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十四年浴血抗战,那些抗战坐标,都曾是民族存亡的烽火前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密苏里舰上的签字终结了东方战场的硝烟;10月25日,被日本殖民统治50年的台湾重回祖国怀抱。

这一连串镌刻于民族记忆的日期,不仅标志着3500万军民用生命换来的胜利,更向世界宣告:正义终将战胜野蛮,团结终能击溃压迫。中华民族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取得了完全胜利!

2025年8月14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清华大学党委武装部国防教育办公室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

邯郸市新舟桥红色国防教育基地的三位抗战老战士——杜士林101岁,顾超95岁,郭海位94岁,身着灰色八路军军服,在基地负责人栗海霞女士的陪同下,走进清华园,与众多青年学子面对面交流,重温烽火岁月,传承红色精神。

🔺峥嵘岁月再现 英雄精神永存
尽管年近期颐,三位老战士依然精神矍铄,谈起当年的战斗经历时神采奕奕。

他们生动地还原了战场上的场景,甚至现场演示了持机枪、投掷手榴弹等动作,引得在场师生阵阵惊叹。

老战士们用质朴的语言,讲述着那段血与火的岁月,让历史从书本中“活”了起来。

在互动环节,清华学子踊跃提问,老战士们思维敏捷、对答如流,用亲身经历为年轻一代上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红色血脉赓续 英雄后代讲述父辈荣光
座谈会特别设置了红色故事分享环节。

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理事、八路军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第二任会长、开国上将陈士榘之子陈人康,受邀讲述了父亲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

陈士榘(中)与柯棣华(左)等印度医生合影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士榘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参谋长,率部在平型关战役中担任主力,取得八路军抗战中的第一个胜利。

加藤幸夫,日军第20师团第79联队辎重兵军曹,系八路军俘获的首名日本士兵
广阳战斗中,陈士榘参谋长率部巧妙设伏,歼灭日军1000余人,还亲手抓获了八路军的第一名日军战俘,开创了我军抗战史上的先河。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让在场师生和媒体记者深受触动。

1940年,陈士榘率部进入山东后,任第115师参谋长,参与指挥巩固和扩大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历次战斗。1942年,陈士榘任滨海军区司令员。
1943年,陈士榘指挥攻克赣榆县城的战斗,以牺牲3人的代价歼灭伪军2000余人,打乱了日伪军对滨海根据地的“扫荡”和“蚕食”计划。

🔺多方聚力 共筑国防教育新篇章
本次活动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江苏南京市微防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陈朋祥率张诺、常苗剑等同志专程从外地赶来参与座谈,他们表示,这样的活动让红色教育更接地气,为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提供了生动范例。

抗战将士后代武丽佳、郭庆红、颛孙伟、张惠玲、张燕雪、陈玺月等人也一同到场,共同追忆先辈的荣光。

🔺薪火相传 青春接力
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仅让青年学子近距离感受到抗战英雄的家国情怀,更在潜移默化中筑牢了理想信念之基。

清华学子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将红色精神转化为奋进动力,在新时代征程上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80年已过,日寇铁蹄的烟尘早已远去,抗战的烽火渐渐消散。80年寒来暑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终于让我们从一个积贫积弱、任人欺凌的“东亚病夫”发展成了腾飞的东方巨龙。
如今我们站在历史的瞭望塔上,回望那段血火淬炼的岁月,不仅是为了铭记英雄的牺牲,更是为了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照亮民族复兴的新征程!
文图鸣谢: 郭庆红

胡山(右),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会员,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青年部首任部长,人民法治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原国家外经贸部干部、外交官、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中国货主协会(China Shippers Association)执行秘书长。世界反法西斯和平文化中心倡建发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