存亡!”这一句句勇士的怒吼,仿佛一把把利剑,刺向昏暗的夜空。为了中华大地重放光明,为了民族的彻底解放,这支勇敢的正义之师,决心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去铸造永不磨灭的辉煌。
元月二十日晨,马彪命令各部倾全力从四面攻城。一时间,炮声震天,火光四起、战斗进行中,最后终因力量悬殊,城东南缺口处首先被突破。董振堂命令骑兵团团长吕仁礼,让他去东城门指挥把守,就是战斗到只剩一人也不能放弃。这时敌人集中全部兵力,再次用人海战术全面发动攻势,红军指战员英勇顽强,浴血奋战。子弹打光了用刺刀、枪托拼杀,手榴弹打完了用石砸刀砍,矛戳,两千多具敌尸丢在城外。红五军以疲惫之师,孤军奋战,伤亡也很惨重。子弹打光了,石头砸完了,刀砍断了,红军指战员就拳打、口咬敌人,有的和敌人滚抱在一起跳城同归于尽。这时,林炳才等战士从西南边打边撤到了东城门,他们看到军长带着二三十人也来到了东城门,由于城门已被堵死出不去,董振堂指挥部队东城门楼阻击敌人。分散在城内其它各处的指战员真与敌人顽强的进行着巷战,杨克明在率领军直人员增援西关途中中弹牺牲。董振堂手持双抢,带领身边战士在东门城墙上与敌激战,战斗中多名战士中弹牺牲,突然一粒子弹飞来,董振堂身子一晃,便摔下城去,随后警卫员和林炳才等几个战士也跟着从城墙上滑了下去。只见军长躺在离城墙几米远的地方,深蓝色的衣服已被鲜血染红,他们把董振堂抬到城墙下躺下,一位战士把董振堂的衣服撕开一看,子弹从胸前穿过,鲜血还在流。同志们摸了一下鼻孔还有气,就猛叫:“董军长,董军长”过来一会儿,董振堂慢慢苏醒过来,吃力地睁开双眼,嘴唇颤动着,发出微弱的声音:“我……不行了!别顾我了。”同时,抬起满是鲜血的发抖的右手,挥动了几次,断断续续地发出最后的战斗命令。“冲……出去!血战……到……底。”说完头一歪停止了呼吸。同志们准备把军长抬走,敌人冲了过来,只好留下军长,上前去与敌人拼搏……。这位保定军官学校第九期毕业生,国民党的中将旅长,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四日领导了著名“宁都起义”的高级将,一代名将--董振堂,为革命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至此,城内巷战已进行10多个小时,枪声、喊杀声响彻云霄。
高台城的巷战一直持续到下午6时,随着枪声、喊杀声的渐渐隐去,红五军3000多名指战员,除个别被群众掩护突围、部分被俘外,其余全部在高台壮烈牺牲。
红五军三千多名将士在董振堂的率领下,与国民党马家军四个旅又四个民团两万余人,在高台血战九天八夜,创造了红军防御战史上的奇迹。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最后弹尽粮绝,几乎全军覆没。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西洞堡召开会议,讨论红五军领导班子和组织机构问题。决定调孙玉清任五军军长,黄超继续任五军政治委员,毕占云任参谋长,谢良任政治部主任,全军辖三十七、四十三两个团。二月上旬,西路军局势进一步恶化,后决定撤销红五军编制,红五军二个团编入红三十军(其中第三十七团编入第八十八师,第四十三团编入第八十九师)。
参考资料:
《回忆高台战斗》 吕仁礼 《高台血战》 张力雄 《难忘的历程》 陈永禄 《回忆军团长董振堂二、三事》 林炳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