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有独特的环境和资源优势”,这是近年来一些外地人士对巴中环境和资源的一致评价和共识,这个环境和资源用比较简单和核心的词汇表达就是“生态和历史文化”,生态暂不涉及。从很多新闻报刊上,我们经常看到,独特的川陕苏区红色历史文化,更是给外地人带去“震撼”和“震惊”。随着巴中“六路”和“六库”建设的推进,以及近日省政府研究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工作会的再次召开,一切都在昭示着,在当年以通、南、巴为核心的川陕苏区红色土地上,以“红”元素为主题的革命历史文化给巴中明天带来的希望。只是,巴中的红色历史文化内涵、价值和特色到底在哪里?我们传承和保护好了吗?到底应该传承和保护什么?而又应该怎样合理利用和开发呢?
川陕苏区红色文化的历史内涵,在现有的学术研究中,仍是一个有待深入的课题,但从前期成果来看,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川陕苏区红色文化内涵应该站得住脚。第一,川陕苏区是自发自主开辟创建的苏区,川陕苏区和其他苏区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由军队帮助建立党,在党的领导下由通、南、巴和川陕苏区广大劳苦大众开辟创建出来的苏区,在这块苏区里,党开始首次尝试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真正执政,且时间有相对稳定的2年多,与其他苏区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第二,和很多苏区相比,它是没有出现过全局性战略性错误的苏区,尤其是在和国民党进行“第五次反围剿”的作战中,它是一块取胜的苏区。这个总结用一句比较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在这块根据地上,红军没有打过一场败仗,就是撤离川陕苏区,也是因为策应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和实现其“川陕甘”战略发展计划的需要。第三,在川陕苏区孕育发展壮大起来的红四方面军队伍,参加长征后,从人数上来讲,是红军部队中最多的,大大增强了红军的战斗力。第四,因为对红一方面军长征的策应作用,可以说,在川陕苏区发展壮大起来的红军队伍,在中国红军战略转移和部队策略转变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川陕苏区在历史上的这些重要地位和作用,巴中民众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理解了自己是川陕苏区的中心和首府区域?在乡里村镇层面,通、南、巴、平人民同延安、井冈山人民一样,具有强烈的革命自豪感吗?据笔者近年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游客以及部分干部学员关于巴中红色文化基础知识和红色文化自觉意识的问卷调查显示,90%的游客和学员认为虽然自己身处川陕苏区文化的腹心地带,但整个城市的红色文化氛围并不浓郁,其红色文化氛围和红色文化自觉意识正在淡化。这表明“川陕苏区首府和中心”定位并没有植根巴中,形成优势。究其原因,虽然有历史意识形态评价上的关系,但很大程度上与巴中市的文化普及、文化传承、宣传口号定位等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