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月1日,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齐保东记得,他提着涂料桶,在前楼大队的后墙上,写下了“认真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搞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标语。
大队长召集全队村民开会,传达上面的政策,问有没有人不愿意单干,“没有一户表示反对,老百姓都愿意自己干自己的。”齐保东说,承包之前集体劳动时,每天早上都有人拿着哨子吹,通知大家该上工了。可有时候连吹两三遍都看不到一个人影出来。承包到户后,根本不用你吹哨子,许多人家天不亮就下到田里拔草施肥了,你早我要比你更早,相互间较着劲拼命干,追肥、除草别提多上心了。那个时期,农村最常见的一条标语是“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运用‘4+2’工作法,建设美好新农村”
2004年,河南省下发“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实施方案”。方案规定,2004年在全省范围内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助政策。
“农民种地、政府贴钱”的标语口号不仅刷上了墙,还深入人心。但当地的老百姓更习惯用“不用交公粮了还发钱”来理解这一政策。”
内乡县灌涨镇地处伏牛山南麓,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合种植烟叶。可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整个镇的烟叶种植面积不到200亩。而如今,灌涨镇烟叶种植面积已达到了7000多亩。“种好烟叶,增加财政收入,带动发家致富。”在齐保东看来,标语宣传的到位是动员农民放弃小麦等传统农作物转而种植烟草的关键。
同为内乡县特色产业的,还有规模化养殖。去年被请进中南海与总理对话的“大学生猪倌”秦英林,就是内乡县马山口镇河西村人。
1992年秋,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的秦英林与妻子一起回乡开始了“猪倌”生涯。他买来的22头良种猪如今已扩大到年出栏种猪10万头、瘦肉型商品猪50万头。现在,内乡县“发展规模养殖、增加经济收入”的标语随处可见。
如今,在内乡县乡镇里见到最多的一条墙头标语是“运用‘4+2’工作法,建设美好新农村”。“4”是指“四议”,即:村里的事情要经过村党支部会提议、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商议、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决议;“2”是指“两公开”,即:决议向村民公开、实施结果公开。齐保冬说:“每次我下村刷这条标语时,都有村民对我说,‘这个政策好得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