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竹山(钟文荣 摄)

《红色中华》报道攻打苦竹山的通讯
1. 一打(汤屋指挥部)
座落于四都南部的苦竹山,由井边、坑头、下村三个自然村组成,有200多户人家,上千人口。这里地广人稀,是深山中一个较大的山村。它处于崇山峻岭之中,它的东、北、西三面都是高山峻岭,南面山下有一条湍急的河流,挡住行人去路。东面有高山坑头岽、南面有下村岽、西面有长头岽,山势险峻、奇峰峭壁,是一个易守难攻之地。当年有钟水楻、龙古头、七佬、林佬等几个大地主和恶霸西洋狗,劣绅告化妹,土匪头子积鬼子等,他们组织了一支“保安队”。此外,还有一批从四面八方逃来的地主、恶霸、土匪和反动民团头子,如“救乡团”团长郑生林子,四都反动头子陈官甫生(此人颇有文化,逃到苦竹山后充当军师),拥有400余人的反动武装。仗着有武平的钟绍奎支持他们的武器弹药,充当他们的强有力的后盾。因此,他们凭借苦竹山的天险,自恃武器精良、粮食充足,周边又有汤屋、中坪、坪埔等反动据点作外围,便有恃无恐地四处作恶,为非作歹、残害周边百姓。
为了保证根据地的安全,使闽西、赣南的根据地连成一片红色区域,决定消灭这股反动武装势力。
1930年4月20日,四都赤卫独立二连、六连和赤卫队三、四百人,奉命扫除苦竹山的桥头堡汤屋村,揭开了攻打苦竹山的序幕。这一仗,缴获步枪3支,汤屋富豪汤接福只身逃往武平。扫除了汤屋村的反动武装后,在汤屋建立了暴动队。
1930年6月中旬,罗炳辉军长率领红十二军101团,由长汀地方武装四都赤卫独立二连、六连配合打援,从汤屋出发,开始了第一次攻打苦竹山的战斗。他们首先攻打中坪村,消灭了中坪地主武装大头鬼、沙和尚,缴获套筒枪、单响枪各一支,土造大炮两门,然后阻击磜下、腊口赶来增援的敌人。
激战开始后,红十二军101团勇敢善战,迅速将苦竹山外围的敌人全部打垮,活捉土劣告化妹。在我方的强烈攻势下,敌人节节败退、抵挡不住,正准备叫一个钟林长的群众举白旗出来投降。遗憾的是,罗炳辉军长刚巧接到上级的撤退命令(据史料载,是情报失误,导致上级命令罗炳辉撤退),他立即传令撤出战斗,以至错失良机,无形中给敌人解了围。否则这次就可攻下苦竹山。
2.二打
苦竹山的反动武装势力自从被我红十二军痛击后,天天胆颤心惊,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如何保住这反动堡垒。
一天傍晚,土匪头子郑生林子和军师陈官甫生吃过晚饭后到村头散步。军师陈官甫生站在一个高坎上,看着脚下周围的群山,心头倏地一亮,向土匪头子积鬼子献计:“东家,不要烦心了,我有一计,就是要花不少银子和人工劳力,东家看看行不行?”
“有屁快放!”郑生林子正为如何才能抵挡红军来进攻伤透脑筋,心情坏透了。面对这军师的啰嗦很不耐烦。
“是,是!”军师陈官甫生赶紧凑近说道:“东家,我们上次吃亏在哪?”
郑生林子满脸疑惑。
“我们上次吃亏就亏在没有控制住上来的道路!要想保住这风水宝地呀,首先必须控制上山的道路。只要我们把道路控制了,想放谁上来就放谁上来,不想放,谁都上不来。这样,红军还能长翅膀飞上来?”
郑生林子此时皱着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脸上绽开了花,不禁对陈官甫生竖起了大拇指:“你这个短命鬼!样般(客家话,怎么的意思)唔早点声(说的意思)?小事,小事,花点小钱,民工可以去抓!”
于是,他们就利用险峻的地势,加紧修筑碉堡工事。在东面坑头岽、西面长头岽、南面下村岽三个制高点上各修了一座坚固的大碉堡,使各个碉堡既能独挡一面,又能形成三点合一的火力交叉。严密控制着汤屋、中坪、园岭下三个村通往苦竹山的三条崎岖小路。
1930年8月,汀连赤卫队独立三团(后改为独立七师三团)及四都赤卫队二、六连共1000多人,在团政委洪水(原名阮山,越南河内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的率领下,第二次攻打苦竹山,四都赤卫队二连、六连同样配合打援。这次是先打位于苦竹山东北的外围据点坪埔。
在坪埔战斗中,不费吹灰之力就消灭了坪埔的郑□□(名字不详)地主武装,活捉了三、四十人。坪埔这反动据点拔掉后,就切断了苦竹山与濯田的通道。随后,回过头来一同包围苦竹山。
虽说这次攻打队伍有1000多人,声势浩大。但当时属于地方武装,大部分的人还在使用梭标、大刀,武器装备很差,枪支弹药也很少。用这样简陋的武器装备去攻打敌人居高临下的碉堡,谈何容易!
开始时白天攻打。敌人居高临下,红军虽然人多势众,但还是吃了亏。后改为夜晚攻。但是,红军一没有大炮,二没有炸药,不仅碉堡没攻破,反而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团政委洪水急了:“这鬼地方!老子还真不相信攻不下你!”
于是召开会议,发动大家开动脑筋,献计献策,研究攻坚战斗方法。
摧毁碉堡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炮攻,于是就自己动手造土炮。赤卫队员赶紧砍来大松树,然后将大松树对半锯开,中间挖空,用铁箍箍紧,装上土硝、铁片,抬上去一试,声音倒是很响,可惜射程不远,也没有什么杀伤力。
由下而上进攻,将自己完全暴露给敌人。地面难于接近碉堡,就动手挖壕沟。从山下一直挖到山上,这样,虽然说能控制敌人,又便于进攻,但对坚固的碉堡还是无可奈何。
攻不开就用炸。红军不知从哪弄来一颗炸弹,大家喜出望外。认为这次一定可以成功了!当晚,夜黑风高,便派战士在山头上架起一根铁丝,将炸弹挂在铁丝上,滑向碉堡,结果炸弹偏离了碉堡,碉堡没炸成,反而浪费了一颗炸弹。
最后决定用火攻。苦竹山是一块小盆地,全村只有一个水井,全村的房屋紧贴山坡成圆形状,将水井围在中心,只要将房子烧毁,敌人就无处栖身。于是发动群众捉来许多猫,将土硝包绑在猫身上,点燃导火索后,将猫往村里放,以引火烧房。可惜猫跑不远就被烧死了,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用猫攻失败,改用棉花蘸煤油,点燃后从铁丝上滑向村舍,虽烧毁一些住房,但由于火力不够猛,仍未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二次攻打苦竹山从1930年8月直至1931年正月,接近半年时间,双方相持不下。我方军民同仇敌忾,斗志昂扬,夜以继日,傲雪经霜。不怕流血牺牲,抱着坚决消灭苦竹山团匪的决心,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始终没有让一个敌人溜走。
四都苏区广大人民群众为配合攻打苦竹山,献粮献菜,并组织担架队、运输队、洗衣队,积极做好后勤工作,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3.三打
1931年,农历正月。红十二军又派来一个团,在谭震林的指挥下,开始第三次攻打苦竹山。
这次,红十二军挑选了一个排的兵力,全部使用短枪、手榴弹,从敌人未加防范的下村陡壁峭岩上爬上去,绕过正面的敌人,摸进村后,用手榴弹炸碉堡,炸得敌人懵头转向。
早已等候在那的红十二军战士们听到手榴弹的爆炸声后,马上向山头发起猛烈进攻。在我军的内外夹击下,敌人慌了手脚,乱成一团。当场击毙匪首郑生林子及土匪100多人,俘虏地主恶霸、豪绅及土匪300多人。将俘虏的300多人全部押往濯田,后来在濯田处决了几十个作恶多端的恶霸土匪。
苦竹山被我红军攻破后,马上成立了苦竹山乡苏维埃政府,挑选贫苦农民钟绩和任乡苏主席。
在这次战斗中,只有土匪头子积鬼子和七八个土匪漏网,如丧家之犬逃到武平投靠了钟绍奎。
4.四打
1932年3月,积鬼子又纠集了一批土匪,潜回苦竹山。
4月4日,中共长汀县委发出了《关于动员群众消灭苦竹山、钟屋村的团匪,并实际参加革命斗争的通知》,要求各区乡组织把人民群众动员起来,积极做好支前工作。
四都赤卫队配合红十二军再次包围苦竹山,全歼地主武装。终于取得了四打苦竹山战斗的胜利,恢复了苦竹山乡苏维埃政权。
在此次攻打苦竹山时,红十二军三十六师师长张宗逊在这遭遇冷枪差点遇难,其中101团团长陈锦仁(宣城长桥村人)、独立团政委黄佛永在这不幸牺牲。
有关这次攻打苦竹山,张宗逊这样回忆到:这些据点的少数地主武装,依托村寨,拼命和红军为敌,这是一伙穷凶极恶的敌人,除非坚决加以消灭,他是决不会放下武器的。这伙地主武装还专门打冷枪射杀红军指战员,我在苦竹山曾被冷枪打坏了帽檐,差一点被打中头部!
5.五打
1934年7月初,逃亡地主、漏网土匪重新纠集匪徒,重新盘踞苦竹山。这伙匪徒多次袭击成立不久的汀西县河流游击队的运粮队伍,抢夺红军粮食,反动气焰十分嚣张。
福建省委书记刘少奇决心彻底拔掉这个反动堡垒,解决后顾之忧。7月中旬,组织召开了剿匪军事会议。会议决定此次剿匪战斗由福建省军区统一指挥,国家政治保卫队第一大队担负消灭苦竹山团匪的作战任务,四都、濯田区苏负责组织赤卫队、模范营配合参加作战,并做好支前工作。
国家政治保卫队第一大队,是1934年春中革军委派到闽西清剿团匪的一支队伍,已经在连城县南部、武平县北部“与敌人血战肉搏数月”。接到任务后,大队长吴烈迅速召集队伍,奔赴苦竹山。长汀各区的赤卫队、模范营也纷纷加入到剿匪队伍中,盘踞在苦竹山的敌人很快被包围起来。
经过十几天的围困,敌人早已疲惫不堪,已成惊弓之鸟。保卫大队决定利用夜色掩护发起最后进攻,他们挖暗道,接近土围子,把棉被泼上水绑在桌子上作挡弹墙,堵敌人的枪眼,再用炸药将土围子炸开,敌人溃败而逃,最终将团匪一网打尽,拔掉了这个历经5年5打,被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称为“闽西最反动的土围子”。
《红色中华》第224期刊载题为“国家政治保卫队克复苦竹山”文章,记载了此次战斗:“国家政治保卫队第一大队于7月30日晚攻破苦竹山白色壁垒七八个,打死白匪八九名,活捉豪绅地主反动土匪八九名,缴获步枪两支,炸弹两个,土枪土炮数十支,其余军用品甚多”。在这次战斗中,国家政治保卫大队二队队长吕玉山同志和三名战士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五名战士负伤。
保卫大队圆满完成剿匪任务后,奉命回汀州城休整。至此,东线战场主力红军的外部匪患已全面清除,主力红军和福建军民也得以集中最大力量抗击国民党的进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