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国务院原副总理耿飚夫人赵兰香逝世,享年99岁(组图)
2022-07-24 09:18:00
作者:耿飚将军研究会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1950年,赵兰香、耿飚与孩子的全家福

    国务院原副总理耿飚夫人赵兰香同志于2022年7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公开资料显示,赵兰香于1923年出生在甘肃陇东庆阳县。1939年,年仅16岁的赵兰香在红军女战士的影响下,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在边区兴办的庆阳县女子小学教书,成为庆阳县第一个走出家门参加革命工作的女性。

    1941年,赵兰香在陇东抗日根据地与八路军129师385旅副旅长兼副政委、参谋长、庆阳县城防司令耿飚结为伉俪。1943年,赵兰香从庆阳骑马到延安。白天赵兰香在延安大学中学部学习,晚上在窑洞里“纺线线”。1944年,赵兰香参加中国共产党,随后耿飚奔赴前线,赵兰香回到甘肃省西华地区工作。

    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赵兰香跟随着解放大军东征西讨,从四平保卫战、保定解放战场到解放石家庄,从出兵紫荆关,到红旗插上太原,大军直指西北,踏破贺兰山阙。1950年,赵兰香随耿飚调入外交部工作,曾任我国首任驻瑞典、丹麦、芬兰大使馆三秘、大使夫人。1956年,担任驻巴基斯坦大使夫人、三秘。1964年,担任驻缅甸大使夫人、三秘。1969年,担任驻阿尔巴尼亚大使夫人、三秘。1970年,担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办公室秘书。1979年,结束外交工作,随同耿飚调回部队。

赵兰香与耿飚

    01 结婚礼物:一定要革命到底

    赵兰香和耿飚的革命爱情一直影响至今。

    赵兰香的家非常清贫,父母只有她一个独生女儿。与一般家庭不同的是,她的父亲思想虽比较保守,而母亲却比较开明,在她的一再要求下,父母不顾世俗偏见,送她到学校读书。这在当年那个贫瘠偏远的庆阳,并不多见。

    1937年,红军部队解放了庆阳城。不久,在赵兰香就读的庆阳女子小学来了三位从延安派来的女干部,从事教学工作,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党的力量和发动群众。不少家长由于不了解和害怕军队,不敢让女儿去上学。为了动员她们复学,赵兰香主动要求和同学校的女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地做学生家长的工作。就这样她冲破了传统封建观念的束缚,成为庆阳县城第一个走出家门参加社会工作的妇女,后来她正式担任了学校的国文和美术教师。

    1937年秋,八路军129师385旅进驻陇东防区,旅部就设在庆阳(陕甘宁边区23县之一)城外田家城。当时耿飚担任385旅副旅长兼副政委、参谋长、军法处长,并任庆阳县城防司令。而385旅政委甘渭汉同志的爱人赵文为庆阳女子小学的校长。

    1940年夏季的一天,赵兰香注意到学校来了一位扎着皮带、打着绑腿的八路军首长,高高的个子,浓眉大眼,有些清瘦,但全身洋溢着青春的朝气。他的粗布军装已经洗得发白,风纪扣系得严严的,一副严肃的军人姿态,但讲起话来却文雅和气。赵文校长介绍说:“赵兰香,这就是385旅副旅长耿飚。”当时耿飚和蔼地和赵兰香聊起了家常,询问了她的家庭和工作情况。渐渐地赵兰香感到这位首长对人诚恳、亲切,没有一点官架子,心中对她暗暗有了好感。后来她才知道,她和耿飚的相识并非偶然,那是甘政委、赵校长夫妇在有意识地为她们俩人牵线搭桥。

    于是,他们就这样开始了两人间的交往。但当赵兰香的父亲得知耿飚要娶走他唯一的女儿时,却坚决地说:“不行!”当然,父亲希望她能在本地找一个家庭比较富裕、有一定身份的女婿,不再为贫困所累,他和母亲将来也有所依靠。可要找一个当兵的,事情就难说了,兵荒马乱,国难当头,军人四海为家,不知哪天会战死沙场。当时,赵兰香非常理解她父亲的心情。

    然而,耿飚渊博的知识、平易近人的作风,尤其是他从一名钳工成长为红军高级指挥员的传奇经历,已深深地打动了她,她暗暗地下了决心:“非耿飚不嫁。”为了说服父亲,耿飚请来颇有地位和影响力的庆阳县商会会长到赵兰香家做工作。就这样,会长的说服、赵兰香的决心并加上母亲的支持,父亲最终同意了她们的婚事。

    1941年7月5日,赵兰香与耿飚的婚礼在庆阳女子学校的一间教室里举行。385旅的首长、同事及亲朋好友参加了他们简朴而热烈的婚礼。大家纷纷向她们表示祝贺,愿她们天长地久,白头到老。赵兰香和耿飚虽然没有海誓山盟,也没有甜言蜜语,但是她们的心为共同的理想在一起跳动。她们庄严地举起酒杯,互相勉励:一定要革命到底。

    02 为了革命:岂能朝朝暮暮

    婚后,她们就住在385旅旅部的一孔窑洞里。耿飚的工作依然紧张而忙碌,她仍在学校教书。生活虽然艰苦,但他们的感情是真挚而融洽的。

    耿飚因为出身贫苦,只读过两年私塾,在庆阳驻军期间,他借来了全套中学课本,利用晚上时间自学。赵兰香的文化程度也不高,两个人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耿飚的文化学习不断进步,赵兰香的政治觉悟也日益提高。在如豆的油灯下,她们的两颗心贴得越来越紧。

    1942年,耿飚接到调令,离开385旅去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一年后,赵兰香也骑马来到了延安,进延安大学中学部学习。这时,为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毛主席发出“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号召,延安正开展大生产运动。延大为赵兰香她们每个学员都分配了指标。耿飚拿出他的钳工手艺,为赵兰香制作了一部手摇纺车。每到周末,耿飚便来到延大接赵兰香,他扛起赵兰香的纺车,大步走在前边。赵兰香在后边紧跟着。周六的夜晚和星期日,在中央党校宿舍前的空地上,耿飚摇着纺车,帮她纺棉花、织袜子。耿飚比赵兰香纺得匀、织得快。

    后来,作为红军时期的一员骁将,耿飚不甘心长期在后方留守,他多次向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表述过自己的心情,要求上前线杀敌。1944年秋,中央终于批准了他的请求,任命他为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他兴奋地立即起程,奔赴前线。

    赵兰香却仍留在延安。

    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们是聚少离多。抗战即将结束的时候,她也从延安来到晋察冀,和耿飚在一个部队工作。但是由于战事紧张,她们相聚的时间很少,只有在两个战役的间隙,她才能赶到前线同耿飚见面。每当一场战役打响,她总是一面焦急地期待着战场上传来胜利的好消息,一面非常担心耿飚在战场上的情况。北平解放以后,部队向大西北进军,准备一举歼灭国民党在西北的残部。在打宁夏的战役中,为了能互相保持联系,他们用军犬做通信员。那只犬善解人意。她写了信之后,拴在军犬的脖子上,它可以凭嗅觉很快找到耿飚,把她的信带给他。后来,蒙古族的一位王子看上了这条军犬,耿飚为了执行民族政策,就忍痛割爱了。王爷很感动。他把国民党逃跑时藏在地下的电台告诉了解放军。这只军犬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在炮火硝烟之中她们无法见面,但是她们的两颗心是紧紧地连在一起的。

    她们的小儿子和小女儿分别在1946年与1948年出生,他们出生的时候耿飚都不在赵兰香身边。可是在这样离长聚短的战争生活中,他们始终互相支持互相勉励。为了革命,她们舍弃了小家庭的温情。赵兰香把大女儿和大儿子送回陇东老家,从而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事业。1948年,她毅然做了节育手术。她们就这样肩并肩地走到了全国解放。

    03 革命需要:做大使夫人

    1950年初,党中央决定调耿飚到外交部工作,成为新中国第一批10位大使之一。耿飚和赵兰香经过简短的准备和学习就踏上了奔赴外交岗位的漫长旅途,开始了她们长达20年的外交生涯。

    解放的时候赵兰香只有26岁,想好好地为建设新中国工作。只是没想到要分配她们去做外交工作。

    当时,她们刚刚从山沟的军营里到北京,还没有适应呢。饭店里的卫生设备、弹簧床、地毯,使得她们这些刚从军营出来的人特别不习惯,不自在。晚上睡在弹簧床上,整个身体好像陷在“坑”里,翻个身要花很大力气,还上下颤动,害得人是睡也睡不着,坐也坐不稳。

    为了适应转变,周总理还给这些大使夫人请来一位老师,教她们学习外交礼仪,教这些从山沟里、农村里和军队里来的女干部、女军人怎么穿旗袍、连衣裙、还要穿着高跟鞋走路不摔跤、以及怎样做头发。

    耿飚担任了首任驻瑞典王国大使,兼驻丹麦王国公使。第二年又兼驻芬兰共和国公使。

    赵兰香是庆阳第一个独自走出来工作的,也是第一个独自骑马出远门的女子,这一次就更走得远了——是出国了。走出国门了。

    1950年的夏天,她们坐火车先到莫斯科,后来到瑞典。

    当时瑞典国王接见是不能带翻译的,耿飚和赵兰香两个都不会讲,那怎么行呢?耿飚就自费找瑞典人做教师教英语。耿飚在湖南永口山矿山时,毛泽覃教过他200多个单词,算是有一点基础。赵兰香是什么都肯下力气去学习的,学习吧。她们在休息的时候,还相互纠正发音。耿飚经常帮助赵兰香。

    赵兰香也找使馆的女翻译和同志们来教。拼命学,拼命记。后来一般的对话也能讲一点了。没办法,就是拼命学,除了负责管档案,还要一直参加外事活动。她是个不太喜欢应酬的人,为了工作,没有办法,就是要把工作干好。

    那时赵兰香也就30岁,后来人家都说当年的土包子,一下变成象模象样的大使夫人,这样的转变有什么诀窍吗?她的诀窍就三个字:自信心!因为她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新中国的形象。

    就这样,耿飚和赵兰香夫妇外交生涯20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圆满完成了中央交给的各项任务。

晚年耿飚与夫人赵兰香

    1991年的7月,是她们结婚50周年纪念日。她们就在7月的盛夏回到了阔别50年的家乡。50年了,50年前她们在陇东学校结婚的教室还在,她们曾住过的窑洞还在。那天,赵兰香一夜都没有睡觉,自从1942年离开庆阳县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结婚时耿飚送她的一句话是“革命到底”,耿飚送她的这个礼物,她忘不了。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的故事之十七:转战陕北
·下一篇:无
·中红头条:国务院原副总理耿飚夫人赵兰香逝世,享年99岁(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特稿:国务院原副总理耿飚夫人赵兰香逝世,享年99岁
中红头条:国务院原副总理耿飚夫人赵兰香逝世,享年
耄耋年近战犹酣(组诗)
任远志: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的故事之十七:转战陕
特稿: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的故事之十七:转战陕北
四川芦山:启动红色项目年 党史部门主动参与(组图)
骆志勇:四川芦山:启动红色项目年 党史部门主动参与
特稿:四川芦山:启动红色项目年 党史部门主动参与(
北京市民族宗教委领导到民族小学调研(组图)
震动西北的“两当兵变”: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作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