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黄静波在青海——漫谈《公仆情怀》
2022-07-25 10:53:48
作者:黄少南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2019年,青海网上有篇文章曰:“20世纪80年代,青海有个省长叫黄静波,在全省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时候,他力挽狂澜,顶住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压力,果断地提高了青海人民的工资待遇、提高了‘地区差’的标准,增加了缺氧补助等,大大改善了全省人民的生活境况。按照当时的工资总额、这几项政策累积下来,其力度之大,比例之高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时至今日,青海的上上下下,提起这位黄省长,无不竖起拇指,有的眼里饱含泪水,对那段往事寄予了深深的眷恋。”

    《公仆情怀》这本书的内容就是写黄静波廉政,亲民的故事和他在不同时期的主要政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倡导红色文化,要求做到:红色资源要利用好;红色传统要发扬好;红色基因要传承好。不久前,他到人民大学考察,再次吹响了红色文化集结号。黄静波是我的父亲,黄旭、黄震的爷爷,我们编写这本书,就是践行习总书记的号召,赓续红色基因,宣传红色文化。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应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望,塑造了新的历史时期,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高级干部充满正气的形象。这本书的发行适逢其时,契合形势要求,所以被广为关注。

    黄静波的功业和他政治家的优良品质在这本书里有生动的展现。介绍这本书,我想就从黄静波他能为世所用、足可传承的故事讲开来。

    一、高瞻远瞩,超前筹谋开创青海改革开放新局面

    作为主政一方的领导,黄静波对青海的省情社情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对青海的认识,他扫除了历史落盖在青海的尘埃和教科书对青海公式化的介绍,也认识到只有青海上上下下转变观念、才能重新认识脚下这片土地,只有转变观念,青海才能自信、自强勇毅前行。因而他对青海作出全新的定位:在未来的发展中,青海将是平衡国家建设的中心。完全颠覆了世俗对青海的认识,根据这个定位和国家建设重点转移的战略要求,黄静波为青海规划的蓝图,充满视野前瞻的新意,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超前意识和前瞻性布局。

    例一 ,“空中南水北调”工程。青海号称“中华水塔”,但从开发西部和黄河中下游对水的需要,水仍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科学家计算,青海缺水,近期缺水30亿立方,远期缺水164亿立方,水成为开拓青海、开发西北的先行课题。黄静波想改善青海人民生态环境,促进青海经济发展。他和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秘书长罗元铮、中国银行名誉董事长桥培新在青海成立“黄河源增水调研工程”领导小组,组织专家行程数千里实地进行考察,并以青海省人民政府、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名义向胡耀邦总书记写出《黄河源增水调研方案》的报告。这个方案的核心,就是要开发我国横断山区的云水资源和水汽资源,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把年水量是黄河20倍的长江水系水量借助“空中水道”调遣并补充到黄河流域的河道中去,开创大西北增水新局面。一直以来,缺水也是全球性问题。它甚至比能源危机更有潜在的严重性。因此,上个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各国竞相致力于增长计划。那时苏联乌克兰已能做到增加年降水量百分之38~41,英国已具备在5000公里半径范围内可实现对天气的控制。面对世界新技术和挑战,黄静波、罗元铮、桥培新认为我国在增水科学的研究实验,完全有条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可惜因种种原因没有能实施下去。

    例二、抓基础建设是黄静波开拓青海的重要规划之一。闭塞严重阻碍了青海与外界交往,建宾馆,修机场,开发旅游资源、好多项目在当时的西部还处朦胧认识状态。说黄静波把青海的花光了,在报纸上组织批判。黄静波说:“只有载下梧桐树,才能引得金凤凰”。甚至改革开放在东南地区热火朝天时,青海有人说“青海是社会主义最后的一片热土”,因闭塞,青海对外开放的工作基本处于沉寂状态。1983年前,偶尔一两位闯入青海的洋人和准洋人(香港同胞)在西宁街上露面,青海人就像看见了天外来客。1984年到青海旅游洽谈外贸的外国及港澳同胞从1982年的4人增加到1984年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人。签订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设备合同31项,这对青海来说简直是前所未有、旷世未闻、从而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局面。但对黄静波的超前,有些人指责成冒进。20年后,温家宝总理看望黄静波时说,幸亏你那时超前,如再超前,青海会变化更快。

    二、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的百姓情怀

    人民观是共产党的根本观点,毛主席说:人民是我们的上帝。习近平说:人民是江山,江山是人民。黄静波将“人民是天”贯穿于他一生公仆情结中。1940年,他成为陕北清涧县人民民主选举的第一任县长。时年21岁,他公开宣告:“我和政府工作人员谁不为群众办事,就把谁赶下台”。县志记载:他离开清涧时候,从县城到县境,送行的人络绎不断,有的人挥泪如雨,泣不成声。1985年9月,他从省长任上退下来离开青海时,从省城西宁到省境,群众自发送行的场景再现了清涧那幕。时隔40年,变了的是年龄和职务,没变的是他革命的初心。

    群众爱戴他,是因为他一贯关注民生,到哪里都把纾解民困作为第一要务。到青海半年的时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支持下,他主持制定了:《关于解决职工待遇的暂行规定》、《关于改善专业技术干部的生活待遇的试行规定》,较大幅度地解决了广大干部、职工两地分居,子女教育、青年就业、住房、缺氧补助及退休老人在内地安置等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使青海人民感受到党的关怀,青海人心安定、振奋,各项工作显出蓬勃向上的朝气。

    他尊重群众,坚决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轰动全国的“杨小民杀人案”重罪轻判5年了都没有得到解决,青海官场的关系盘根错节,利益集团上下关联,黄静波当官不避事,新官理旧政,他说知道冤假错案不解决,就是继续制造冤假错案。为伸张正义,讨回公道,他担着政治风险,支持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媒体记者调查案情,写内参。记者们感慨地说:“他与青海的陕西老乡不同,在对待‘二二七’(即杨小民案)案件上,有鲜明的是非观,强烈的爱憎、率直的语言。”黄静波的支持加强了记者为伸张正义而斗争的信心。他自己也带上材料为民上访,到他离开青海时,在中央的直接参与下这个错案才得以纠正。福建省南平市审计局干部周为根,陈华良写信给黄静波:“你是真正的人民公仆,当我们知道杨小民杀人案已经得到法律公正的判决后,大家都感动的流泪了,颤抖的手握着笔而久久写不出字来,我们要为你这样的护法者自豪……”他离开青海后,有人给他罗织了八大罪状,上告到中央,但他对此无怨无悔。

    三、文化助力经济,唱响大美青海

    文化,包涵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各个方面。黄静波是懂得文化和生产力的辩证关系。青海就是他经营的大企业。

    82年他到青海,现在的你们很难想象,那时的中国,很多人只知有青岛,不知有青海。

    开拓青海,青海要走出去,宣传青海是当务之急。原生态的青海,给富于想象力的黄静波,绘制青海未来蓝图留下无限空间,于是,在青海的文化史上出现了一个个从来未有的第一,有了一个个首创,例:

    (一)《格萨尔王》青海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视作品

    千古史诗《格萨尔王》是藏族的历史,也是藏族人民的智慧结晶,千万字的史诗闻名世界。将这一民间文学搬上荧幕,使口口相传的《格萨尔王》长久的留在历史中。香港著名电影导演李翰祥感于黄静波博大的民族情怀,卖掉自己一处房产作为投资和青海合作拍《格萨尔王》,可惜李翰祥因心脏病突然发作,不幸去世。后来《格萨尔王》拍成电视连续剧,也是黄静波请民委主任杨静仁帮助,解决拍摄资金。

    (二)第一次将藏戏推出国门,在香港演了一场文化助力经济的大戏。

    黄静波在省文艺调演的基础上,集中优势资源组建了两个藏戏艺术团,派他们到华东、西南、广州、上海、北京、最后到香港演出,黄静波在广东工作时,就听说达赖集团到处散播藏族文化,在中国消失了,藏戏在香港演出既是一场政治仗,又是配合省经贸小组在香港唱了一出文化搭台、经贸登场的大戏。

    (三)让躺着的文化站起来,让纸上的文化活起来。

    旅游业,80年代初,在西部还是朦胧意识。黄静波就着力发掘青海的旅游资源,最该大赞特赞的是他亲自策划在日月山上建设了日亭、月亭。在青藏公路上复活了唐藩古道。让文成公主和藩的历史活起来,让碎了的日月宝镜如今再团圆。黄静波将千年的民族和睦史重新激发出来。日月山成了青海著名景观,有力的推动经济的发展,开创旅游业的新局面。

    黄静波两年多时间为宣传青海,他广邀新闻界、文化界、高等院校、记者、作家、学者,文化名人到青海考察、讲学、研讨,请文艺团体进行交流,记者、作家、专家撰写上百篇写青海的文章。为开发民族艺术,黄静波亲自参与、修改、加工、提高的大型剧目就有6部,向外推介有思想性、民族性、艺术性三台大戏、舞剧《智美更登》被文汇报誉为可与《丝路花雨》媲美(见《文汇报》1984年11月27日头版,标题为《智美更登》可与《丝路花雨》媲美),本市文艺界盛赞青海同行有创新。他两次提议把几个文艺团体搬至多巴五七高炮厂旧址,建文化城和影视城。1984年,黄静波亲率宣讲团到京在北大等学校办宣传青海的展览,对在京高等院校就读的青海籍学生作报告,希望他们为建设青海出谋献策,更希望他们学成回来建设自己的家乡,并表示他们学习中有困难可找政府帮助。一段时间,大江南北出现了小小的青海热,文化成为青海对外交往的一张名片。从黄静波身上,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个只有事业上的成就还不够,具有了人文情怀,他才可以同时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记住:精神、智慧都孕育在文化中!

    四、活力省长,一生奋斗前行

    黄静波是富有创造精神的革命者。

    他是陕甘宁特区(后改称陕甘宁边区)的模范县长。

    1942年,谢觉哉(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议长,延安五老之一)为配合整风学习,在《解放日报》僻出专栏《一得集》,发表60篇文章得到毛泽东的好评。其中有一篇“怎样做县长”表扬了专员兼县长的习仲勋和清涧县县长黄静波。说他们很能创造,是能干的前进的县长。

    他是大生产运动的英雄。

    1942年10月~1943年2月,在党中央,毛主席亲自指导下,西北局在延安召开“高干会”。会议总结了西北党的历史,部署了边区政府的工作,表彰了在大生产运动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习仲勋、王震、马文瑞、王世泰、黄静波等22位生产英雄。毛泽东同志为22人逐个题写奖状。给黄静波题词是“坚决执行党的路线”。

    他指挥了一场后勤的人民战争。

    在保卫延安,转战陕北、解放大西北的战争中,黄静波是第一野战军(原西北野战军)后勤部供给部部长、后勤部副部长、后勤部政委。在毛主席亲自关怀下、在彭德怀、贺龙、习仲勋领导下在地方政府的支援下,先后动员了960万人次的民工支前、在各方面条件最艰苦的西北战场上指挥了一场后勤的人民战争。

    广东改革开放的先行官。

    1978年4月~1982年9月,习仲勋主政南粤,黄静波是习老向中央要到的第一个干部,担任省委常委、副省长、省政府秘书长并代表广东主持“广交会”工作、分工负责过财贸、信访、民族、宗教,是改革开放决策班子的成员,多方面参与了改革开放,特别是深圳、由边防一个小镇到成立市、到设为经济特区、黄静波是全程参与,而且深圳急需解决的很多问题是在黄静波主持下解决的。作为习老的得力助手,为广东的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开拓青海,把改革之潮引向青藏高原。

    1982年底~1985年6月,任青海省委书记、省长、60多岁的黄静波决心在工作的最后一班岗位上、为他奋斗了一生的事业作最后的冲刺。他要让雪域高原,遍开改革之花,他要让青海早日甩掉贫困,百姓过上小康生活。为此,他废寝忘食,殚精竭虑,不顾缺氧、高寒的生活环境,两年半干了五年法定工作日的工作时间。1984年的青海日报,发表了如下消息:

    《经济改革给青海带来巨大变化》
    《我省经济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青海省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开幕》
    ……

    青海省委党史研究室在黄静波省长施政方略中写道:“在黄静波主持省政府工作期间,主要是调整经济结构,整顿现有企业,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紧紧抓住农牧业、资源开发、交通运输和教育科学事业这四个重要任务进一步开拓青海。”以上新闻报道说明仅仅两年多时间,青海已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黄静波在青海高原旷远的天地间鼓荡起改革的大潮。青海的沧桑岁月,会记住曾经有一位老人在高原风雪中笃行的身影。

    晚年的黄静波经常讲的一句话是“革命一生看最后”,“我就是要证明毛主席没有奖错我这个人”。

    在95岁生日时,他对亲友讲了三句话:

    1、我没有贪污。
    2、我没有给子女亲友谋私利。
    3、我没欺负过老百姓。

    掷地有声,震撼人心的三句话。

    2014年12月1日,黄静波逝世,潮落浩歌归去。现在我总结这本书,也是对老人一生的概括,在《黄静波生平》中组织对他的一生是这样评定的“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立下了不朽功勋”。

    著名作家苏叔阳赞叹他人格魅力说“我从黄静波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是怎样令人神往,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曾经造就出何等杰出的志士,历史选择了共产党绝非偶然。”

    青年记者王玉琴则因受老省长的感染,悟出一个政治上的真理“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

    黄静波离开我们8年了:遥思先贤,感慨良多。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任弼时》创作座谈会暨《东方红文化传播》央视频上线启动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南京玄奘寺供日本战犯有感(外一首 新韵)
·特稿:《任弼时》创作座谈会暨《东方红文化传播》央视频上线启动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中红头条:八一军旗红(组图)
·特稿:八一军旗红(组图)
·特稿:国务院原副总理耿飚夫人赵兰香逝世,享年99岁(组图)
·中红头条:国务院原副总理耿飚夫人赵兰香逝世,享年99岁(组图)
·特稿: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的故事之十七:转战陕北
·特稿:四川芦山:启动红色项目年 党史部门主动参与(组图)
·北京市民族宗教委领导到民族小学调研(组图)
·特稿:研学实践地 暑期德园行(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黄少南:黄静波在青海——漫谈《公仆情怀》
特稿:黄静波在青海——漫谈《公仆情怀》
习近平给耿飚当秘书的日子(组图)
王效芝:李讷的独子,今年50岁了,喜欢种菜,妻子是
又上中央电视台
特稿:南京玄奘寺供日本战犯有感(外一首 新韵)
《任弼时》创作座谈会暨《东方红文化传播》央视频上
朱冬生:《任弼时》创作座谈会暨《东方红文化传播》
特稿:《任弼时》创作座谈会暨《东方红文化传播》央
中红头条:八一军旗红(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