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湖南耒阳2025年8月15日电(谢俊清)在湖南省耒阳市哲桥镇西元村,有一座始建于清末的旧居默然矗立。斑驳的砖墙无声诉说着一位铁血将领的起点——这里,走出了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奠基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李天柱。从这座湘南小院到寻乌血染的战场,他用三十七载壮烈生命,在中国革命星火燎原的画卷上,刻下了永不褪色的忠诚与勇毅。
黄埔淬火 百战砺剑
1898年,李天柱生于一个武秀才家庭。父母早逝的艰辛,军阀混战下民不聊生的惨状,点燃了他“军事救国”的志向。考入黄埔军校后,他如饥似渴学习军事,更在《耒阳新潮》创刊号上以“挽天”为名疾呼:“中国人民应效法苏俄,走十月革命的道路!”这声呐喊,是他毕生信仰的宣言。革命洪流中,李天柱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最险处:东征北伐,血染征衣:首次东征,他随黄埔学生军迎战陈炯明,初露锋芒;北伐烽火起,他成为叶挺独立团先锋排长。汀泗桥天险争夺战,北伐军十数次冲锋血染山河,李天柱身中六弹,仍与战友迂回敌后,终破险关。南昌举义,百折不回:“七一五”反革命政变阴霾未散,他毅然参加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汕头激战负伤,辗转香港、广州,他矢志寻党,最终在三河坝找到朱德部队,重归革命洪流。耒阳星火,燎原湘南:1928年初,他受命返乡组织农军。湘南起义中,他里应外合首克耒阳县城,被推举为县苏维埃军事委员长,组建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在春江铺,他指挥农军以血肉之躯阻击敌两个师近月,为朱德主力转移赢得宝贵时间。随后,他带着这支诞生于故乡热土的队伍,踏上井冈山的征途。
砥柱湘赣 功勋彪炳
井冈山会师后,李天柱以其智勇,迅速成为红四军骨干。转战赣南闽西,他率部在大柏地设伏,以“拼死一搏”的决绝歼灭追敌刘士毅旅精锐。此役,他再次血洒疆场。1931年,重任在肩的李天柱出任湘东南独立师师长。他深知人民军队的力量源泉:在部队,他力行民主,连建士兵委员会改善生活,支部定期决策要务;对群众,他严令尊重地方政权,宣传党的政策;对敌斗争,他倡导标语喊话瓦解敌军。这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成为红军建设的典范。他率部连克资兴、鄘新,巩固发展湘赣苏区,升任河西临时总前委委员,协助指挥红七军、二十军及独立师,有力策应了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胜利。
当国民党30万大军压向中央苏区(第三次“围剿”),他巧施游击战术,昼夜袭扰永新之敌,断粮道、困孤城,迫敌仓皇撤退。他随即挥师追击,歼敌一部。同年9月,他闻令而动,奔袭永阳,两小时全歼敌一个整团。紧接着长途驰援洮水,再溃来犯之敌。11月,面对敌8万重兵“围剿”湘赣苏区,永新、莲花陷落。他火速回师,与独立三师协同,以“敌驻我扰”战术,重点围困永新之敌——伏击其交通线、歼灭其小分队、昼夜袭扰其营盘,使守敌风声鹤唳。12月,他在永新钱市街以少胜多,重创周至柔部,乘胜追击罗霖部,终使敌军狼狈撤出湘赣苏区,胜利粉碎“围剿”。
1932年2月,红八军成立,李天柱任军长兼独立一师师长,并任湘赣军区副总指挥、省委军委书记。6月,为牵制围攻湘赣之敌,他率红八军猛攻网岭、夺取攸县,与红三军团形成有力钳形攻势,成功保障了红一方面军在粤北的重大胜利。
真理如炬 血沃南疆
战功赫赫的李天柱,在真理面前更显风骨。1933年,王明“左”倾错误路线肆虐。面对夏曦在湘赣苏区否定斗争成果、取消指挥机关、大搞“肃反”及错误的“堡垒对堡垒”战术,李天柱以对党和人民的赤诚,挺身直言,坚决反对。铮铮谏言换来的是排挤打压,他被送入红军大学“改造思想”,后降职为红七军团团长。
即使身处逆境,他初心如磐。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他奉命留守,率红二十四师七十二团在赣南坚持游击战争,仍于谢坊伏击战中痛击强敌。
1935年,他率小部队向寻乌南部、广东东江地区艰苦转进。4月,在江西寻乌县南部,部队遭敌重围,突围中仅余二三十人。弹雨中,李天柱腹部被子弹洞穿,肠子涌出。生死关头,他拒绝战友的救护,厉声命令:“带同志们撤!”他将流出的肠子塞回腹中,与几名战士据守断后,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时年37岁。
“将军化鹤夜归来,月淡烟荒秋一坞。”陈毅元帅曾痛惜追念这位党和军队的优秀干部。多年后,他的老战友王震将军亲赴耒阳,苦苦寻觅烈士的后人。
从湘南故园到赣南红土,李天柱以书生之身投笔从戎,以黄埔之剑开辟苏区,更以无惧逆境的赤胆与“挽天”之志,将生命熔铸成湘赣大地的巍峨丰碑。他在敌强我弱时的坚韧,在错误路线前的清醒,在生死抉择时的担当,穿越历史烽烟,依然如星火闪耀,照亮吾辈砥砺前行之路——这,正是一位真正共产党人用热血写就的信仰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