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图;参加李燕华老战士慰问园潭村堡垒户、接头户、交通员等的革命后裔部分代表合照。
2025年8月20日,梅县区老区建设促进会、松源镇老区建设促进分会,受闽粤赣边纵队97岁高寿李燕华老战士的委托,邀请梅县区松源镇革命老区园潭村旱礤子、新山子、良进石、筀竹畲等自然村,曾支持帮助中共地下党组织、闽粤赣边纵队、独七大队等游击队革命活动的堡垒户、接头户、交通员等革命后裔部分代表20多人,招待老区群众的慰问午宴主题感谢活动。老区群众万分感谢李燕华老战士,一贯不忘初心、情系老区,关爱老区,热心老区公益,积极捐款捐物。特别是多年来,90多岁的李燕华老战士,不顾年迈体病,从龙岩市等率战友后裔走访慰问闽粤上杭、永定、梅县、蕉岭等各地深山革命老区群众。
园潭村参加李燕华老战士慰问招待答谢午宴活动的堡垒户、接头户、交通员等支持革命的部分后裔代表,旱礤子村堡垒户何金辉、王友招夫妇儿子何有源、良进石村接头户梁振基、王翠群夫妇儿子梁焕文等,回顾闽粤赣边纵队刘永生、陈仲平、谢毕真、蓝汉华、谢抡赞、梁集祥、王立朝、王志安、李燕华、黄惠容等革命前辈率游击队转战园潭山村,曾在他们村开展艰苦卓绝革命斗争岁月,如何与他们的父辈们和老区群众打成一片,建立了深厚的鱼水情谊,避过了国民党军一次次的搜山追捕,和破坏革命据点的行为,长期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地下党组织、游击队,严守秘密,积极为游击队采购大量生活物资、输送情报、接送人员等,作出了积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刘永生、谢毕真、蓝汉华等领导积极帮助园潭村老区,通电、通路、建电站,革命前辈们曾为园潭村老区解决了不少困难,做了不少好事、实事。老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多年来,李燕华老战士党的初心不忘,传承红色基因,常率战友后裔一行,回到松源镇园潭村、桃尧镇桃源村、南礤镇水涨田村、下都镇豪康村等地革命老区开展走访、慰问、招待答谢老区堡垒户、接头户、交通员等部分革命后裔代表的宴会活动等。老区群众万分感谢闽粤赣边纵队李燕华老战士,坚持党的崇高宗旨,初心不改,她心中有老区人民,没忘记老区人民,在全国老干部、老同志中言行合一的先进榜样事迹少有。她是共产党的真正好干部,好战士,她是老区人民心中尊敬的好干部,好战士、好长辈,恭祝李燕华老战士健康长寿,阖家幸福!

人物链接:

李燕华
李燕华,1929年6月生,原籍梅县隆文镇笃敏堂人。1946年投身革命,负责地下党隆文交通联络情报传递和运送物资等秘密工作。1948年1月转入部队,任独七大队政治处负责人。同年9月加入共产党。后与谢毕真同志结为革命伴侣。她转战闽粤边区,英勇历战了岗背水口、练坑、高塘、峰市、袭击松源、南北礤、桃尧、隆文等伪乡公所、攻打蕉岭县城等大小战斗几十场。1949年4月14日,闽西地委、闽西第七支队与国民党保安二团和上杭自卫大队六七百人在上杭下都豪坑(豪康、三益、黄坑)展开激战,战至傍晚五时,敌全线撤退。此战,第七支队牺牲了3人,负伤19人,战斗一结束,闽西地委、闽西第七支队马上从现下都镇豪康村,渡汀江经下都镇砂睦闽粤红色交通线耸魁塔、彭下尾线路,转移到广东松源解放区休整,第二天闽西地委将闽西第七支队负伤的19名伤员,全部抬担到松源解放区,安置在深山游击区蛟峰自然村疗伤,其间,由闽粤赣边纵队独七大队政治处李燕华等负责,组织粮食药品等物资,调遣部队人员精心护理及请医生到蛟峰来治疗闽西第七支队19位伤员战友。5月后,李燕华任中共梅县城东区委组织委员、龙岩闽西公学指导员、福建省建设厅党委成员、福建省三建公司工会主席等职。1986年离休至今。
谢毕真老红军及李燕华伉俪,百年初心,坚守党的崇高宗旨,爱党爱国、情系老区、不顾年迈,长期坚持率队走访慰问闽粤赣边各老区,热心社会公益,为老区办好事、实事、大事,言传身教传承党史红色教育,受到老区人民的热诚拥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