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西柏坡,我心中的太阳。 我只要从遥远的城市回到平山故乡,就要奔赴西柏坡,往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农家小院中、简单得再不能简单的小平房里静视;朝原本是间伙房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堂里静坐。 这里,没有一个名贵沙发,农家木凳长长短短高高矮矮,墙壁上有着炊烟的痕迹,老式的木窗上没有一片片玻璃,难见到一线线阳光。而在我心目中,空气却格外的新鲜,阳光却异常的灿烂而又无比的温暖。 这里,给予我无穷无尽的愉悦和力量。 半个多世纪前,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这里谆谆教导:“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必须警惕“人们用糖衣裹着炮弹的攻击”。 1991年9月21日,江泽民总书记到西柏坡参观纪念馆,看望乡亲们,以重笔题写:“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又在七届二中全会会堂里,庄重地向同志们指出:“同志们,我到西柏坡来是很感动的!毛主席在这里提出了‘糖衣炮弹’这个问题;西方敌对势力对我们搞和平演变,关键是自己不要演变自己,关键是自己;我们只要不被‘糖衣炮弹’击中,我们就是不可战胜的!……”赢得重重叠叠厚厚重重的掌声。 2002年12月5日至6日,新任党的总书记的胡锦涛同志,政治局常委曾庆红同志,及书记处的同志们参观访问西柏坡,热情、谦和得如同回到故乡。胡锦涛同志说:“我们来西柏坡是向同志们学习的。毛泽东同志当年离开西柏坡去北京时,曾形象地称为‘进京赶考’。我们这一次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西柏坡,可以说是来上学的……重温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两个务必’的。”他在七届二中全会会堂里,望着火红的党旗,与同志们重温了毛泽东同志的重要讲话,又激昂地对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进行了全新概括:“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持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干部乡亲们听后朝气蓬勃,一片欢腾。 七届二中全会召开55周年前夕,白发苍苍、步履维艰的我,再一次地步入会堂,静坐在硬硬实实的木凳上,仰望着火红的党旗。 会堂中坐无虚席。十位远道而来的从政的年青共产党员,庄肃地站立在党旗面前举行入党宣誓,个个声音宏亮,臂膀有力,字字真切。我问一位年青的党员,为什么远道而来,在这里举行入党宣誓?他与我郑重地说:“在这里举行入党宣誓,会牢记‘三个代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形形色色的灰尘,不会飞进心里,染污自己的灵魂。” 我右侧的一位青年,尽情地在笔记本上写诗: “这里,木凳很窄,却有着伟大; 这里,木凳很矮,却有着高尚; 这里,光线不足,却充满阳光; 这里,不够宽阔,却让我的心胸宽广; 这里,没有钢筋水泥,却永远永远不会塌落。” 坐在我面前的一位中年女干部,在笔记本上不停顿地写下她的心得,又回头与我交谈。她说到“糖衣炮弹”,又说当今的“拜金主义”,无孔不入,威风八面。用莎士比亚嘲讽的话说,它“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而真正的共产党员却不会让它锈蚀了灵魂,吞食了忠诚,挥震了热情;青春常在,为共产主义事业无私地奋斗一生。 我也掏出笔记本,写下我的心迹:“青年同志们火热的情感,赤诚的心怀,如滹沱河里的浪花纷飞,似太行山巅的春风荡漾,使我的血液流畅,让我的心潮澎湃,充满希望;如果我是一只老鹰,我就腾空而起,自豪地飞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