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红船远航”社会实践团队于2024年7月6日—7月7日前往江苏省南京市渡江胜利纪念馆开展了一次“探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学习实践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7月6日清晨,实践团队顺利抵达渡江胜利纪念馆。刚一下车,入口处上方镌刻的是邓小平月题写的“渡江胜利纪念馆”馆名便映入眼帘。随着实践团成员脚步,来到主体建筑呈“帆船”造型的纪念馆,其造型寓意着“渡江胜利、驶向光明”。建筑周围,绿树成荫,鲜花盛开,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一步深入来到纪念广场,纪念广场上矗立着大型“千帆竞渡”群雕。群雕共分为6组,呈红色直线柱体形式,截面为红色五角星。其中最高的一根红色立柱长49.423米,象征着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图为团队成员在“人间正道”展馆参观。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韩志恒 摄
随后,团队成员来到了纪念馆的序厅。序厅内,一幅巨大的浮雕墙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浮雕墙上,人民解放军战士们奋勇冲锋的场景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于渡江战役的激烈战斗之中。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团队成员了解到,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发起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1949 年 4 月 20 日晚,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渡江作战。经过激烈的战斗,人民解放军于 4 月 23 日解放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紧跟着,团队成员依次参观了“风雨苍黄”“天翻地覆”“人间正道”等展厅。在“风雨苍黄”展厅,团队成员通过观看历史照片、文献资料和实物展品,了解了渡江战役前的国内形势和战略决策。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记录了人民解放军战士们紧张训练、积极备战的场景;一份份详实的文献资料,展示了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英明决策的过程;一件件实物展品,如战士们使用过的枪支弹药、衣物背包等,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
图为实践团团队成员在“京电号”小火轮前拍照留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东南 摄
在“天翻地覆”和“人间正道”展厅,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场景复原,团队成员深切感受了渡江战役的激烈过程及其胜利后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多媒体演示的战争画面中,炮弹轰鸣、喊杀声交织,那激烈的战斗场景令大家仿佛瞬间被拉进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大家屏气凝神,眼睛紧紧盯着屏幕,心脏随着画面中炮火的节奏而跳动。战争的残酷让成员揪心不已,团队成员们为战士们每一次冲锋时面临的危险而担忧,眉头紧锁。当看到战士们毫不畏惧地冒着枪林弹雨奋勇渡江的场景复原时,团队成员们的眼眶湿润了,内心被先辈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深深震撼。有团队成员喃喃自语:“他们也是普通人,却有着如此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为了人民的解放,不惜奉献一切,太伟大了。”
看着展板上展示的渡江战役胜利后的成果和后续国家发展的历程,团队成员眼神中闪烁着光芒,那是自豪与憧憬交织的神采。团队成员们感慨着祖国发展的艰辛与不易,深知如今的和平与繁荣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有的团队成员握紧了拳头,暗暗在心中立下誓言:“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用实际行动践行先辈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图为团队成员与六年级小朋友交谈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东南 摄
7月7日,上午团队成员再次来到渡江胜利纪念馆,并邀请馆内讲解员为团队成员进行讲解培训,随后在展览馆中热情向游客讲解渡江战役历史,并在讲解途中偶遇前来参观学习小朋友,团队成员与其展开交流,小朋友热情回应,从小朋友交流中感受到小朋友对祖国深沉的爱。至此,“红船远航”社会实践团在渡江胜利纪念馆关于“探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顺利结束。
图为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在渡江胜利纪念馆纪念广场拍摄。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东南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