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重庆市委组织部写了书面介绍,安排杨益言到团市委机关工作。接着刘德彬又当了杨益言的入党介绍人。从此,他们三人就开始在一起进行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工作,于1950年7月1日,第一次以三个人的名义发表了《圣洁的白花——献给九十七个永生的共产党员》。这是根据罗广斌写的《血染白公馆》和刘德彬写的《火烧渣滓洞》两文改写而成。在随后的几年中,他们三人被指派到重庆、成都、内江、泸州等地的工厂、农村、机关、学校、部队做了几百场报告。为他们后来写作《在烈火中得到永生》(出单行本时改为《在烈火中永生》)和《禁锢的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禁锢的世界》是根据真人真事加以集中概括的长篇小说。三人事先做了分工,罗广斌写陈然、刘思扬、小萝卜头,刘德彬写江姐、老大哥、云雾山和蔡梦慰,杨益言写龙光章和水的斗争。小说塑造的主要英雄形象是江姐。她的原型是刘德彬的战友、罗广斌的入党介绍人江竹筠。在三位作者中,数刘德彬最了解江竹筠。江竹筠1938年入党,在任中共川东临委和下川东联络员时,1939年入党的刘德彬是暴动中心汤溪特支委员,正担任汤溪特支和下川东的联络员,又是政委彭咏梧的部下,因此与江姐接触频繁。当地方党遭到特务破坏后,江姐和刘德彬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被捕,在押送他们去重庆的轮船上,刘德彬被特务捆绑得很紧,是江姐花了一块银元,请看守兵偷偷为他松的绑。在狱中,他俩又互通声气,对敌斗争。当彭咏梧就义一周年时,刘德彬发动同室难友给江姐写了一封深情的慰问信……由于刘德彬和江姐有着如此深厚的战斗情谊,他写起江姐来自然得心应手。加上他曾就读于四川省教育学院,当过小学和中学的语文教师,有较好的创作修养和文字功底,使得他笔下的江姐形象饱满、生动,光彩照人。1957年2月19日,由《重庆团讯》第三期开始连载他执笔的《江竹筠》,编者在按语中说明:“选自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三同志即将完成的,反映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革命烈士英勇斗争史实的题为《锢禁的世界》中的几章。”近50万字的《锢禁的世界》(后改称《禁锢的世界》)是三人分工后于1956年秋天开始写作的,这就是《红岩》的第一稿。后经压缩重写,形成了30万字的第二稿。
中青社在1959年8月收到第二稿后,将它排印了60本,广泛征求意见,除了编辑部的江晓天、毕方、黄伊、王维玲等六七位同志外,马识途、沙汀、廖伯康、王觉等四川宣传、文艺部门的有关领导都认真审读了该稿。中青社汇总各方面的意见,一致认为,正如《禁锢的世界》书名,小说的基调不够高昂,把监狱里的残酷气氛和惨烈的牺牲渲染过多,而没有能把监狱当作我们地下党的第二战场和共产主义学校来写,革命先烈的英雄风貌未能得到充分的展现。于是,中青社便于1960年6月请罗广斌、杨益言来京修改作品。刘德彬因在反右运动中被以“工团主义分子”、“严重右倾”等“错误”受到了留党察看一年、撤销行政职务的处分而剥夺了写作的权利。也就是说,刘德彬未能参加《禁锢的世界》第三稿的写作。
罗广斌、杨益言到北京后,一面修改作品,一面学习、参观、访问。当时革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尚未正式开馆,他们捷足先登,在那里看到了毛主席在解放战争时期写的许多重要文献的手稿,使他们大大提高了对渣滓洞、白公馆当年的局部斗争和全局关系的认识,“好像航行在迷雾里的船只,忽然看见了灯塔”,加快了第三稿的进程,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第三稿完成后,中青社就将《在烈火中永生》的责任编辑张羽由五编室调回二编室,来编发此稿。编辑部专门为第三稿开了座谈会,张羽在会上作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发言。与此同时,沙汀和王觉也反复读了第三稿,又给罗广斌、杨益言出了许多好点子。在张羽协助罗广斌、杨益言修改第三、第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