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政府层面要有对巴中革命老区文化内涵的深入研究和挖掘的前瞻性准备,更要注重加大对相关文化遗迹、遗址、文物的抢救、挖掘和保护工作。目前为止,巴中的“红色”、“老区”概念大多还停留在“争取大政策”层面,而没有真正走进民众内心。一个地区的发展思路和定位,很多准备工作要做在前面,一个地区的文化积淀和含量是其进行城市规划和将来发展定位的重要评价因素。从一些工作接触中,笔者了解到巴中的城市形象、发展定位、旅游规划等都迟迟不能满意出台或者不胜理想,其实是和这个地区核心文化内涵的提炼有重要原因的。迄今为止,巴中未来发展定位还有很多空间,但不管定位是什么,离开了文化的元素的规划和定位终究是没有灵魂的构想,其后果是走不远且走不出去的。这一点上,除了开文所涉及的川陕苏区文化内涵外,下一步的研究应该要更多的挖掘出川陕苏区最亮、最有特色的东西来。比如川陕苏区的“红军石刻文化”和“女红军文化”都是可以拓展的新领域。
先说红军石刻文化,石刻艺术是造型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中国石刻较多的是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中国古代石刻只是少数文人墨客、达官显要、宗教大师们涉足的艺苑,普通百姓,特别是穷苦农民,是根本无缘的。而在川陕苏区,石刻的创作者全部是红军指战员和当地农民、手工业者。红军石刻标语是战争史中的“文化武器”。川陕苏区的红军石刻文化主要类型有石刻文献、石刻标语、石刻对联和漫画,尤其是以《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石刻文献和 “赤化全川”和“平分土地”为代表的巨著,达到了三个世界之最:一是红军石刻数量最多,二是保存最完整,三是红军石刻字幅面积最大。
在当年的川陕苏区,30万妇女投身革命,2000多名女红军参加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三支主力部队中唯一一处有妇女武装建制的地方。可以这样说,川陕苏区是“中国女红军革命的摇篮”。这样就可以思考在现有的4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外,增建一个“中国女红军纪念馆”,将是对中国红色文化开发的一个很有意义的补充。
川陕苏区红色文化的价值因为没有得到正确认识,利用也还停留在起始阶段,利用对于保护的促进作用就更谈不上。就笔者前文所述的石刻文化和女性革命的独特价值,可以说,相关的遗址遗迹和文物佐证都还不够,这并不是说它们不存在,而是它们都还大量沉积在山野林间、平常百姓家和文史工作者和爱好者手中,这就需要相关行业加大对红色文物和资料的征集和抢救,加大对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和挖掘。
总之,在巴中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蕴涵着震撼人心的红色文化资源,面对瑰丽壮观、激情跌宕的红色文化资源,如何把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转化为服务群众、面向市场、经久不衰的精品,为巴中人民世代享用,是需要群策群力推进的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