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文章>>正文
铭记抗战历史,共铸和平未来
作者:世界和平艺术家 王春龙
浏览次数:
2025-05-21 11:42:38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谨以此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首往昔,那是一段用鲜血与生命铸就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不屈抗争的壮丽史诗,它承载着我们民族的苦难与辉煌,也警示着我们和平的珍贵与来之不易。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大地瞬间陷入战火,自此,中国人民踏上了长达14年的艰苦抗战之路。从东北的白山黑水,到华北的平原山地,从江南的水乡城镇,到西南的崇山峻岭,中华大地处处燃起了抗日的烽火。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毅然投身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他们中,有在冰天雪地中与日寇周旋的东北抗联战士,杨靖宇将军孤身一人与敌人战斗到最后一刻,用生命诠释了对祖国的忠诚;有在平型关战役中浴血奋战的八路军将士,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信心;有在台儿庄战役中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的国民党军队,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歼敌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还有无数的普通百姓,他们或为军队送粮送水,或为伤员提供庇护,或拿起武器直接参与战斗,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战贡献力量。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承受了巨大的牺牲。南京大屠杀中,30多万无辜同胞惨遭杀害,整个南京城沦为人间炼狱;重庆大轰炸,无数平民百姓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下丧生,家园化为废墟;还有那数不清的万人坑、慰安妇等惨案,都是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然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侵略者的残暴所吓倒,他们愈挫愈勇,始终坚守着对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的信念,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搏斗,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它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列强侵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同时,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长期牵制和消耗了日本陆军的主要兵力,有力地支援了美、英等盟国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百分之70以上,歼灭日军150多万人,为同盟国军队的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但历史的记忆却永远不会磨灭。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如今,日本国内仍有一些政治势力不甘心接受二战失败的结果,他们鼓吹“皇国史观”“修正派”等右翼史观,肆意否认日本侵略罪行,竭力美化军国主义战争,变本加厉地挑战战后国际秩序。他们参拜靖国神社,将二战甲级战犯奉为“英雄”,这种罔顾历史事实、伤害亚洲受害国人民感情的行为,遭到了国际社会的严厉谴责。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也屡屡制造麻烦,妄图将钓鱼岛据为己有,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也是对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公然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反对任何对二战历史的歪曲与伪造,与任何开历史倒车的错误行径做斗争。我们要铭记历史,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伟大抗战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不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力量。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促成、维护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全民族抗战得以实现。在新时代,我们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我们还要勇于发扬斗争精神。在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各种风险挑战层出不穷。从贸易保护主义到地缘政治冲突,从恐怖主义威胁到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都对我们的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构成了严峻挑战。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抗战时期的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敢于亮剑,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毫不退缩,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同时,我们要坚持文明交流互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法西斯的侵略。如今,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前行;缅怀先烈,才能传承他们的精神;珍视和平,才能让我们的未来充满希望。让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坚决捍卫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奋斗!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让战争的阴霾永远不再!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怀念左权将军》七律
·下一篇:无
·重温抗战历史 致敬港九英烈——黄黎民一行拜谒香港斩竹湾抗日英烈纪念碑(组图)
·中红网-胡山:铭记抗战历史 捍卫和平正义——九一八纪念日陈人康会长走进北京21
·抗战历史的深入挖掘与诠释(组图)
·让抗战历史活起来,让更多心灵与文化相遇——溯源“十四年抗战”之瑞金红色文化
·钟东林:让抗战历史活起来,让更多心灵与文化相遇——溯源“十四年抗战”之瑞金
·特稿:让抗战历史活起来,让更多心灵与文化相遇——溯源“十四年抗战”之瑞金红
·乐登高:不忘金寨军民抗战历史 永葆不畏强暴的自强精神
·特稿:不忘金寨军民抗战历史 永葆不畏强暴的自强精神
·再现79年前的马鞍山抗日保卫战 赓续红色基因教育后人——抗战历史纪录片《廿七》
·闫盛霆:再现79年前的马鞍山抗日保卫战 赓续红色基因教育后人——抗战历史纪录片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铭记抗战历史,共铸和平未来
《怀念左权将军》七律
十字岭峰叹悲壮 血花英魂系太行——纪念抗战
风萧易水将军去 遗恨殷殷父女情——纪念抗战
共创共享文化成果,凝聚磅礴向上力量——“
红色联播:刘志丹精神传承人刘凤珍主席受邀
红色联播:爱心天使 梁佩真——刘志丹精神传
红色联播:体育馆路街道开展“服务零距离 暖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