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驻马店革命老区,流传着一则为革命信仰追寻万里,历经千辛万苦,受尽人间磨难而初心不变,最后壮烈牺牲的孙继库的故事。
孙继库出生于黑龙江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2岁那年,随同亲友到俄国远东地区的海参崴,在一资本家的印刷厂里做童工。1920年在海参崴加入了列宁领导的苏联共产党并成为远东支部的主要成员之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孙继库毅然从苏联回到祖国。
1934年,孙继库奉命从上海前往江西中央苏区途中被捕入狱,关押在国民党苏州反省院,1936年“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达成联合抗日协议,他作为政治犯被释放出狱。出狱后,孙继库依然不忘初心使命,继续赴江西瑞金寻找中共党组织。他不知道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早在1934年10月就撤离江西苏区,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已胜利到达陕北。由于他刚出狱,又不便向别人打听,对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全然不知。他按照群众提供的红军转移方向,继续寻找。他化装成乞丐,披星戴月,从江西寻到贵州,又历尽千辛从贵州追到甘肃,沿着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苦苦地追寻,他的信念是不找到党中央,誓不罢休。1937年夏,他追踪到甘肃省的东南部地区。路过一个连部门口,看到一个门上写着“列宁室”三个字,他深感诧疑,隔着窗户朝屋里一看又使他大吃一惊,墙上竟然挂着列宁、斯大林的像?官兵都穿着中山装,戴青天白日帽徽,这究竟是个什么部队,国民党的部队怎么会挂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像,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找到一个年纪较大的老兵试探着问:“中国的军队怎么挂外国领导人的像呢?”
这位战士回答:“苏联红军不是也挂德国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像吗?这些领袖同样也是中国革命的导师,他们的像当然要挂了。”
孙继库还有点不解的问:“那你们是……”
“哦!你问我们是什么部队?”这个战士爽朗地答道:“我们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部队,就是原来的中国工农红军,为了联合抗战,最近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我们的总司令就是朱德。”
孙继库听后顿开茅塞。万里追踪寻不见,相逢却是自己人。他激动万分,紧紧握着这位老战士的手说:“同志,谢谢你!我可找到你们啦,请带我见见你们的首长!”随后他很快就如愿抵达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
不久,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召开,根据时局的变化,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原局,中原局就设在确山竹沟镇。为了进一步组织中原人民进行抗日斗争,宣传我党我军抗日的方针政策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开创华中抗战的新局面,中原局决定要在竹沟革命根据地建立一个印刷厂,厂地就选在竹沟镇西南25里地的毛家棚山寨上。指定齐光任厂长,刘志诚任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7月,中原局书记刘少奇针对中原局印刷厂缺乏技术力量的问题,经请示党中央,从陕甘宁边区中央印刷厂调一批优秀的技术骨干到中原局印刷厂工作,孙继库同志便是这批人员的其中之一。孙继库到中原局印刷厂后,被任命为工务科长并负责工会的宣传工作。他克服重重困难,夜以继日地勤奋工作。他用在苏联学到的先进技术,以工人阶级特有的创造精神,不断地改进创新,提高技术。譬如给印刷品包装封面,那时条件艰苦,技术落后,一个普通工人在8小时内,只能包400本左右,经过孙继库改进技术后,能包到2500本到3000本。孙继库虽然技术很高,但毫不保守,他恨不得把自己所掌握的技术一下子都教给别人。他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同志们的赞誉和爱戴,成为工人阶级的光辉榜样。经过全厂同志齐心协力,日夜奋战,于8月中旬印出了第一本书《挽救抗战的危机》。这本书首印5000册,很快传遍了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和国民党统治区,推动了中原抗战形势的进一步发展。
1939年,日寇侵占河南。国民党对日寇消极妥协,开始与爱国抗日力量制造事端,进而掀起反共高潮。调集确山、泌阳、信阳三县保安团及反动地主武装1800余人,于11月11日突然袭击中原局、河南省委和新四军竹沟留守处所在地竹沟镇,残杀抗日战士和爱国同胞,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竹沟惨案”。
敌人在偷袭竹沟的次日,派信阳县保安团两个中队约200多人,由匪首张明太指挥,到毛家棚袭击中原局印刷厂。当敌人离印刷厂还有一里多路的时候,即被印刷厂警卫队长周植发现。当时印刷厂只有一支16人的警卫队,有60多名工人和工作人员,情况十分紧急。厂长齐光和指导员刘志诚当机立断,令所有职工除携带武器、一床被子和一袋米外,别的什么东西都不准带,由总务科长李卓先、工务科长孙继库负责带领突围,孙继库走在队伍后边督促。警卫队马上占领南山制高点,阻击敌人,掩护突围队伍。敌人已分三路向山寨包抄上来,左边的敌人已遭到警卫队的迎头痛击。当突围人员爬上寨南一条山岭时,被右后侧的敌人发现,即开枪向突围部队射击。齐光组织几个人在一个土坡上阻击,并命职工们加速疾进。当时孙继库正发恶性疟疾,没走出多远就汗流满面,喘息不止,每前进一步都非常艰难,但他咬紧牙关,奋力掩护战友转移,被残暴的匪徒们杀害了,时年47岁。现移葬于确山县竹沟革命烈士陵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