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物、红色景区等是重要的红色资源,承载着一个个闪光的历史记忆,是重温党的辉煌历程、传播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如何保护好红色文物资源,同时让红色文物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讲述更具感召力的主旋律故事?如何做好红色景区的运营和拓展,吸引更多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群体走进红色景区,获得精神洗礼?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对此十分关心,他们从红色文物的保护研究、红色景区资源高效运营、为红色旅游注入丰富元素等不同视角,关注着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的时代命题。
郑晓幸:推动新时代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十分必要。2021年促进红色旅游发展,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正当其时。“要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着力抓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着力建好红色旅游景区,着力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开展红色旅游年系列活动,推动新时代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切实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说。
郑晓幸建议,抓住党的百年华诞契机发展红色旅游、弘扬红色文化,需要从几方面入手。第一,抓好保护利用工作,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讲好党的百年奋斗史。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加快各地革命文物保护立法,确保革命文物保护不仅成为众力共襄的行动,还要于法有据、有法可依。加强革命文物内涵挖掘,以党的百年历史为主线,依托纪念馆、博物馆等平台,开展系列展示展演活动,通过深挖、讲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让观众感受我们党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奋斗史。
郑晓幸表示,让红色景区“旺”起来,提升红色文化吸引力,还要注重创新驱动。“红色旅游产品是重点,品牌是关键。建设红色景区,要加强创意设计和科技创新,推出更多定制化红色旅游产品、红色旅游线路,开发体验性、互动性强的红色旅游项目,使红色旅游产品更加贴合文化旅游消费新趋势和大众旅游时代新要求。深化‘互联网+红色旅游’,支持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提高服务水平。”郑晓幸说。他还建议结合建党100周年重大纪念活动,组织红色旅游景区开展系列宣传推广活动,通过提供红色旅游景区规范化信息,建设独立网站、网上纪念场馆,鼓励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推广,不断提升红色文化吸引力。
“要坚持寓教于游,让红色旅游火起来,扩大红色文化传播力。”郑晓幸建议,发展红色旅游,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目的,挖掘红色内涵、传承红色基因,要创新教育方式,通过网络直播、知识大赛、情景剧展演等形式创新活化模式,推动提质升级、增强发展动力。
“我们要让红色旅游成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接受红色精神洗礼的重要平台,成为学习领悟党史、不忘初心使命的重要方式,成为促进老区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要让游客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革命历史文化,接受红色传统教育,不断扩大红色文化传播力。”郑晓幸说。
杨善竑:坚持红色主题 推动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善竑表示:“红色旅游在为青少年提供爱国主义教育、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促进现代旅游业新的增长点等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旅游必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杨善竑介绍,去年国庆节前,安徽省以“红色·安徽”为主题发布了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线路等7条红色旅游线路,擦亮了安徽红色旅游品牌,有力地促进了安徽省红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杨善竑建议,要深入开展红色研究,做好红色旅游内容生产,要突出大别山红军、皖南新四军、刘邓大军、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与挖掘,通过鲜活、详实的史料、史实进一步丰富红色主题。要活化红色研究成果,通过通俗化、生动化的表达形式呈现给游客。要在景区的入口、背景音乐、标识标牌等方面体现出红色主题、红色元素,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红色精神和主题传承与发展。
杨善竑建议,要加强政府主导,推动教育机构、社会团体、红色旅游景区景点、旅行社等不同主体合作,为相关人员出行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推动跨区域红色旅游相关设施共建工作,为互联互动、共同发展和客源共享提供支撑和保障。集中宣传,形成轰动效应、热点效应,吸引社会各界和广大游客关注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引流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加大新媒体手段使用,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途径,宣传推广红色旅游线路、景区景点。
杨善竑说,要把红色旅游同丰富的风土文化、优美的生态环境、原始的天然景致等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扩大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的范围,建设红色旅游精品景区,扩展红色旅游体验的外延与内涵,丰富游客体验。还要科技赋能,丰富红色旅游表现形式和教育功能。“为吸引年轻游客群体,借助互联网、全息影像等数字技术,大力推进智慧旅游和数字旅游,为红色旅游注入更多时尚元素,丰富游客体验式交互,让游客能够更多元地吸收红色文化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她说。
裴春亮:用青年的语言讲好红色故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遍布中华大地的革命旧址、遗址以及红色文物资源,是我党百年奋斗历程的有力见证,各类革命主题博物馆、纪念馆是红色教育的生动课堂。”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裴春亮说。
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凝聚强国梦的磅礴力量?在裴春亮看来,需要从多方面着手。首先要深度挖掘文物背后的史料,让红色文物资源“站”起来。“传统文物资源都躺在玻璃罩子里,旁边书写着关于它的介绍性文字,可供公众解读、探析的内容并不充分。要让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变得立体丰满,必须实事求是,以真实的革命史料为支撑,以点带面,串联起一段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裴春亮说。
其次,要丰富文物展示形式,让红色文物资源“活”起来。裴春亮表示,红色文物不应该是一串沉默的数字、图片和展品,而应该与公众“亲密接触”,让大众感受到红色文物的血肉温度、细节触感、呐喊声音以及岁月味道,丰富参观者的观感体验,从而让红色文化入耳入脑入心。
再次,要充分利用新技术,让红色文物资源“动”起来。裴春亮指出,当前新技术新平台层出不穷,比如大数据、云计算、5G、VR、AR等高新技术,可以让游客跨时空、多角度、多维度地了解红色文物资源,让红色文物资源不再躺在展馆里,而是动起来走进千家万户。
最后要依托革命博物馆等平台优势,让红色文物资源“聚”起来。各地的文物展馆资源、信息碎片化,游客无法直观感受革命历史的原貌。裴春亮建议,可利用巡回展实现资源共享,或借助现代技术手段,让同一主题的红色文物“聚”在一起“讲故事”,这将会极大增强游客体验,带来强大的冲击力和感召力。
青少年群体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如何让他们主动走进红色景区,感知那段峥嵘岁月,并触动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一个不小的课题。“我们的红色景区要因势利导,针对不同群体,培训不同年龄段的讲解员,运用符合青少年语境的语言,把红色故事讲清楚、讲生动,从而更好地传递红色精神、红色文化、红色基因。”裴春亮说。
裴春亮建议,还应结合景区实际情况和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特点及市场需求,开发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深度体验项目、文化创意产品,以及利用新媒体等传播手段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将思想性与趣味性、实用性统一起来,在商业化和公益化中找到平衡点,传播红色文化的同时促进文化旅游消费,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刘忠斌:深挖红色旅游文化内涵
红色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教育价值。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图书馆研究馆员、紫金文创研究院研究员刘忠斌认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红色革命历史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增添了重要的一笔。发展红色旅游,关键是要深入挖掘红色精神财富,思考如何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在旅游中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从而更好地传承革命文化。
刘忠斌建议,提高红色文化纪念地的辨识度、建立统一的红色文化标识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据他介绍,近年来,江苏致力于打造周恩来精神、雨花精神、淮海战役精神和铁军精神等,取得明显成效。由于江苏是新四军的主要活动地区和军部所在地,大量新四军相关的历史遗址分散在大江南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历史遗址逐渐湮没,这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大损失,也不利于铁军精神的传扬。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和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80周年,有必要统一设计制作新四军纪念标识,并以此为起点,带动全国红色纪念地标识的推广。
刘忠斌建议,一要设计统一的VI系统(视觉识别系统),提升新四军红色文化资源的辨识度和传播度。通过设计启用新四军红色文化VI系统,可以使得相关红色文化资源形成分级分类管理系统。分级即分为国家、省、市、县级红色文化纪念地。分类即对不同历史时期和类型进行分类识别。二是对新四军红色文化资源统一授牌,并且全部实行免费参观。三是在高速公路、城市街道建立独特的指示牌。区别于目前常用的咖啡色旅游标识牌,建立红色文化纪念地标识指路牌,有利于引导广大群众了解并且参观新四军红色文化纪念地。四是在地图导航、旅游网站等企业运营和地名搜索中,建立专门的“红色旅游”路线和搜索关键词。可以有效地整合红色旅游路线,帮助需要者尽快地选择搜索。
贺云翱:让人民群众共享革命文化发展成果
21份提案,有18份被采纳,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在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的“成绩单”。今年全国两会,除了考古工作,贺云翱也把目光聚焦在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上。
“要充分认识革命文物的内涵和重大价值。”贺云翱表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进程中,形成了以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为突出代表的革命精神谱系,它们构成了内涵丰富的革命文化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和文化需要实物承载,革命文物就是有形的实物。”贺云翱说。
我国拥有光辉的革命历史和优良的革命传统,也保存了丰富多样的革命文物资源。据统计,我国登记革命旧址、遗址33315处;全国革命专题博物馆和纪念馆808家;与近现代重要革命直接相关事件和人物有关的可移动文物49万件套。而《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导则》等的出台,以及各地开展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使得部分革命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利用。
革命文物的利用,发展红色旅游是条重要的路子。贺云翱表示,国家对于发展红色旅游、促进乡村振兴高度重视,也不断加大革命老区及红色旅游地交通设施、旅游配套设施等的投入和建设,让游客在红色目的地可看可游可学可思。“保护是永续利用的前提,利用要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贺云翱提醒,发展红色旅游,一定要确保革命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让人民群众在共享革命文化发展成果中保护好革命文物、弘扬好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基因。
贺云翱认为,“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需要创新革命文物宣讲传播的方式。“多年来革命文物宣讲中说教方式不受观众欢迎,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日趋丰富的今天,红色景区要吸引观众的兴趣,就需要创新呈现其历史文化内涵的形式,才能吸引更多人走进红色景区获得精神洗礼。”贺云翱建议,可以学习借鉴重庆的经验。重庆以红岩革命纪念馆和歌乐山革命纪念馆为龙头,打破行业条块分割、相互阻隔的状况,对重庆革命文物资源进行整合和整体策划,打造了“红岩联线”红色旅游精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贺云翱认为,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还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通过“革命文物、红色文化+互联网”方式,建立数字化革命文物中心,建立革命文物网上博物馆,对革命文物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宣传,方便快捷地为公众提供学习教育信息资源服务,扩大宣传教育的辐射面。
江天亮:让红色景区成为最好的党史课堂
湖南被誉为“革命摇篮,伟人故里”,红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在文化和旅游部以及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湖南的红色旅游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发掘和建设,打造了许多红色景区,推出了一批精品红色旅游路线,将红色旅游发展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江天亮说。
江天亮了解到,这些革命根据地如今大多数位于交通不便的地方和山区,经济情况也比较落后。有些革命根据地的交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还是谈不上便利。“去红色景区旅游,如今大多数情况下是单位、学校组织的,个人或家庭到访的游客并不多。”江天亮说。
他建议,加大改善革命根据地交通条件的力度。“公路、铁路、机场等要在革命根据地周边合理布局,也就是构建海陆空立体型的交通,全国各地的游客都能比较方便地到达红色景区。”
在江天亮看来,湖南要用好红色资源,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尤其是对青少年群体要格外关注,要让他们走出校门,走进红色景区,去真正领悟、体验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让他们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如果只是走马观花逛景区,隔着玻璃看看红色文物,拍拍照就走,红色教育效果并不好。”江天亮说。
|