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头条>>正文
特稿:关于土地改革时毛泽东家庭成分划分问题的历史考证(图)
2014-03-18 17:13:34
来源:中央文献研究室网
作者:高菊村、苏小波、刘胜生、胡小林、谭意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毛泽东为父母亲扫墓(中红网红色图库)

    [摘要]20世纪50年代初土地改革时毛泽东家庭成分的划分问题,近些年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当年韶山进行土地改革时,毛泽东的家庭不具备划定任何阶级成分的经济基础和实际条件,因此,土地改革工作队和地方人民政府,没有给毛泽东家庭划定任何阶级成分。实际上,毛泽东不仅为党和人民奉献了自己伟大的一生,而且献出了全部家庭财产和全家六位亲人的生命。因此,毛泽东的家庭是光荣的革命家庭。

    [关键词]毛泽东;家庭财产;阶级成分;土地改革

    [中图分类号]A841[文献标识码]A

    土地改革时毛泽东家庭成分的划分问题,近些年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新闻出版物、影视作品、导游讲解中,关于这一问题,虽然绝大多数都说是革命家庭,没有划成分,但也有极少数不同说法,有些还十分离奇。归纳起来,这些说法主要有这么四种:一说,韶山土地改革时对毛泽东家划不划成分、划什么成分,“争论”不休;二说,划什么成分,成为韶山土地改革中无法解决的一大“难题”;三说,毛泽东自己讲了划“富农”,就划了富农;四说,本来要划“地主”,只因他是党的领袖、政府主席,才未划成。那么,毛泽东家庭在1950年韶山土地改革中,究竟有没有划定阶级成分?划了什么成分?这是一个需要澄清的重要课题。

    为此,我们自2012年12月下旬至2013年7月下旬,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访问,采访了许多当年的参与者、知情者,包括解放前入党的党员、驻韶山乡土地改革工作队队长的亲友、引凤(今韶山)村农民协会副主席、土地改革前后在毛泽东家住过十余年的佃户的后代、毛泽东家当年的邻居等,共计38位,累计访问90余人次。同时,我们还先后16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和研讨会,18次到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韶山市、韶山乡档案馆(室)、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以下简称“毛泽东纪念馆”)、湖南省图书馆和韶山毛泽东图书馆等单位,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经过半年多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我们对毛泽东家庭的经济发展历史,尤其是土地改革前三年的家庭经济情况及成员生活状况,以及在土地改革中毛泽东家庭成分划分的基本情况,有了全面而真切的了解。

    (一)

    毛泽东家庭及其经济状况有一个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1921年前,毛泽东的家庭较为富裕。对此,毛泽东和毛泽民都有过说明。1936年,在陕北保安时,毛泽东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我父亲原是一个“贫农”,主要靠种田吃饭。由于他克勤克俭,变成“中农”,后来就用大部分时间,做谷米生意,“从贫苦农民那里把谷子买下来,然后加工成米,运到城里卖给商人,在那里得到个高一些的价钱”,逐渐“成了‘富农’”。(﹝美﹞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西行漫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05—106页。)

    1939年12月28日,在苏联莫斯科养病的毛泽民,应共产国际干部部的要求,代毛泽东填写了一份长达数页的《履历表》,在“家庭出身”和“父母”栏里写道:“父亲是一个贫农,由于拼命节省,靠做小生意赚了一点钱,赎回了他的地田”。原有15亩田,1915年又买进“叔父7亩,但仍负债”,“每年自己耕种收获84石谷。1928年(应为1929年——引者注)全部被国民党没收充公”。父亲“三十岁以前,专为耕种;三十岁后,耕种兼农村贩卖商业。按中国苏维埃阶级分析,最后3年(指1917—1919年——引者注)是富农”。(曹宏、周燕:《寻踪毛泽民》,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302—303页。)

    1921年后,毛泽东家庭的情况发生很大变化。1921年春,毛泽东回韶山动员毛泽民及其夫人王淑兰等亲人,离开家庭,参加革命。当时,毛泽东考虑到,父母都已去世,要做到当家人毛泽民能离家干革命,就必须下定“破釜沉舟”的决心,彻底放弃家产。毛泽东对毛泽民等亲人说,家里的田土、山林和房屋,都分给贫苦农民;欠了人家的账一次性了结,现金不够,卖掉猪牛还清;人家欠了自家的宣布废除,欠条字据,当面烧毁。然而,毛泽民还没有来得及把毛泽东交办的事全部办妥,就急于要去毛泽东任主事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任庶务,只好将部分善后事宜,委托湘乡唐家文家舅舅、表兄和毛震公祠同房族人代为处理。后经八舅文正莹、表兄文运昌和房叔祖父毛简臣、房兄毛宇居等开会决定,毛泽东家的田产和房屋,由毛震公祠代为管理,由族众推举一人具体掌管,建账立簿;田地选派佃户耕种,其佃金和租谷,概由掌管人收取入账,房屋也交给佃户居住并负责维修;毛泽东家的一切开支等,概由掌管人从收入中开支;家人的住房,责成佃户调节安排。

    1929年1月,国民党湖南省政府宣布“没收”毛泽东家的“所有财产”(湖南省政府主席鲁涤平、省民政厅厅长曾维吾颁发总字第333号《省政府训令》,1929年1月30日。),责令湘潭县地方政府执行。因其家产早已由毛震公祠公共代管,毛氏族人在地方的势力和影响较大,经内外配合和巧妙周旋,家产的归属和管理依然未变。这种状态,一直维持到1950年土地改革前。

    我们认真查阅了毛泽东纪念馆收藏的毛泽东家“义顺堂”的“清抵簿”(即账簿,下文统称“《账簿》”)。该簿共26页,前3页,记的是1924年至1927年部分支付款;末6页,写的大都是1935年查账前部分借款和佃银的重复记载;中间17页,完整地记录了1927年9月至1935年3月的收支账目。

    《账簿》对我们研究毛泽东家庭经济情况的变化极具价值。首先,从《账簿》的前两部分看,毛泽东家庭用在革命方面的经费开支确实很大,如前面3页载:“润芝室洋(室,即杨开慧,当时在毛泽东身边工作;洋,即光洋,又称花边或银元——引者注)八元”,“文化书社(为毛泽东所创办——引者注)花边三百元”,“织布厂(为中共湘区委员会所办——引者注)花边二百元”等,共540元,占总开支的75%以上。中间17页也有不少关于毛泽民及其夫人王淑兰、毛泽覃及其继配周文楠(又名周菊年,周陈轩之女——引者注)、毛泽建等革命活动经费的支付,如付“周母”、“周菊年”二人的费用即有29笔,谷米除外,计洋384元。其次,从整个账簿的收支情况看,总的趋势是收少支多,入不敷出。家庭的唯一收入是佃金和租谷,支出则名目繁多,如向政府交公粮和纳税,对社会各公团和公益事业交费,接待来客和人情交往及家人的日常生活费用等。特别是在国民党政府宣布没收毛泽东的家产后,族人为避免没收令真正付诸实施,每年要向地方政府和团防局官员交付不少钱粮;省、县派人来检,还要支付不少招待费和“差旅”钱,实为敲诈勒索。这样,收入有限,而支出很大,管账的族人唯一的办法,是增加佃户的佃金。可是收的佃金越多,收租就越少,甚至完全无租可收,欠债也就越来越重。

    《账簿》记载:1927年收入租谷58担多,而支出62担多,品抵亏谷4担多。到1935年3月清账时,虽“谷项无存无欠”,但“实亏洋九十八元六角伍分”。该簿末尾还记载:欠毛月迪“佃银五百二十两”,按百两银子合130个银元计算,实亏洋676元,两项合计亏洋774.65元。按当时每2.5元一担谷计算,可折谷近310担,佃户可好几年不交租谷。毛泽东家原有水田22亩,后因自家建屋和邻居买田作菜地,各占去约1亩,实为20亩,还有少量柴山、菜土,及瓦房13间半。据张庆云(其父张文峰在1941至1950年间曾是毛泽东家的佃户)回忆:“我家开始交佃银600两,后来逐渐增加到1300多两。”(张庆云回忆记录,1990年4月8日。)又据1973年春韶山区老人座谈会记录:1950年,毛泽东家除要退出的佃银外,“共欠债一千七八百两银子”(湖南省韶山区老人座谈会记录,1973年3月。)。这两项合计共欠债约3100两银子,假设仍按百两银子合130个银元计算,计洋约4030元,较1935年增加4.2倍。按当地时价每亩(包括田山屋宇)130两银子计算,就是把毛泽东家产全部卖出,也只能有2600多两银子,折洋约3380元,还差650元。这就充分证实,土地改革时,毛泽东家虽有田土和房屋,但不仅有名无实,而且资不抵债。

    家庭经济贫困,家人生活势必窘迫。这次调查中许多老人说:毛泽覃的岳母周陈轩带女儿周文楠、继子周自娱、外孙毛楚雄,于1937年底回旧居居住,周自娱身体很不好,治病花钱不少,后来病逝;周文楠1940年去延安,毛楚雄1945年参加八路军,全部费用都是自负;王淑兰出去参加革命后,经常带养子毛华初等三个烈士后代回来居住,家庭费用开支不小,更加剧了毛泽东家庭经济状况的拮据。

    1938年5月,毛泽东房兄毛宇居给毛泽东写信讲到周陈轩外婆等生活困难的情形,毛泽东在5月26复信中写道:“楚雄等已寄微款,以后可略接济一点,请督其刻苦节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研究组、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编《毛泽东致韶山亲友书信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14页。)1937年11月毛泽东曾在一信中说,我们延安“这里仅有衣穿饭吃”,“并无薪水”。(《毛泽东致韶山亲友书信集》,第11页。)在此等情形下,毛泽东还直接寄款扶助家人,可见韶山毛泽东家庭经济拮据之程度。土地改革前,佃户张文峰家大小16人,生活也有困难,只好经常帮周陈轩到屋前池塘捞鱼虾换大米度日。毛耀辉家解放前较为富裕,本人积极要求入党,他回忆说:“周外婆受尽了苦,只没沿门乞讨。”1948年底,组织上考验他,叫他去“帮困济贫”,他选择周陈轩作为救济对象,曾通过入党介绍人毛毅,“资助”她“10元”,还“送了一担谷”。(访问毛耀辉记录,2013年5月30日。) 

    1950年4月,周陈轩写信给周文楠,倾诉其苦。周文楠写信给毛泽东,并附上母亲给她的信。毛泽东看后心里很难过,5月12日,复信说:“接你母亲去东北和你一道生活一事,我认为是好的。我可以写信给湖南方面发给旅费。”(《毛泽东致韶山亲友书信集》,第42页。) 同年7月,周文楠接母亲去了哈尔滨。

    综上所述,毛泽东不仅全家亲人干革命,而且不遗余力地用家庭资产支援革命,可以说,他为革命倾家荡产。

    (二)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以下简称“《土改法》”)。10月,湖南省人民政府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湖南实施细则》。11月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三湘大地展开。

    韶山乡,当时属于湖南省湘潭县第三区,该乡共辖引凤、韶悦(今韶源)、湖堤(今韶北)、铁陂、光古(今韶光)5个村,前三村在韶山冲内,毛泽东旧居名南岸上屋场,地处引凤村土地冲。中共湖南省委、长沙地委(后更名为湘潭地委)和湘潭县委,对韶山的土地改革等工作十分重视。早在1950年初,就派出以张孝尧为队长的工作队进驻韶山乡,领导当地土地改革的先期准备工作。1950年夏,湘潭县划分为13个农村区,张孝尧任第三区区委副书记,兼驻韶山乡土地改革工作队队长,他在韶山一直工作到1953年才离开。

    为了解当时土地改革的具体情况,我们重点采访了现在仍然健在的毛耀辉、汤咏梅。毛耀辉当时是第四区(棋梅乡)土地改革工作队副队长,他与张孝尧曾同在湘潭县黄龙区机关党支部,二人交往密切,因此,他知道韶山土地改革的不少内情。汤咏梅时任引凤村农民协会副主席,亲身经历和参与了韶山当年的土地改革。二人目前身体和记忆力都尚好,我们对他们进行个别访问和促成二人相互交流共18次,掌握了许多极为珍贵的史实和史料。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毛泽东的假期:一周时间走黄河——读《毛泽东与黄河》一书(组图)
·下一篇:特稿:习远平、贺晓明等同志在延安市参加“西北局革命旧址修复开放暨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落成仪式”(组图)
·特稿:仰望中条(图)
·特稿:仰望中条(图)
·特稿:信阳师院外国语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革命老区何家冲(图)
·特稿:将军胸怀 书写天下——鉴赏赵勇田珍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帅书法作品(组图)
·特稿: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特稿:永远的老兵
·特稿:《为民务实清廉——党风楷模刘少奇》全国巡回展齐齐哈尔站开展仪式新闻通稿(组
·特稿:上党战役回眸
·特稿:《周恩来风采》摄影展览开展暨刘少奇瓷盘像捐赠仪式在刘少奇纪念馆隆重举行
·特稿:长沙市市委宣传部来馆举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我支部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组织生活会
“香港青少年红色之旅福建行”旅行团来我馆参观交流
特稿:仰望中条(图)
王放:仰望中条(图)
特稿:仰望中条(图)
《周恩来风采》摄影展在刘少奇纪念馆隆重开展(图)
文艺表演进军营 唱响军民鱼水情(图)
我带砳砳逛南京(组图)
请给有碍观瞻的景观“理理发”(组图)
陈诗颖:信阳师院外国语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革命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