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是西北高原上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是经历了硝烟与炮火洗礼的政治家。从1932年领导两当兵变到1949年全国解放,习仲勋一直战斗在西北地区。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习仲勋与一大批革命志士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1978年重新恢复工作后,习仲勋多次撰写文章和发表谈话,追忆已经逝去的战斗经历,怀念那些曾经并肩战斗过的战友们。
◆1932年,“两当兵变”前的习仲勋(左一)。
1932年两当兵变失败后,习仲勋心情沉重,大病一场。病愈后,他即赶往陕西耀县的照金地区寻找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照金南面的杨柳坪,19岁的习仲勋第一次见到了刘志丹。刘志丹紧紧握着习仲勋的手,鼓励说:“干革命还能怕失败!失败了再干嘛。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失败的次数要比你多得多……”刘志丹总结了西北地区革命失败的原因:“几年来,陕甘地区先后举行过大大小小七十多次兵变,都失败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军事运动没有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没有建立起革命根据地。如果我们像毛泽东同志那样,以井冈山为依托,搞武装割据,建立根据地,逐步发展扩大游击区,即使严重局面到来,我们也有站脚的地方和回旋的余地。现在最根本的一条,是要有根据地。”
习仲勋后来回忆说:“他的态度真诚坦率,好像有一种吸引力,立刻使人对他产生亲切的信任感。我们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那样,相视很久。他脸庞清瘦,鼻梁很高,目光深邃而温和,总带着笑意。”“刘志丹的谈话,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也给我们指明了今后革命的道路。”
1933年夏,在“左”倾机会主义者的错误指挥下,西北地区的红军被迫南下,在渭南、华县、洛南一带遭到敌人重兵围追堵截,终遭失败。陕西省委也遭到敌人破坏。当时习仲勋因身负重伤,留在照金地区,没有随军南下。得到红军失败的消息,陕甘边特委和部队党委在陈家坡举行了联席会议,对机会主义的错误倾向作了批判斗争。同年中秋节的夜晚,刘志丹、王世泰等少数幸存者回到照金。刘志丹拉着习仲勋的手说:“你的伤好了么?这次我们又上了机会主义的大当,又吃了一次大亏!”习仲勋向刘志丹汇报了陈家坡会议的情况,刘志丹兴奋地说:“这就好了!陈家坡会议总算清算了错误路线,回到正确路线上来了。现在需要把部队集中起来,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我们重新干起来,前途是光明的!”
◆刘志丹
1933年冬,西北地区的红军在刘志丹等人的领导下,横扫陕甘边的反动武装,建立起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刘志丹的父亲是前清的秀才,开始不赞成儿子搞革命。1934年春,敌人抄了刘志丹的家,一家老小逃进山里躲藏。习仲勋知道后,派人去把他们接到了根据地,但刘志丹却没有急着去看望。习仲勋以为他和父亲赌气,开玩笑说:“刘老先生现在变成赤贫了。再说,还有刘嫂子和孩子,你快去看看他们吧!”刘志丹说:“工作太忙,有空一定去。”
1934年11月,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21岁的习仲勋任苏维埃政府主席,31岁的刘志丹任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边区办起了军政学校,刘志丹任校长,习仲勋任政委。有一次,习仲勋经过军政学校操场,刘志丹正领导学员作演习,见到习仲勋,他喊了一声“立正”口令,即向习仲勋敬礼报告,要习仲勋检阅学员队伍。这突如其来的场面,使年轻的习仲勋手足无措。后来习仲勋对刘志丹的夫人同桂荣说起这件事:“志丹同志处处以身作则。维护党的团结,维护人民政权,都是为了工作。我随时注意向他学习,可老是学不好。”
1935年秋,在错误“肃反”中,刘志丹和习仲勋、张秀山等一批干部都被关押起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才把他们释放,重新安排了工作。1936年初,习仲勋在从安定去瓦窑堡的途中,碰到了正率部队奔赴东征前线的刘志丹。刘志丹跳下马来,同习仲勋紧紧握手,语重心长地说:“仲勋,向受过整的同志都说说,过去了的事,都不要放在心上,这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是路线问题,要相信党中央、毛主席会解决好。要听从中央分配,到各自岗位上去,积极工作。后方的工作很重要,我们有了巩固的后方,前方才能打胜仗。你要带头做好地方工作。”习仲勋与刘志丹依依不舍地分手。谁也不会想到,这次告别,竟成了他们之间的永诀。4月1日,刘志丹在前线不幸牺牲。习仲勋当时在陇东地区的环县工作,噩耗传来,万分悲痛。他对同志们说:“志丹同志的心里,只有人民,只有国家,只有党,他短暂的一生,做了那么多的事,受尽了煎熬,却没有一个怨字,这是人之楷模啊!”
◆1937年10月,关中特区改称关中分区,在分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习仲勋当选为分委书记。图为习仲勋(右三)与关中部分领导干部合影。
刘志丹的革命精神永远留在习仲勋的心中,他每次见到刘志丹的夫人同桂荣和刘志丹的女儿刘力贞都要说:“志丹虽然没有留下一针一线,但他的精神是国家的一份宝贵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