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杨润身(著名作家)>>正文
人间最贵是精神——访著名作家杨润身(作者:曹继铎)
2004-05-15 01:39:37
来源:红色旅游网
作者:曹继铎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西红柿,当他付钱时,不成想身上没有带钱。回到村后,他急忙找到村支书,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充满深情地说:“农民辛辛苦苦种点菜很不容易,我白吃人家的,于心不忍啊!”说着将1元钱交给支书,让支书转交给了那位农民。这事在村里传开,都说:老杨没变,还是老八路!

    杨老在县委挂职,给自己规定了“约法三章”:一是不享受常委待遇;二是小车不坐,送礼不要,私事不办;三是留下请客不到,下乡吃饭按规定付钱。他担任常委至今20余年来,一直一丝不苟地照章办事,从没有过半点含糊。

                                         四

    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从人民群众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是杨润身多年从事文学创作取得成功的根基所在。可以说,自从走上文学这条路,他就一直遵循着党的“二为”方向,坚定而踏实地长期深入到群众火热的生活之中。尤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在故乡平山这块他所热爱所熟悉的土地上,与农民朝夕相处,一起劳动,一起吃住,一起谈天说地,一起品味苦乐。他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想方设法地帮助群众致富。他熟悉身边的人和事,了解群众的喜怒哀乐和生活的酸甜苦辣。正是如此,他同群众结下了血肉相连、情同手足的深情厚谊,使自己“处处感受到父母之爱,乡亲之情。雨中,送我一把雨伞;雪中,把我拉进暖屋;病中,为我煎好草药;遇险,帮我脱险……”从而,使他获得了不竭的生命活力和不尽的创作源泉。他在总结自己多年创作体验时说:“作家把群众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是自己的天职和本分,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写出人民的苦与乐,是对自己的安慰,是一种幸福。我如今虽然年已80,今后只要能动,就要到人民中间去。”当谈到创作与生活的关系时,他说:“文学离开生活,离开现实,就失去了生活的根基,文学脱离了人民,人民就会远离文学。”

    杨润身在故乡深入生活的生动鲜活的切身实践,对他的上述体验和见解,作了最好的诠释。杨润身不是以作家身份而是以人民公仆身份深入生活的。农民发生争水纠纷他跑去帮助,为双方立下“和解书”;青年人自由恋爱受到家长不合理干预,他前往苦口婆心地做通思想工作,成全了美满婚姻;路上遇到突然病倒的农民,他立即将病人送到医院;他乘坐长途汽车,主动给抱孩子的妇女让座。有一次,一伙山民因为争水双方动起了铁锹和锄头,路人畏避不前,他扔下自行车,勇敢地站到人群中间,双手撑住了瞬间即可砸向那人脑袋的锹柄,厉声加以制止,平息了事态,并且圆满解决了争端。去年寒冬腊月,他在县城农贸市场看到一位脸色苍白、眼睛红肿的卖肉的小姑娘,了解到因家境拮据而失学时,他立即找到县教育局,为其免掉了学费,重新回到了学校。1978年冬天,他在东回舍镇蹲点蹲了两个月后,有一天晚上,九庄一个老党员找到他,眼含泪水,向他诉说了时任支书的横行霸道、胡作非为的情况,并且气愤地说:“老杨,大伙让我叫你到九庄去看一看,被枪毙的地主‘疙瘩’又活了!”向来以反映农民苦乐为己任的杨润身,立即奔赴九庄,吃住在老乡家里,倾听农民的诉说和呼声,详细了解、掌握了“土皇帝”违法乱纪、欺压百姓的材料,把农民的忧虑、悲愤、愿望带到县委,终于将活了的“地主”拿掉。而且他以此事为背景,用亲历的体验和独到的感悟,很快写出了长篇小说《九庄奇闻》。有一天,柴庄村的农民看见他,对他说:“一切向钱看的风头儿、势头儿叫人受不了哩!你写本书

|<< << < 1 2 3 4 5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哭孙犁
·下一篇:关于电影《白毛女》人物原型的误说和胡说
·杨润身:我心中的太阳
·鲜为人知又一案
·初开的山花——喜读《歌者感觉》[作者:杨润身]
·杨润身---农民的儿子人民的作家
·作者简介:天津作协副主席……
·山花分外灿烂
·凡人侯登科
·热恋在“七一”
·心系温塘石骨垴
·热爱人民 深入生活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我支部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组织生活会
“香港青少年红色之旅福建行”旅行团来我馆参观交流
特稿:仰望中条(图)
王放:仰望中条(图)
特稿:仰望中条(图)
《周恩来风采》摄影展在刘少奇纪念馆隆重开展(图)
文艺表演进军营 唱响军民鱼水情(图)
我带砳砳逛南京(组图)
请给有碍观瞻的景观“理理发”(组图)
陈诗颖:信阳师院外国语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革命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