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和张国焘,一个是党的主要创始人,一个是中共一大的主持人。他们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在逝去的岁月里,留下厚重的身影。他们参与创造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的早期主要领导人。后来,他们又因不同的原因,被开除出党。所不同的是,一个光明磊落,至死不变其节,保持做人的操守和尊严;另一个则失去良知和自尊,卖身事敌,成为历史唾弃的变节者和叛徒。
五四前后
1917年1月,陈独秀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聘,来校任文科学长,并首从文科进行改革,以推动整个北大的教育改革。
江西萍乡青年张国焘,于1916年考入仰慕以久的北大。那一年,北大给他的印象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老学生有“老爷派头、名士作风和守旧习气”,“教授与学生之间没有什么联系,除了上课之外,彼此不相闻问”,校园内“还显得很有点乱七八糟”。
可是,自陈独秀主持文科改革以来,北大开始出现了新气象,而由《新青年》所掀起的新文化运动,更为北大青年学子所追随。张国焘乃思想活跃的进步青年,又素有“追求科学知识”和“热心于国事”的情怀,自然成为北大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分子。
当时,受陈独秀的影响,张国焘和邓中夏、黄日葵、高尚德、许德衍等人成立国民杂志社,创办《国民杂志》,接着又组织平民教育讲演团。国民杂志社很得陈独秀、李大钊赏识,他们时常给这些热血青年以帮助和指导。张国焘是当时北大学生中的活跃分子,如他自己所言,“是国民杂志社的一个要角,很起劲地为它服务”。他曾迷恋过无政府主义,不过,很快便选择了社会主义,而促成这一变化的则是李大钊。
在北大的知识分子中,包括最激进的陈独秀,对于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和宣传,用胡适的话说,李大钊无疑走在前面,是位“先进”。正是李大钊的影响,张国焘才从纷乱繁杂的种种主义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他说:“由于李大钊先生的启发,认定一切问题须从了解马克思主义着手,我才开始对马克思主义作较有系统的研究。”
五四运动期间,张国焘是北大学生干事会干事,负责讲演部。每天,同学们先来讲演部领受任务,再分别前往北京的各种公共场所,进行露天讲演,宣传抵制日货,散发及张贴宣传品。6月2日,张国焘一行经东安市场、王府井大街到天安门广场,他们一路高扬旗帜、呼喊口号。途中遭到军警的制止,他们依然无所畏惧,继续讲演。当日下午6时,张国焘等六位同学被军警逮捕。6月3日和4日,北洋政府又出动军警,共逮捕了八百多名学生。
陈独秀愤怒了,他要与反动当局拼死一搏,他的惊世骇俗的《研究室与监狱》一文,便是在黑暗、反动的政治挤压下迸发出来的。他说:“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
陈独秀是个敢说敢做、身体力行的革命者。6月9日,他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再次重申:“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6月11日晚10时,他在新世界散发《北京市民宣言》时,被京师警察厅暗探逮捕。
张国焘没受几天的牢狱之苦,便被释放了。回校后,他便积极参与营救陈独秀的活动。大潮过后,五四时期的风云人物段锡朋、康白情、罗家伦等,先后被送到欧美留学,一腔政治热情的张国焘,想想自己的学绩并不在他们之下,可如今,他们就要出洋留学,而自己还要在无定的前程中挣扎,不免怅惘:“只有我,在北大还有两年学程。”
就在他怨天尤人、深自嗟叹的时候,陈独秀被保释出狱。尚在迷茫中的张国焘,再度兴奋起来,和同学们一起去监狱门口,用俄文唱着《国际歌》,迎接陈独秀。在北大三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