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斗作风的至关重要性
四方面军自离开鄂豫皖苏区之后,经过2月有余的行军,在敌人的堵击、追击、夹击的情况下,途径枣阳新集、土桥铺、漫川关等数次恶战,部队只有减员没有人员补充,伤员病员没有医治,不能跟上部队的干部战士只能就地安置在老百姓家中,阵亡的同志不能很好的埋葬,但是,部队在长途行军战斗中几乎没有开小差的。为什么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红四方面军还是胜利的到达了川北呢?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红四方面军在党的领导下从长期战斗实践中锻炼出来了优良的战斗作风,如:(1)铁一般的团结,包括战士干部、上级下级之间;(2)英勇战斗;(3)为革命奋斗到底的顽强品质;(4)极高的革命热情与胜利信心;(5)能吃苦耐劳,有克服困难的精神;等等。战斗作风好,打仗过得硬,是红四方面军的特点和优点之一,也是它能压倒一切敌人和困难而不被敌人和困难所屈服的重要原因之一。徐向前更是把红四方面军的战斗作风精准地概括为五个字:狠,硬,快,猛,活。[6]历史证明,红四方面军的战斗作风,不仅对完成当时的建军和作战任务,起到了有效的作用,而且在后来的战争岁月里进一步发扬光大,对争取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也发挥了积极的影响。
(三)弘扬红军精神,汲取新时代奋进力量
1934年11月1日,红四方面军在通江县毛浴镇召开了党政工作会议。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十六字军训。这十六字军训是红军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积累的智慧结晶,是通过了历史检验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扬红军精神,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红四方面军西征途中的2个月里,有6位团级以上指战员(曹光南、林维权、吴云山、叶来礼、钟芳林、韩亮臣)在战斗中牺牲,徐向前、陈昌浩等总指领导在指挥前线也曾面临巨大危机,这不仅给西征部队带来巨大悲痛,同时也激发广大干部战士的极大仇恨和不胜不休的决心。他们坚定的信念、顽强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学习红军精神,从中准确把握党的历史的主流和本质,坚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归宿;继承和发扬红军精神,有助于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汲取奋进新征程的不竭动力。
[1]本书编委会:《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 川陕时期·上》,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版,第4页。 [2]徐向前:《历史的回顾》(上),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版,第214页。 [3]许世友:《我在红军十年》,战士出版社1983年版,第198页。 [4]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编:《鄂豫皖革命革命根据地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23页。 [5]本书编委会:《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 鄂豫皖时期·下》,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版,第712页。 [6]徐向前:《历史的回顾》(上),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版,第2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