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石拐会议燃抗日烈火
1937年11月8日,在日军的连月攻击之下,国民党军队被迫全线撤退到黄河以南,太原沦陷。至此,华北地区由国民党为主的正面作战基本结束,开始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为主体的游击战争。在这种形势下,129师师部在和顺县石拐镇召开干部会议,进行坚持华北抗战的动员,传达贯彻中共中央毛主席关于创建以太行、太岳山脉为依托的晋冀豫边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具体布置开展了游击战争的各项工作任务。历史学家把这次会议称为石拐会议。这次会议不仅在129师的发展历史上,而且在整个八路军的发展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刘伯承后来说:“石拐会议其实是129师的第一次战略展开。”
1937年“石拐会议”后,129师在石拐镇组建了晋冀豫抗日义勇第一纵队(即秦赖支队),部队成立后进驻与石拐仅一路之隔的翟家庄村。时任翟家庄村村长的霍世伟得知部队住房紧张后非常着急,为了能够早日保证秦赖支队工作的正常运转,霍村长便主动动员新婚不久的儿子霍刚苗和儿媳宋巧林把家中设施最为齐全的婚房腾出来,作秦赖支队指挥部。据当事人后人霍吉修介绍,母亲宋巧林深明大义,特别支持爷爷的决定,当即表示“只要是为我们老百姓打鬼子,我就一定让住!”随即,宋巧林便和丈夫搬回了娘家住,而这一住就是三年多。
正是有了当地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这支以太谷人民武装自卫队、榆次晋华纱厂工人自卫队、正太铁路工人自卫队及阳泉煤矿工人游击队为基础的抗日力量,至1938年,已经发展到5000人,下辖3个大队,成为太行二分区的主力部队。他们在正太铁路以南、同蒲铁路以东和平辽公路沿线地区,开展根据地工作,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红色记忆
翻开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史册,和顺石拐有着精彩纷呈的篇章,这里是我党政军抗日力量的汇集点和太行精神的发源地。78年前,一个枫叶飘零、红火满山的季节,在位于太行山深处一个小山村里的会议,燃起抗日的熊熊烈火,聚成民族的中流砥柱,开启人民战争的滥觞。
催动车轮,南行西折,7月9日,沿着蜿蜒曲折的太行山盘山路顺势而上,记者走进慕名已久的和顺县石拐村。
石拐是和顺县西部横岭镇所属的一个行政村,抗日战争时期区划为石拐镇。境内四面环山,地势险要,只有半山腰一处羊肠小道与外界相通,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这种浑然天成的地理优势,足可见证石拐当年作为军事重地的重要性。
在石拐会议纪念园看管员郝富珍的带领下,我们一起追寻着当年的故事。
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不久,提出“欲占中国,必先占领华北,欲占领华北必先占领山西”的战略部署,甚至狂妄提出“一个月拿下山西全省,三个月灭亡全中国”的罪恶构想。
和顺县:从“石拐会议”到石拐今天
1937年11月11日,被史学家称之为开创八路军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且具有历史意义的“石拐会议”召开。这年是八路军挺进华北,登上太行山,开辟游击战争的转折年。因此,时隔80多年,历史不会忘记,人们不会忘记。
“石拐会议”的召开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11月8日,在日军的数月攻击之下,国民党军队被迫全线撤退到黄河以南,太原沦陷,这意味着整个山西的沦陷,抗日形势和任务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1937年10月,朱德登上了太行山,开辟以太行山为依托的以山西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10月27日,朱德总司令进驻和顺马坊镇。11月3日,彭德怀副总司令也来到马坊与朱总汇合,后率部移驻和顺石拐。
11月11日,八路军总部在石拐召开高级干部会议。这次会议不仅向世人宣布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而且点燃了全民抗日烽火,从此拉开了抗日游击战的序幕。
在毛主席、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领导下,晋冀豫、晋察冀、晋西北、晋西南抗日根据地迅速建立。根据地军民团结奋战,开辟敌后战场,顽强御敌,各地的游击战争如火如荼。日军的多次围剿和残酷扫荡被粉碎,八路军抗战的捷报频传。
抗战期间,八路军总部、第129师部、太行第二军分区以及晋察冀省委、晋冀特委等党政军机关都曾住在石拐镇。刘伯承师长和邓小平政委在129师前线指挥部石拐镇指挥战斗。秦赖支队也在石拐镇诞生。
八年抗战,八路军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凝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和决心,最终迎来了抗战的胜利。八年抗战,太行山和顺县革命老区根据地军民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这块共产党和八路军立足和奋斗的热土,洒满了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
八年抗战,八路军在内的敌后人民抗日武装,共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伪军170余万人,建立了遍及19个省的抗日根据地,收复国土100余万平方公里,我党领导下的根据地人口超一亿,人民武装300万。
石拐会议的意义就在于此,伟大也在于此。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全民族的解放树起了不朽之丰碑。
石拐纪念馆的兴建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为全面深刻了解石拐会议,研究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该县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石拐会议不是一般的总部干部会议,也不是一般的总部军事会议,而是一次具有开创意义的重要会议。于是,县该老促会外出考察调研,县一缘煤业董事长陈来贵大力支持,兴建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馆。
2008年10月6日,老促会会议室暖意为春,气氛热烈,讨论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馆建设意向会,进行的如火如荼。老干部们一致感到,时流光移,知道八路军石拐会议历史的人越来越少。建设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馆,和顺发展需要这一价值无量的历史品碑,腼怀革命先辈丰功伟绩需要这一不朽平台,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更需要这一英雄基地。他们纷纷表态,决心身体力行,以最大的责任感和实际行动办成和办好这件大事。陈来贵也义无反顾地慷慨接手。
2009年6月5日,纪念馆工地举行了简朴的开工仪式。喜庆之际,霎时一道彩云由天而降。神哉!是苍天祝福?是老辈显灵?于此时此景中,主体工程的施工帷幕拉开了。经过一年半多的时间,主体工程终于于2010年底基本完成。主体工程矗立石拐。耀人眼目。这时,配套工程遇到了困难,但他们相信终久能够成功。
春风送暖,万象更新。2011年2月17日下午,到任不到一个月的县委书记孙永胜,在锣鼓喧天载歌载舞的元宵佳节这天,轻车登上了“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馆”基地。听了一期主体工程建设情况汇报会,当下决定,纪念馆建设后续工程在“七、一”前完成。春寒犹在,一场大兵团作战的序幕又拉开了。
快节奏快行动,仅仅隔了两天,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馆项目领导组、办公室、工程指挥部以及项目小组相继成立。共设立了主体工程,广场台阶、室内布展、河道治理以及河道、绿化等22个项目小组。
百日奋战,天时地利人和。在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下,工程项目一切都按时序推进。10000平方米的大型广场带依滩建成,长170米、宽60米的登山大台阶、6000平方米花岗岩铺面的雕塑大广场及2000平方米大型停车场连成;两组高5.6米造型八路军总部和129师首长的高粱红花岗岩雕塑屹立两端;长6米、高2米,“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馆”入门隐壁雕塑巍然屹立。可谓:鸟瞰纪念馆,布局气势恢宏,游览纪念馆,建设堪称一流。
大幕落下,雄伟壮观的“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馆”,历经二年,终于在石拐村魏魏矗立。这个纪念馆占地12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投资5千余万元,是一座融纪念馆、宣传、教育、旅游于一体的宏大红色文化工程。它的落成,历史将永久记录下这一重大事件。
石拐村的蜕变
石拐,因“石拐会议”而闻名。石拐村是一个红色名村,农业山村。石拐村地处和顺县横岭镇西部,距镇政府8.5公里,紧邻318省道。全村102户,255口人,耕地面积900余亩,主导产业为养殖业和种植业。
近年来,石拐村依托红色文化,瞄准脱贫目标,通过发展种植业,扩大养殖业,通过各种路径,做到了精准帮扶全覆盖,确保实现了高质量、高标准稳定脱贫。
石拐村结合本地气候、土壤等条件,把发展优良土豆种植作为农户新的增收渠道。村支“两委”积极联系沟通,专程赶赴吕梁岚县购回土豆种子1万余斤,为全体村民发放,鼓励村民改良本地土豆质量,提升产量,促进增产增收。2018年全村土豆亩产平均增产1000余斤,每亩增收600余元,全村贫困户增收3万余元。
为充分发挥石拐村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的特色资源优势,村里积极争取资金3万元,建起了八路军大伙房,并于2017年5月8日正式揭牌营业,打造出石拐村集体经济又一个新亮点,使全村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蹄疾步稳。
扶贫先扶智。石拐村积极引进社会资源,扩展教育扶贫的尝试。他们通过协调努力,组织了晋中市第一幼儿园与石拐教学点结对子爱心帮扶活动,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水平,成为引入社会资源,汇聚扶贫合力,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尝试。
同时,通过金融扶贫、技术扶贫、光伏扶贫、健康扶贫等路径,使全村建党立卡户每户脱贫措施至上在两项以上,多的可达五、六项,做到了精准扶贫全覆盖,确保实现了高质量,高标准稳步脱贫。
“石拐会议”的伟大精神,犹如一把火炬,点燃了石拐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向前、脱贫致富奔小康的 熊熊烈火。信心足,干劲增,石拐人民将以此化作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毅力,把石拐村建设的更加美好。
石拐会议:八路军新战略部署与开辟敌后战场
山西抗战在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有重大的战略地位和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深入山西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顽强地抗击日本侵略者,就是山西抗战的核心内容以及现代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
在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率领下,八路军以山西为实行抗战的立足点和发展抗战的出发地,指挥第1 15师、第120师、第129师三大主力,独立自主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成功创建了晋察冀、晋冀豫、晋绥和晋西南四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用革命的“全面战”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总力战”,实施民主政治,发展生产事业,进行武装建设,积累了劳武结合、精兵简政、减租减息、发展经济、民主建设等多方面的成功经验,创造了地雷战、联防战、围困战等丰富多样的战斗形式。八路军在山西的重大战役和活动,有力支撑着整个华北地区的抗日战争,也使山西成为华北抗战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基地;同时,八路军在艰难的环境中成长,在严酷的对敌斗争中壮大,逐步从出发时的4.5万人发展到100余万人,共歼敌124万余人,成为一支为夺取抗战胜利“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成为光耀千秋的人民之师、正义之师。八路军及其领导的抗日军民在山西形成的凝聚力和推动力,对于党的建设、军队建设和政权建设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意义;八年抗战,山西人民积极参战和倾力支持,伤亡了276.18万人(当时全省人口共有1147万),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八路军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所孕育的光耀千秋的精神,都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证明了八路军斗争的正义性及其价值,从而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进程。今天,我们深入发掘、系统研究以山西抗战为主线的红色文化,突出其核心价值,弘扬其伟大精神,对于我们传承红色革命文化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我们净化政治生态、重塑山西形象,都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石拐会议:八路军新战略部署与开辟敌后战场
1937年10月27日,朱总司令率部登上太行山,进驻和顺马坊镇。11月3日,彭德怀副总司令到达马坊与朱总司令会合。随后,八路军总部移驻当时的石拐镇。一时,名不见经传的石拐镇,成了我党政军聚集地和晋中抗日“首府”。石拐镇距和顺县城120里,境内关山四锁,险隘环峙,北可以防阳泉之敌,西可以拒榆次之寇,可以说是八路军总部理想的落脚点。
就在到石拐镇的当天,总部立即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和第115师师长林彪等。会上朱德总司令传达了毛主席关于在恒山、五台山、管涔山三大山脉展开游击争的战略部署,并研究成立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下设四个军分区。
11月8日,在日军连续数月的攻击下,国民党军被迫全线撤退到黄河以南,太原失守。至此,华北地区由国民党主导的正面作战基本结束,开始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为石拐会议纪念馆主体的游击战争。11月10日八路军总部在石拐镇(旧时称镇)召开军民团结抗日动员大会,朱德总司令作了重要讲话。朱总司令在讲话中指出:“太原失守后,山西正规战争已经结束,开始进入游击战争的新阶段。而如何正确指导新阶段的抗日游击战争,是八路军面临的紧迫问题。”?
11月11日,总部在石拐召开第二次总部高级干部会议,朱德总司令主持会议,讨论和研究决定“新阶段”的作战方针和三大主力师的任务,安排部署晋鲁豫、晋绥、晋察冀根据地建设。会上首先传达了毛主席关于八路军的当前任务的指示:在华北正规战争结束后,游击战争转入主要地位的彤势下,日寇不久即将移其主力向着晋西北、晋东北、晋东南和晋西南各要点。八路军各部部署的纲领,以控制一部为袭击队,大部分尽量分散于各地,组织民众武装,为第一要义。会议分析研究了太原失守后的形势,具体部署八路军三大主力师分兵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和创建根据地工作。会上作出了八路军的战略部署:第120师在黄河以东,外长城以南,同蒲铁路北段以西,汾离公路以北,以管涔山脉为支点,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守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所在地陕甘宁。
边区的东西屏障;第115师一部由晋东南转入吕梁山山脉,创建晋西南抗日根据地;第129师和第115师一部由正太路南下,依托太行、太岳山脉,创建晋冀豫边抗日根据地。会上,左权副总参谋长就如何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击败日本侵略军的问题作了重要发言。这次会议是八路军总部出师以来第一次重要会议,为开辟以山西为中心的晋鲁豫、晋察冀、晋绥三大抗日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隔两天,13日在石拐镇八路军总部驻地又召开了第129师党员、干部会议,除总部主要领导、新军决死队负责人外,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冀鲁晋省委书记李菁玉、晋中特委陶希晋等地方领导。会上,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分别作了重要讲话。随后第129师政治处主任张浩就第129师出师以来的情况做了发言,最后由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就太行山创建根据地的活动区域、组织形式及兵力分配方案进行了安排部署,将军区六个军分区进行了具体的区域划分,并在会上推广秦基伟、赖际发等发展地方游击战的经验,着手在发展地方游击队的基础上建立独立支队。这次会议标志着第129师在太行山的战略展开,是一次具有开创意义的重要会议。
石拐会议之后,八路军三大主力师按照总部的安排部署实施战略展开,迅速展开创建以山西为中心的晋察冀、晋绥、晋鲁豫三大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立。(资料来源:山西省委党史办 山西省社科院)
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馆
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馆位于和顺县横岭镇石拐村,距晋中市区59公里,距和顺县县城59公里,纪念馆共占地100亩,工程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石拐会议”在中国现代史上,特别是八路军抗战史上焗油开创性和战略性的意义,弘扬民族精神,推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由和顺县老促会牵头发起,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馆建设领导组织和指挥部,划分职责,明确任务,工程于2011年6月底竣工,11月11日正式开馆,对外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