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不要怕鬼。毛泽东还表示他要在大会上讲话,并要中央各同志也讲一讲,把会议当作小整风,把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这样,以150亿斤上调粮食为发端,中央要在1962年初召开一个县委书记以上干部大会的事情,就在毛泽东这里定了下来。后来起草会议通知时,根据邓力群的建议,又增加了全国重要厂矿的厂长、党委书记,并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的同意。这样,原本6000多人的大会,就变成了7000多人的规模。
可见,七千人大会的直接发端,是为了推动粮食征购。会议的初始阶段,中央强调集中统一,反对分散主义。这也便于中央征调粮食。但当会议改为以总结经验为主,号召大家“开出气会”后,会议不但没有在粮食问题上大做文章,反而决定把工业发展速度再调低一些,把进口粮食的时间再延长一点,这就减少了粮食征购任务,使地方领导都非常乐意,认为中央真正发扬了实事求是的作风。
七千人大会接待的难点:粮食问题
七千人大会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召开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大会。发出会议通知时已是1961年11月16日,通知要求所有出席会议者都要在1962年1月8日前到达北京。这就意味着元旦一过,实际的接待工作就要开始。筹备时间仅一个半月,谈何容易!
七千人大会通知发出的当天,1961年11月16日,刘少奇乘火车赴广东从化疗养。11月底,毛泽东也离开北京南下到上海、杭州等地巡视。大会的筹备工作由邓小平负责。筹备工作的首要任务无疑是起草大会报告。具体的保卫工作、生活服务、接待安排等也丝毫马虎不得。7000多位各级领导,加上秘书、工作人员等随从,人数可是不少!
在陶铸提议召开全国的地委书记会议时,邓小平的第一反应就是,来那么多人,吃饭怎么办?他顺口丢下一句话:各人带猪肉,带青菜来。当然,这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而现在要开到县委书记一级,与会人员就要多出一二十倍。不言而喻,在那个年代,会议用餐就成了大问题。
由于当时正处于粮食严重短缺、经济十分困难时期,这么大的会议规模,安排吃饭很不容易,据当时参与接待、负责生活的一位同志回忆:
吃饭是十人一桌,大锅菜,不管你是中央领导,还是一般工作人员,都一样。即使是刘少奇同志去安徽组开会,吃饭时也和大家一样,凭饭票吃饭,十人一桌,坐满才上饭,坐不满不行,饭票丢了也不行。
特别是安全保卫组为了保证会议供电、保证食品安全,有时会把供电局的工程师、负责人,还有负责食品供应的人找来开会,但每到快吃饭时就赶紧散会,不然就没有办法管人家的饭。有时实在不好意思,就把自己的饭票给人家,然后自己回家吃饭。做保卫工作的,每个驻地警卫组也就只一两个人属于在编人员,大会管吃管住。不在编的,大会不管饭。结果弄得内部同志也有意见。为什么你在编,我就不在编,就不能在会上吃饭?其实,实在是编制有限。前门饭店来来往往的那么多会议车辆,可就只有三个警察可以在会上吃饭,剩下的统统自己解决。大会规定的工作组就那么多人,超过是不行的。每次吃饭,桌子上都吃得光光的。四菜一汤,为了节约,都是大锅菜,大家连菜带汤一起吃。
有的县委书记回忆说,每次吃完饭,桌子上总是光光的,不论副食还是主食。好在经过工作人员的努力,还是做到了“两干一稀,大家满意”。
作为一次全国性会议来说,就餐问题本应是个完全不成问题的问题,在当时竟引起如此关注,足见当时粮食问题的艰难,也说明七千人大会的就餐都是与当时的粮食问题密切联系的。
书记和部长们检讨的重点:粮食问题
为了把话讲透一点,使大家的气更顺一点,毛泽东决定延长会期,并留与会者在北京过春节。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