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夏季节把稻种播在麦境里,割掉麦长起稻子,图个省事。如今人多了,为何不精耕细作呢?
这一封来信好似一道命令,西柏坡的男女老少齐动员,立即投入了积肥、运肥。出圈的出圈,拆炕的拆炕,那多年不拆的土坯炕,烟熏火燎,拆出来砸碎,比圈肥还强呢。
这正是春耕生产的好季节,稻种将下未下,小麦尚未成熟,那经过苇地筒儿通向稻田的小路上,担挑车推,人流成行。块块地头上都堆起个大粪堆。
东院二奶奶,都快70岁了,听说毛主席来信要西柏坡往稻田里上肥,她背铁锹也来了。可她一双小脚推不得车又挑不了担,队长指挥她:“老人家,你就在这猪圈边上帮着装车吧!”
真没想到,到了秋后,闹了个从来没有过的大丰收,每亩多打200斤!二奶奶站在场边,看着那刚碾压扬簸好的一大堆黄橙橙的稻粒儿,禁不住喜笑颜开地说:“主席和少奇给咱的来信,那可是字字千斤,一个字要值一千斤粮哩!”
队长冲她说:“老人家你算少啦,咱村村南是3000亩稻,每亩增200斤,合起来要增60万斤。还有邻村邻滩的稻田,都响应了主席的号召,合起来有几万亩。那封信才几百个字,比‘字字千金’都要多呢!”
在此前后,西柏坡的房东和邻居,也曾数次进京,去看望搬往北京去的“老乡”。毛泽东让他的办公厅,像贵客一样接待了他西柏坡的房东和邻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