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庆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及优势
重庆,抗战国民政府陪都,盟军远东司令部指挥中心。重庆,中共八路军办事处和南方局驻地,南方十四个省市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中心。重庆,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了八年的地方,中国共产党为全面人民争取光明前途而与国民党艰苦谈判的地方。重庆还是300余位革命先烈抛洒热血的地方。在这样一座英雄之城,在红岩精神的发源地,重庆拥有丰富独特而又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大都产生于中华民族遭受外来侵略,中国人民顽强御辱的抗战时期以及为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民主权力的解放战争时期,蕴含着深厚的革命情感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凝聚了鲜明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的精神实质,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把特点鲜明,优势明显的重庆红色文化资源,用于加强对干部的党史熏陶,展开对干部的党性教育意义重大。
(一)重庆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
具体而言重庆红色文化资源拥有以下特点:
一是红色遗址数量庞大。作为国民政府的陪都、盟军反法西斯远东司令部,抗战文化一直以来都是近代重庆文化的一大特色。重庆在长达8年的抗战中留下了相当多的抗战遗址,据统计重庆市抗战遗址总计有767处,现保存有395处,最著名的如“中国民主同盟会旧部”、“国民政府教育部旧址” ,爱国将领和民主人士旧居,如渝中区的桂园、特园、大学城冯玉祥旧居、郭沫若旧居等。而作为南方局驻地,八路军办事处,党在重庆的几年同样留下了相当数量的遗址。据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这一部分资源也十分丰富,仅主城区就分布有几十处。形成两个中心,一个以八路军办事处和南方局驻地的红岩村为中心。一个以红岩魂广场和歌乐山革命烈士纪念馆为中心。其中包括了烈士墓、白公馆、渣滓洞、叶挺被囚处等地方。另外还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工作过的旧址如曾家岩、国共和谈旧址林园等。有新华日报社旧址、抗战博物馆、江竹筠、李青林等革命志士被枪杀的电台岚垭、杨虎城将军被害的松林坡等。除主城外,江津有中共早期领导人陈独秀故居、聂荣臻元帅纪念馆;开县有刘伯承元帅纪念馆;云阳有彭咏梧纪念馆;潼南有杨闇公烈士故居,酉阳有赵世炎烈士故居、城口有红军苏维埃遗址。毗邻重庆的四川广安有华蓥山游击队纪念馆、邓小平故居等。
二是红色文化影响深远。在众多的红色文化资源中,有相当部分资源都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力。特别是“宣传抗战,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的抗战文化。日本侵华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遭遇的最惨痛的灾难,而抗日战争则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规模最大,最团结的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取得全面胜利的战争。自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来,重庆在带领全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始终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另外,抗战时期,在共产党的坚持和努力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扩大,不仅国共两党,而且各阶层、各民族、各抗日团体和海内外同胞都积极参加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这一时期,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各社会阶层患难与共、风雨同舟,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浴血奋战。有不少民主爱国人士在抗战时期得到过共产党的倾力帮助。其中就包括了矛盾、高士其、柳亚子、胡风、邹韬奋等著名作家和诗人。由此可见,重庆开启了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友好合作的先河,为以后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以及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奠定了基础。这是其一,其二,上世纪60年代初期由杨益言和罗广斌等脱险志士共同创作的以渣滓洞和白公馆革命志士斗争为素材的小说《红岩》在全国出版发行,不仅在当时轰动全国,而且日后也整整影响了几代人,使红岩村、烈士墓、渣滓洞、白公馆等地方共产党人坚定革命信仰,坚守革命气节,坚持革命斗争的红岩精神在全国家喻户晓。可以说,无论是爱国、团结、争取民族独立的抗战文化,还是南方局共产党人体现的集共产主义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为一体的红岩精神,重庆在干部党性教育方面可以利用的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和立体。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
基于重庆在中国近代史以及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重庆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的优势十分明显。一是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重庆自近代开埠以来一直是西部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当前又被确立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之一、随着两江新区的建立,寸滩保税港的运行,渝新欧铁路的开通都使重庆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不仅使重庆经济对外辐射能力增强,对发挥重庆文化优势同样意义重大。立足重庆,北可以辐射山西、陕西、宁夏、内蒙;西可延伸至四川、西藏、甘肃、青海、新疆、南可到达云南、贵州、广西、福建、海南等,东可影响湖北、安徽、江浙一带等地。由此可见,借重庆经济发展的东风,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干部党性教育有广阔的前景。二是历史底蕴深厚,红色文化资源吸引力强。重庆在历史上是全国抗战中心,上世纪30年代末期至抗战结束全国有大量的人避难到此,有的坚持抗战、有的从事革命活动、有的进行文化教育、有的进行实业救国,总之当时重庆成为全国移民最集中的地区,中国社会之缩影,留下了不少国共合作抗战的佳话。同时重庆很早就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南方局成立后又以重庆为中心领导南方十四个省市地下党组织发展壮大,一些对中国当代有重要影响力的人与事都和重庆有关,刘伯承、聂荣臻都是土生土长的职业革命家,邓小平虽不是重庆人,但也是从朝天门出发,走上革命道路的;周恩来、董必武长期在重庆战斗,为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奔走呼号,殚精竭虑。牺牲的红岩英烈更是来自全国各地。重庆谈判使全国人民亲眼所见中国共产党希望结束内战,渴望和平的诚意,也看见了中国希望之所在,可以说重庆的红色文化资源早已经突破现有的地域特色,而具有全国性的意义。三是正在建设中的重庆,正在形成中的重庆模式对其他地方也有相当借鉴作用。如打造中的“五个重庆”建设就是有力的推手,依托公路、铁路、航空构建的立体交通使出入重庆交通更加便捷快速,公租房、廉租房建设让民生重庆更接地气,持续深入的打击黑恶势力使平安重庆深入人心,唱读讲传和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以及当前正在探索的所差共富,都对周边诸如贵州云南广西四川等地形成强大的辐射能力和吸引力。资料显示,自1963年歌乐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建立以来,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000多万人次,仅直辖以来,每年接待游客即达200万人次,居全国同类纪念馆接待游客数量之最。而红岩联线成立6年多来,仅主城一些主要的红色景区就接待各地游客500多万人次。可见重庆红色文化资源在全国影响力之大。
二、干部党性教育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现状
党性教育是干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领导干部政治立场、党性观念、行为作风、纪律观念等方面。有效的党性教育能使党员干部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政绩观得以重塑与再造。实践证明,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是可行而有效的。
(一)全国大致概况
从全国范围看,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干部进行党性教育在一些国家级培训单位已做得比较成熟。尤其是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均形成了独特的品牌,开发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对干部针对性较强的现场体验式教学模式,形成了一系列精品课程,在干部培训方面取得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一些省级党校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如陕西省委党校充分利用陕西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在本省干部中,而且延伸到对省外干部推行汉唐文化西安行,红色文化延安行,在全国影响较大。新疆建设兵团则把部队开发新疆的光辉历史融入体验式党性教育中,让学员穿上军垦战士的服装,徒步拉犁,体验“磨豆腐、打农具、住地窝子、人挑肩扛”,部队开发建设边疆的艰辛历程。广东省委党校开展的“三个三”现场体验教学,让学员深入部队、工厂、农村各开展三天的现场教学,体验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的生活,加深对基层人民群众的感情。天津市委党校利用西柏坡的资源,对干部进行“两个务必”的忧患意识教育;贵州则是把遵义会议旧址、红军四渡赤水、息烽集中营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干部党性教育中。
(二)重庆大致状况
重庆众多的红色文化资源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一红一白”,一白指国民党专门关押革命志士的白公馆和渣滓洞。一红是指中共八路军办事处和南方局所在地红岩村,这也是红岩精神的发源地。南方局共产党人工作战斗中所形成的红岩精神早已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认可。1985年邓颖超同志重返红岩时就曾经题词:红岩精神永放光芒。2002年江泽民同志视察重庆时,对红岩精神给予高度肯定,指出“红岩精神是在党中央领导下,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老一辈革命家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中形成的集共产主义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为一体的一种革命精神。”红岩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胡锦涛总书记从加强干部党性教育的角度强调“要继承和发扬伟大的红岩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群众”。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则指出:要弘扬红岩精神,培育一代新人。并且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大规模的唱读讲传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引起极大轰动。可以说新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均十分重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对干部的党性教育。
重庆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特点和优势,理应充分挖掘,发挥对干部的党性教育功能,但在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干部进行党性教育方面还做得不够。一是现场教学点开发利用比较少,目前为止,仅烈士墓,红岩村开辟为现场教学点。党性教育中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得远远不够。没有形成多点布局,多视角渗透,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模式。干部无法从现有教学中系统全面了解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党在重庆的革命活动及这段历史的重要地位。无法解决当前干部普遍存在的对党的历史与传统逐渐淡漠,认同感本身较弱的现状。二是现场教学的形式比较单一,在现有的现场教学点中多以重温入党誓词兼扫墓祭奠为主,缺少创新,停留于说教,对红色文化资源内涵挖掘不够,空泛的说教对干部的震撼力和吸引力不大,毕竟当前干部大多已经接受了高等教育,硕士和博士比例越来越多,有广博的知识基础和较好的认知能力,有的还是某些领域的专家,泛泛而谈满足不了干部的求知欲望,也低估了干部的认知水平,触及不到干部存在的党性不纯的问题。三是针对性不强,体验式教学泛用化,没有更好地根据对象的变化更换主题或着重强调某一主题。使得不同层次干部党性教育区别不大,本地干部和外地干部党性教育区别不大。不能解决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年龄和文化层次干部对党史了解程度不同,需要获得的信息也应有所不同的问题。四是历史与现实脱节,多重历史的回顾和讲述,缺乏与现实的对接以及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而干部到党校学习的目的就是为解决问题而来,学史是为鉴今,理论脱离实际必然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总之,目前重庆在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干部进行党性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良好的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使其作用发挥极其有限。
三、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干部党性教育
(一)重庆发展对干部党性教育提出更高要求
直辖以来,重庆发展迅速,正崛起为西部龙头,作为未来西部的增长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一个崭新的重庆,一个崛起的重庆,不仅需要高楼大厦、立体交通和现代科技的武装,更需要一群有信仰、有追求、敢创新、担责任的人,特别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德才兼备的干部是重庆当前和未来发展急需的。从才来讲,提高干部的文化素养、知识技能、政治视野决定了重庆未来走向。如果没有大量知识丰富、具有广阔视野的高素质干部,重庆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显然是比较困难的。从德来讲,增强干部的党性修养,使干部在和平时期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忧患意识、增强在行政事务中的政治责任感,树立在经济活动中的自律意识,努力成为国家社会群众中具有影响力的中心,并始终如一地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忠于信念,忠诚于党的事业与知识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推进,不同价值观的冲击,一些干部党性修养出现退步,理想信念淡漠,价值观扭曲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所以,对重庆而言,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文化服务于干部教育。为此,重庆应借势发力,把根植于重庆的一切优秀文化,特别要深度挖掘作为重庆名片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强大的感召功能,持久的育人功能,加强干部党性教育,打造一支坚定理想信念,过硬作风、人民满意的干部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