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奚如(1906年10月——1985年2月),原名吴席儒,笔名奚如,出生于京山城关小商家庭,入私塾后受同盟会会员任子才先生革命启蒙,于1924年进入武昌省立二中,后由董必武介绍考入广州黄埔军校学员四期,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军校特科大队中共党分支书记。毕业后拒绝蒋介石的毕业分配,由周恩来派遣到叶挺独立团任连指导员,投身北伐战争,勇敢善战,屡立战功,被升为独立团政治处副主任。1927年春蒋介石发动政变后,吴奚如任讨蒋委员会常委、《讨蒋周刊》主编,家族遭到蒋介石反动政府的无情迫害。叔父吴德春、堂弟汤家珍均被反动派杀害,祖母被逼自杀。反动派还扬言:“知奚如下落者,重赏。”
土地革命初期,吴奚如先后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军委秘书、军委代书记、河南省军委书记,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冬在河南被捕,1932年秋出狱,赴上海从事地下工作。1933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任左联大众工作委员会主席。上海大罢工时任《罢工日报》主编。1934年春转入由周恩来领导的中央特科,同时担负鲁迅先生和党中央联系的特殊使命,保证鲁迅先生的绝对安全。白区来的党组织和个人到上海找党的关系,都是通过内山书店由鲁迅先生转告胡风,再转告吴奚如报告中央特科。方志敏在南昌监狱的著名作品《可爱的中国》《清贫》的手稿,就是托人交鲁迅先生收后给了胡风又转给吴奚如,吴用碘酒擦拭后发现的。1936年他与鲁迅、巴金等人签署了《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并与大批著名作家过往甚密。在鲁迅指导下,吴奚如创作了《卓贱者的灵魂》、小说集《小巫集》等30多部中、短篇革命小说,参与创办了《动向》、《夜莺》、《木屑文丛》等系列进步文艺报刊,成为上海文坛别具一格的文坛骁将。
1936年夏秋,党中央派吴奚如去西安为张学良主持宣传工作。吴到达西安后受到张学良器重,为秘密政团组织“抗日同志会”创办《文化周报》,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吴与张学良的心腹军政人员频繁接触,不断坚定逼蒋抗战的士气,为促成“西安事变”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事变结束后,周恩来安排其去延安工作。
毛泽东见到吴奚如时,大加赞赏:“你就是吴奚如?大名鼎鼎……你从鲁迅先生身边来,又是黄埔系的,还给张汉卿办过报,文武全才,难得!……你毕竟是学军事的,我们现在最缺的是军队干部,所以请你到抗大去工作……”于是,吴奚如旋即到抗大教授《中国问题》,大受学员欢迎。他和邓小平、肖克、张爱萍等人同为红军史料征编委员会委员,还和丁玲一起提议组建了“西北战地服务团”(吴任支部书记兼副主任,丁玲为主任),毛泽东亲自指示服务团的工作,出席延安各界为服务团举行的欢送大会并亲致祝辞。1936年11月中旬,吴奚如回到邓小平领导的总政民运部,年底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不久调任长江局,先后任书记王明和周恩来的政治秘书。1938年11月,调任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处长,与越共领导人胡志明建立了亲密友谊。1939年2月跟随叶剑英在“南岳游击干训班”任主讲。1940年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及江北纵队政治部主任。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吴奚如指挥部队与敌血战,被打散后,他经过长途跋涉,于1941年4月到达延安,任八路军总政治部文艺科科长。在参与大量行政组织工作和文艺界活动的同时,他还创作了数部中、长篇小说。中央评价其“战斗在文武两条战线,两个阵地。”
“延安整风运动”开展后,吴奚如被康生等人刑讯逼供,在痛苦中写出了决定他人生命运的关键几个字:“要求退党!”此后便成为“待分配”、烧炭、种地的“打杂干部”,直至1946年春,中央组织部才安排其到山东文协任常委,后又调任松江省总工会主席;解放后任东北总工会生产部部长、山西鸡西煤矿学校校长。在刘少奇、周恩来的帮助下,1958年始从事专业创作,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任武汉作协理事。“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受极大折磨,被打成“三反分子”。粉碎“四人帮”后,他以病残之身重新执笔,写出了描写著名革命家瞿秋白的小说《一个伟大的死》等作品,整理出版了几部小说集,写下了大量回忆录,留下了珍贵的革命史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吴奚如得以彻底平反昭雪,恢复了党籍和党龄,任湖北省政协委员、省文联委员。于1985年2月27日在武昌病逝。
吴奚如曲折传奇的一生令人崇敬而扼腕。著名文学家聂绀弩评价吴奚如是“革命的政治、军事活动家”,是驰骋文坛的“文章选手”,是“出生入死、九死一生”的传奇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