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博物馆,承载的是历史记忆,传承的是绵延文脉。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关心博物馆事业发展,强调要“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新华社《学习进行时》推出文章,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和博物馆的故事,其中就提到龙泉青瓷博物馆。
新华社《习近平总书记和博物馆的故事》龙泉内容部分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到地方考察,都会抽时间到博物馆走一走、看一看,目的是更好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沿革”。
多年来,无论在中央还是在地方工作,习近平都高度重视博物馆事业发展。他在考察调研期间常常走进不同类型的博物馆,留下许多生动故事。

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立着一块刻有“关怀石”三个大字的景观石。石头的背面,刻有习近平关心支持博物馆建设的文字。
在浙江工作时,有一次习近平到龙泉调研,当地领导向他“小心翼翼”地提出,希望建一个像样的龙泉青瓷博物馆。为什么说“小心翼翼”呢?因为龙泉是个山区欠发达县,缺钱。
听完汇报,习近平明确提出,龙泉青瓷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有必要建一个青瓷博物馆。他还特别叮嘱,新馆不一定规模很大,但一定要有个性和特色。
在习近平的关心下,省财政部门为龙泉市解决了1000万元的补助资金,帮助龙泉市启动了青瓷博物馆建设。
龙泉人说,在龙泉这样一个当时的山区穷县,如果没有习近平的关心,绝不可能建成这座博物馆。

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海市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参观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览。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不仅如此,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还曾支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建设,支持闽越王城博物馆建设,拍板保留原列入拆除的浙江展览馆……
担任总书记后,习近平依然高度重视博物馆的规划和建设。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时说,博物馆建设不要“千馆一面”,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展出的内容要突出特色。
……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支持下,我国已进入博物馆快速发展期。近十年来,中国博物馆数量以平均每年200多家的速度持续增长。这些博物馆覆盖国内300多个地市,平均每20.63万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
就这样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与支持下 龙泉青瓷博物馆稳步发展 逐步成为“世界看浙江”的新窗口
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曾说:“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龙泉青瓷博物馆,蕴藏了千年的历史文明,流传了千年青瓷文化,至今还在不断内化、升级、自我提升,并积极开拓国际视野。
龙泉青瓷博物馆于2009年12月建成开馆,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作为世界上唯一的龙泉青瓷主题博物馆,该馆全面展示了龙泉窑起源、发展、鼎盛、衰落、复兴各个时期的历史面貌,是展示中国文化、浙江文化的重要窗口和开展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成功入选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第五批浙江省国际人文交流基地。

特约摄影师 张有钢 摄
馆内共有4个展厅,涵盖了南朝到当代的龙泉青瓷作品,可以说是“龙泉博物馆游一次、看尽龙泉青瓷千年”。其中,1号、2号展厅以展示龙泉窑历史及“人类非遗”——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为主线,设置了“青瓷的记忆”“土与火的交响”“瓷海明珠”等十多个基本陈列;3号、4号展厅分别为临时展厅和小型临时展厅。

开馆以来,龙泉始终用世界视野推动青瓷博物馆展览展示的推陈出新,先后举办了“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特展、“故宫龙泉青瓷回家展”“海丝之路·南海I号龙泉青瓷归源展”“天府之路·四川遂宁龙泉青瓷归源展”“大元瓷仓——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出土文物展”等,累计接待国际嘉宾、专家学者和游客500万人次。随着“文博热”的升温,逛龙泉青瓷博物馆更是成为文旅新时尚,今年春节和“五一”期间,单日游客量达1万多人次。

展览作为博物馆的主要文化宣传窗口,近年来,龙泉市积极挖掘青瓷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对馆内局部展陈设施进行提升优化,引进了“多点触控(魔墙)互动设备”,云课堂、云观展、云互动齐上线,在较好地提升了游客线上线下体验感同时,将专业的文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精神食粮,让“束之高阁”的文物走进游客、走进人心。
同时,龙泉市还积极与故宫博物院、阿联酋拉斯海马酋长国政府古物与博物馆部等国内外知名博物馆开展互动交流,累计开展国际交流和各类高规格展览近千场。以龙泉青瓷博物馆海外账号为龙头,组建了集剑瓷从业者海外账号于一体的海外传播矩阵,定期推出短视频、微文等“青瓷宝剑好故事”,以融通中外的思维方式、用情感相合的表达形式,当好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博物馆记录历史,更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说,“老祖宗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继续攥在手里,与时俱进,让它发扬光大。”龙泉将牢记嘱托,续写好青瓷文化新的华彩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