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杨润身(著名作家)>>正文
人间最贵是精神——访著名作家杨润身(作者:曹继铎)
2004-05-15 01:39:37
来源:红色旅游网
作者:曹继铎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编出戏,破一破这种风气儿,挡一挡这势头儿吧!”这就是他的长篇小说《魔鬼的锁链》的创作缘由。在平山县的遍地城乡,流传着把杨润身称为“杨青天”的雅号,农民们把他看成最可亲近、最可信赖、最能为他们办事的“包公”。于是,每天他的住处,经常有前来找他打官司告状的农民,最多的一天竟达30余人,依次挨个儿排成长长的队伍。杨老为此陪上时间,还要管饭,日夜不得消闲,他终于累倒了,可又不肯怠慢告状的农民,县招待所的同志心疼得掉泪了,想了一个法子——强行把他反锁在屋里让他安静地休息,从此,平山县多了一条歇后语:杨润身关禁闭——休息。

    总结自己创作的收获,杨老深有体会地说:“我的作品大都来自于故乡的生活,来自于对那里生活的真切体验。”“来到家乡人民生活中间,觉得像鸟儿入了林,鱼儿入了水,一棵小草长在沃土上,觉得是世界上一个最自由的人,最愉快的人,最幸福的人,也给了我创作的生机和活力,忘记了老之将至……”正是依靠长期深入生活中获取的丰厚的生活积累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感悟,使他的创作如日中天,一部部佳作,如山泉滚滚涌流而出。尤其改革开放以来从花甲之年到髦耋之年的20年间,杨老掀起了一个新的创作高潮,获得了空前的创作的丰收。从“文革”前的电影《白毛女》、《探亲记》、《心连心》、《姜喜喜》,到改革开放以来出版的《风雨柿子岭》、《九庄奇闻》、《魔鬼的锁链》、《天堂里的凡人》、《仙女峰的迷雾》等7部长篇小说,两部散文集,达200多万字。

                                      五

    最近,杨老以80岁高龄的病弱之躯,完成了又一部长达25万字的反腐败题材的长篇,令人们大为惊讶,引发由衷的钦佩和赞叹!

    熟悉杨老的人都知道,他年已八旬,常年多种疾病缠身,精力明显不支,自理生活都感到“艰难”,有时到厨房去拿自己想吃的食物,都力不从心,疏于行动。若是写作,同样异常“艰难”,常常是趴在桌子上,写一会儿,歇一会儿,一天写不下一二百字……

    那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位老作家,在自己的垂暮之年,像春蚕吐丝一样,以超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不遗余力地进行写作呢?似乎从他在长篇小说《天堂里的凡人》的类似前言的《心系乡情》中,可以找到答案:“岁月无情,转眼步入‘阎王不请自己到’的年龄。精力日下,不可挽回,失落、孤独、冷漠、淡忘不请而至,然思乡之情却不微不弱。”“几十年来,走遍故乡这片用鲜血染红的土地,每一个村庄都成了我可爱的故乡,处处让我感受到父母之爱,乡亲之情……如同暖人的炭火,眩目的星星,伴我冬去春来,乡亲们坚强、勤朴、无私、善良的心灵之花,不时地在我心里开放,促使我不得不拿起笔来……”对于今天“艰难的写作”,他深有感慨地说:“现在身体很不好,写作很困难,但是来到故乡人民中间,就很快乐,很幸福,把自己的病痛、生命、烦恼,一切都抛到了一边。所以,今后只要身子能行动,就要到人民中间去走一走,看一看,坐一坐,体验人民的苦乐,并且尽力用笔写出来。”由此我想到了毛泽东同志的那句名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而杨老毕生的文学历程和取得的文学成就,正是体现了他的以“普通一兵”的身份,长期深入到群众生活之中,同群众血肉相连、心心相印的精神,正是反映了他的几十年如一日,全身心地为人民而写作,锲而不舍、奋斗不息的精神……杨老的这种精神,在11年前的革命圣地西柏坡,就受到江泽

|<< << < 1 2 3 4 5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哭孙犁
·下一篇:关于电影《白毛女》人物原型的误说和胡说
·杨润身:我心中的太阳
·鲜为人知又一案
·初开的山花——喜读《歌者感觉》[作者:杨润身]
·杨润身---农民的儿子人民的作家
·作者简介:天津作协副主席……
·山花分外灿烂
·凡人侯登科
·热恋在“七一”
·心系温塘石骨垴
·热爱人民 深入生活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我支部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组织生活会
“香港青少年红色之旅福建行”旅行团来我馆参观交流
特稿:仰望中条(图)
王放:仰望中条(图)
特稿:仰望中条(图)
《周恩来风采》摄影展在刘少奇纪念馆隆重开展(图)
文艺表演进军营 唱响军民鱼水情(图)
我带砳砳逛南京(组图)
请给有碍观瞻的景观“理理发”(组图)
陈诗颖:信阳师院外国语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革命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